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银企关系,实质上是企业与银行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通过资金买卖联结产生的一种再分配关系,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1.独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企双方都是独立自主的市场经济主体,处于平等地位,企业和银行都依法拥有对自己资产的使用权、分配权、处置权,银企之间的存贷往来是依法确立的债权债务关系。 2.互惠互利的诚实信用关系。“无信则不立”,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良好信用基础上的互惠互利关系。银行以信用中介的身份,一方面吸收社  相似文献   

2.
目前,银企间不良的债权、债务关系困扰着银企双方的正常转轨,部分企业以各种形式“架空”银行贷款,不仅严重危害了国有资产的安全,而且也使银企双方陷人困境。要妥善解决银企间这种不良的债权、债务关系是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 企业逃避银行债务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银企关系是企业融资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企业融资;另一方面,与银行自身的业务拓展、资本安全也息息相关。健康的银企关系,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推动整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企业改制中如何理顺银企关系●张海浩笔者以为要理顺银企关系,银企双方必须要摒弃单纯的谋利动机和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行为,培植现代市场经济意识,切实确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观念,双方建立互惠互利、平等合作、共担风险的经济信用关系。同时,政府要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5.
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贷关系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由于信息不对称,银企信贷关系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通过对银企信贷行为的博弈分析,找出信贷风险的存在原因。通过增大企业贷款前的伪装成本,减少企业的逆向选择行为;增大企业贷款后的惩罚成本,减少企业的道德风险行为,从根本上改变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有利于银企关系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6.
企业要补上诚信这一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市场的诚信程度十分低下,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信任程度下降,三角债现象十分严重,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银企之间建立不了可靠的资信关系,直接制约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当前我国加入WTO以后,市场急需建立可靠的信任制度,国家的政策法规需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因此,市场呼唤诚信,企业需要诚信。诚信是企业的立足之本“诚”,即真心真意;“信”,即诚实,不欺骗。“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信誉,从经济学角度讲,它是无形资产;从伦理学角度讲,它是道德资产。诚信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决定企业兴衰…  相似文献   

7.
<正>银行和企业是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元素,更是市场经济的主体.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环境的趋于成熟,两者各自的独立改革和发展也开始进入脱股换骨的攻坚阶段,并逐步与国际经济与市场经济接轨.但是,由于受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因素和环境的制约、影响,银行和企业之间历史上形成的不正常的关系和矛盾,却随着银行商业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的深入,越来越明显地暴露了出来,以至在阻滞自身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的同时,严重妨碍国民经济的新机制运行和市场经济进程.因此,探讨并改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银企关系,已引起经济界、金融界、企业界以及政府部门越来越多的关切和重视.银行系统已把改善银企关系列为“九五”期间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也想从剖析银企关系的现状及问题入手,根据近几年最新的实践探索及理论研究成果,对如何改善银企关系,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以期各界同仁及朋友赐教指正.  相似文献   

8.
阳林 《当代经济科学》1996,18(2):116-117
市场经济条件下银企关系新探阳林一、企业过度负债是影响银企经济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因从十余年的改革实践着,尽管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总体而言,改革进程迟缓,步且艰难.除少数企业很快适应市场经济大潮的"水性",如鱼得水,自...  相似文献   

9.
张玉奎 《经济论坛》1997,(20):40-41
迁西县实施“银企联姻”工程的调查□张玉奎近年来,河北省迁西县以摆正政府、银行、企业三者关系为突破口,实施由政府“做媒”的“银企联姻”工程,化解了银企矛盾,收到了较好效果。1996年,全县金融系统用于工商企业的贷款余额57亿元,其中当年新增贷款484...  相似文献   

10.
姜再勇  潘永强 《经济纵横》1996,(10):36-38,8
论市场化的银企关系姜再勇,潘永强一、市场化银企关系的内容市场化的银企关系是指在市场经济中,银行(指商业银行,下同)和企业都以商品经营者的身份出现,双方在追求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因相互需要而建立各种经济联系,这种联系不受政府的行政干预。市场化的银企关系...  相似文献   

11.
银企关系要解决的若干问题乔继红在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如何协调银企改革,促进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是政府、银行、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着过度负债问题,这不仅阻碍了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迈进的步伐,更增加了银行的信...  相似文献   

12.
银行和企业都属于微观经济主体,它们的联系是单纯的经济联系,其关系则是平等的,因而应实现银行对企业约束手段的转变,即银行改变以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共同作用于企业的传统做法,采取单一的经济手段,服务于企业搞活生产和流通。对此,应改变银企之间固定的“血缘”关系,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经济合作的伙伴关系。长期以来,银企之间是超经济的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普惠金融的发展与银行网点数量的扩张,企业“融资难”与“融资贵”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然而信贷资金“脱实向虚”的问题也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选取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与银行网点距离数据,分析银企距离缩短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比例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企距离的缩短显著提升了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比例;需求侧来看,长期信贷占比的增加降低了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供给侧来看,银企距离的缩短增强了关联银行产品承销动机下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比例。研究结论有助于提升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避免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同时避免信贷资金回流金融体系造成的系统风险。  相似文献   

14.
陈光宇 《经济师》1997,(3):79-80
市场经济呼唤建立新型银企关系●陈光宇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良好的银企信用关系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企业发展、保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银企信用关系出现了严重的扭曲,市场经济信用关...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导向性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一是规则,二是信用。规则通常表现为法律、法规、契约和公约。规则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硬环境,信用是软环境,所以在加强法治的同时也要加强道德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规范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强化信用功能。信用是无形资产,国家无信则不立,企业无信则不昌,人无信则行不远。过去企业在处理与供应商、竞争者的关系时,习惯于把对方放在利益的对立面,互不信任,增加了交易中的摩擦,甚至造成两败俱伤。现代企业…  相似文献   

16.
朱秀福 《经济师》1996,(8):35-35
对建立和发展新型银企关系的几点思考朱秀福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银行与企业构筑何种关系,才能适应新体制,促进经济的发展,笔者就此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银企关系现状1、企业的资金供应依附于银行。计划经济体制决定了我国的企业大多数自有资金微薄。由于...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经济的健康运行要基于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银行和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两个重要主体,一方面要从一个公平守信的环境中受益;另一方面,更有责任自觉树立信用意识,十分珍惜自己的信用,共同为营造公平守信的环境出力。本文就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问题,作一番简要探讨。 一、发展银企合作关系中的信用障碍及主要原因 1.银企信用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当前影响银企关系的最大障碍是“信用危机”、“信任危机”。企业怕银行,银行也怕企业;企业怪银行,银行也怪企业。银行和企业信用关系中的许多不正常现象,大体可…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银企关系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银企关系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吴建辉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经济关系之一。据统计资料显示,早在90年代初,我国的银行体系就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资金来源。如果说企业是现代经济中的“细胞”的话,那么银行便是现代经济的“血管”...  相似文献   

19.
企业与银行双向选择不宜提倡杨瑞宏,董国强由于“银行选企业,企业选银行”的决策导向,扰乱了正常的银企关系,加剧了银行的不规范经营。银行选择企业,必然形成几家银行都向效益好的企业倾斜,专业对口应扶持的企业却无人问津。企业选择银行必然导致“此行贷彼行存”。...  相似文献   

20.
张洲昆  宣平 《经济师》1999,(7):70-71
一、我国银企关系的现状当前,我国银企关系没有理顺,银企之间疙瘩很多,企业在与银行交往过程中,总抱着一些陈旧过时的观念和采取一些错误做法,加之银行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导致银企关系僵化,处于一种不正常状态。——从经营角度看: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均陷入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