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珍珍 《价值工程》2004,23(9):17-20
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高等教育的收费正经历着一个由全公费向着部分自费部分公费方向转变的过程,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那么,高等教育在中国收费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在哪里,怎样确定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收费制度,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吴明芳 《会计之友》2008,(13):52-53
中国从1989年开始实行大学收费制度,但高校学费标准问题一直是社会争论的焦点.建立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机制是完善我国学费制度的关键,是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从1989年开始实行大学收费制度,但高校学费标准问题一直是社会争论的焦点。建立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机制是完善我国学费制度的关键,是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成本浅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缴费上大学是一个十分敏感的社会问题.公众对教育成本和收费依据有知情权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改变了过去对普通高校计划招收的大学生实行公费培养、国家全额承担培养成本、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的政策。从1994年起,上大学改为缴费上学,由学生分担部分培养成本,分担部分由最初的几百元到现在的几千元。  相似文献   

5.
张敏 《价值工程》2012,31(24):286-287
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等教育机构资金不足问题。但也出现了收费高"、乱收费"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从教育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对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高等教育收费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研究生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提高,2010年,全国招收全日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超过了52万.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施行研究生收费制度,即不再区分公费和自费.全面收费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生收费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的实施,部分高校的配套措施如助学贷款制度并不完善,而随着研究生收费制度的不断铺开,贫困研究生大量存在,国家助学贷款是解决贫困研究生的一个好的途径.但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仍存在很多问题,现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主要基于大学生设计,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主要是面向大学生.只有结合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建立起国家助学贷款创新制度,才是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7.
关于高等教育收费属性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收费是指高等教育的主办向受教育收取的学费和杂费的总称,其中,学费占主要部分。1994年,我国开始高教收费制度改革,各高校逐步实施和建立了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按照国际上大学教育成本分担的一般规律,以不超过生均总成本25%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徐联娟  黄力  崔正林 《财会通讯》2011,(12):138-141
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确立和变革是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对于完善高等教育投入机制、实现教育公平、满足人才需求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试图引入绩效考核这一市场力量,建立行政作用和经济利益引导作用交互渗透下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并着重从如何调动高校、学科、教师与学生三个层面的积极性角度探讨收费制度的具体安排,实现高等教育收费的优质优价,以期提升高校整体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也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关于研究生教育收费的若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研究生教育目前存在公费和自费两种情况。虽然在多年前就一直有关于研究生教育实行收费的消息,即将公费和自费并轨,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但因种种原因,研究生教育收费至今仍未实行。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研究生教育继续实行公费和自费双轨并行,其固有的弊端已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0.
拨款制度作为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一个核心部分,由拨款组织结构体系和拨款机制构成.拨款制度涉及三个问题:如何通过财政拨款制度的改进促进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采取什么样的经费分配方式使资金使用更加公平、有效?如何将对高等学校的评估结果纳入拨款过程以建立完善的问责机制?基于这些问题,笔者在对英格兰的实地考察中,重点考察了其高等教育拨款制度.在考察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分析高等教育拨款制度的基本框架,分析英格兰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制度的具体构成与特征;简要概述近几年北京市在这方面的改革经验,进而提出进一步改革和创新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