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能源研究与开发(R&D)投入研究是能源R&D计划政策分析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中国能源R&D的经费投入约占全国R&D投入的6.43%,占全国GDP的0.064%.能源R&D政府资金占能源R&D经费的比重为10.65%,占GDP的比重为0.0068%.这一比重远远低于多数发达国家2000年能源R&D预算占GDP的比重.在绝对数量上,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例如仅为日本的1.8%.通过分析其他国家政府的能源R&D经费在技术领域投向上的趋势,指出目前国际上多数国家的能源R&D投入分配倾向是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科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重要, 科技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越加明显。 本文根据吉林省 1995~2015 年科技服务业增加值、 经济增长和R&D 经费投入的数据, 通过构建VAR 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经济增长对科技服务业发展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同时科技服务发展对经济增长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 其中科技服务业增加值与R&D 经费投入均受到经济增长较强的影响, 而科技服务业增加值与R&D 经费投入虽然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弱但处于不断增加的态势。 当前应该加大吉林省R&D 经费投入, 促进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从研发投入风险和决策者风险偏爱出发,以委托代理理论为框架,分析高管持股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股东比管理者更愿意进行R&D投入,高管持股对企业R&D投入有激励作用,但这种激励在持股比例很低时不显著,只有当高管持股达到0.1%时,R&D投入强度才显著提高。这说明对高风险的研发投入,只有那些与企业长远发展相关的利益群体,首先是股东,其次是持股达到一定比例的高管才有动机加大R&D投入.促进企业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我国 2008 ~ 2016 年 5052 家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国家创新体系 NIS 和省级创新体系PIS 对企业R&D 投入的影响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企业R&D 投入的影响, 结果显示: 当期的国家创新体系NIS 和省级创新体系PIS 对滞后一期的上市公司企业R&D 投入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省级创新体系PIS 对企业R&D 投入的影响要显著强于国家创新体系 NIS, 即就企业创新而言, 省级创新体系PIS 的影响要优于国家创新体系 NIS。 更为重要的是, 国家创新体系NIS 和省级创新体系PIS 对企业R&D 的影响具有互补效应。 这一结果表明, 中央及各省政府应该着力提升国家和省级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知识生产函数理论,构建中国R&D投入产出的计量模型,通过收集我国1995~2007年研发经费和人员的投入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关数据,分析了中国R&D投入的产出效应,发现:当期研发经费、上一期人员投入与自主创新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上一期的研发经费与自主创新能力呈显著的负相关;当期研发人员与自主创新能力呈不显著正相关;研发人员的产出弹性要大于研发经费的产出弹性。根据结论,本文提出了有效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前瞻性对策。  相似文献   

6.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而技术进步有赖于R&D经费的投入。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R&D经费投入强度偏低。且由于国情的特殊性,不可能承受超过国力的R&D经费的投入,丛然的选择是提高有限的R&D经费的效率。因此,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R&D经费资源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始终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R&D经费的合理配置,最基本的是要在三大研发主体、三大研发活动以及各主体内部间进行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7.
一、加大科技投入,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发展新产品、新工艺 该院的研究开发中心于1998年10月建立,主要任务一方面是承接国家和省市科研项目,另一方面是以市场为导向,为产业化实体进行科技攻关和技术贮备。转企改制之后,电科院加大了R&D中心建设的力度,积极构建院和产业公司两级R&D体系,院研究开发中心  相似文献   

8.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压力和后疫情时代“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下,科创企业研发投入有效性问题备受关注。本文基于科创板上市公司2017~2019年面板数据,建立了固定效应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研发强度与企业绩效在不同研发强度和产出规模下的非线性关系,并揭示了研发回报率和研发产出弹性在不同研发强度下的非线性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研发强度与企业绩效呈“倒V形”关系,最优研发强度为2.42%~4.11%;(2)只有当产出规模达到一定水平,研发投入才能促进企业绩效;(3)使研发回报率和研发产出弹性最大的最优研发强度分别为2.42%~4.42%(或2.42%~4.11%)和2.42%~4.59%。研究结果可直接辅助科创企业界定研发投入的最优区间,理性权衡短期风险与长期收益,并最终达成最优的研发强度。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马克思—熊彼特的视角下,本文考察了市场竞争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利用中国加入WTO以后部分产业非关税壁垒取消引起市场竞争环境变化提供的自然实验,本文得到以下结果:通过促进扩展边际上更多的企业投资于R&D和集约边际上创新型企业R&D投入密度的上升,市场竞争推动了企业层面R&D投入的增加;企业层面R&D投入的增加促进了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进而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了企业实际利润的增长;基于以创新利润为基础的市场选择机制,市场竞争压缩了低技术企业的市场份额,甚至将它们逐出市场。这些结果表明,在技术变迁的过程中,市场竞争具有两面性:创造性和破坏性。通过创造性,市场竞争推动了微观层面的技术升级;通过破坏性,市场竞争推动了市场份额从低技术企业向高技术企业转移,进而通过再配置效应推动了总量层面的技术升级。因此,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下,以培育竞争性市场为核心的产业政策应该成为当前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0.
R&D(研究与开发)是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生存发展的前提、提高劳动生产率、竞争实力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国外企业都将其视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我国企业R&D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真正起步,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与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R&D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企业R&D的能力还相当薄弱,远远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需要,因而有必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井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增强我国企业R&D实力,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研究税收遵从,最大限度鼓励纳税人诚信纳税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应用演化博弈工具来分析税收征纳中这种政府和纳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试图揭示征税人和纳税人之间既合作又对抗的演化路径。研究表明:保证一定的监管效率是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前提;高税率和高惩罚率一样都不利于和谐征纳关系的形成;征税人与纳税人之间的博弈是一个相互作用的、重复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一博弈关系中,大部分纳税人出于对纳税义务的认识或对逃税后果的考虑,一般会倾向于诚信纳税。此时,维持纳税人诚信纳税的倾向并把它转化为现实成为征税人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在主张工业化与信息化并行发展这一最优策略的基础上,对两化并进的基本方针、基本思路与若干政策策略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创业板:创业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既是提高经济效率、综合国力、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政策,也是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性举措。但是,如何认识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笔者认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个将“高新技术”转变为“产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有诸多制度政策、运作机制等在发挥着作用,但创业投资、创业板市场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机制。  相似文献   

14.
贵州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工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积极推进工业化,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是贵州未来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大跃进时期的工业化是重数量忽视质量的典型,这种工业发展战略导致了贵州工业和国民经济增长的剧烈波动.改革开放后贵州选择了低速度扩张的工业化道路、以初级产品为主的“过度重工业化”道路、利润率相对低的工业化道路.即贵州工业是在低起点、低水平上、忽视质量的扩张,具体地讲,走的是一条依托资源开采及粗加工为主的“过度”重工业化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发展时,我们没有注重质量的提高,而是在低水平的数量扩张.未来贵州工业化路径在选择上,应调整我们的工业化战略,改低速度、低水平的数量扩张战略为质量优先战略.  相似文献   

15.
能源消费与城镇化、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当前中国城镇化达到了53.73%,由于城镇化还具有相当大的空间,因此很多学者担心城镇化会带来能源消费的大量提升,影响能源安全。本文通过详实的数据和分析,说明了中国的能源消费最大的决定因素不是城镇化,而是工业化,工业和其中的制造业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导因素,决定了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和变动,城镇化并不会带来能源消耗的大幅上升,工业化的结构变动才是能源消费的主导因素。因此,城镇化战略并不会影响我国的能源安全,甚至能够促使能源效率的提升提高我国能源消费的质量,使中国的能源消费集约化。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工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并进行结构升级,从而降低能源消费强度,缓解能源供求压力。  相似文献   

16.
正确理解"新型工业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首先要对“新型工业化”有正确理解.与传统工业化相比较,“新型工业化”具有一些重要特点,如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入、融合或改造,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的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的转变,大体相同工业化阶段完成时间的缩短,等等.围绕对重工业增长加快、比重提高现象的若干争论,对“新型工业化”“不是什么”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以澄清在“新型工业化”问题上的某些含混和误解.  相似文献   

17.
论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总被引:76,自引:1,他引:76  
我国探索和推进工业化的道路,是人类前所未有的一个世界现象,没有什么固定模式可以遵循。当前正在发生着信息技术革命,为我国走出一条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机会和可能。怎样走出新世纪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文章从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方式、工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关系、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企业生产组织的社会化、工业可持续发展、发展科技与教育、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等8个方面进行了回答。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国内外多种甲醇制低碳烯烃的工艺及其技术进展,分析了中国煤制烯烃产业的发展现状,对2020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预测,结合目前该项技术的发展及产业化动态,提出了该工艺的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技术产业化问题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一、若干概念界定1.什么是高技术产业化研究表明 ,高技术产业化 ,是指高技术由产品到产业的发展。它有三层含义 :1高技术本身的对外转让。 2高技术物化为产品产业。 3高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 ,包括传统产业结构知识化、传统产业结构信息化和传统产业结构生态化。其中 ,主要是指后两方面。2 .高技术产品、高技术企业和高技术产业(1)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企业并不一定是高技术企业。例如 ,部分“三资”企业 ,由于研发与制造的分离 ,尽管其生产的是高技术产品 ,但研究与开发在母国 ,中国只是其加工制造车间 ,这部分“三资”企业不能算是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浅谈我国碳纤维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碳纤维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本文分析了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要加大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力度,提前规划、合理布局,发展规模化生产,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和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循环碳纤维等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碳纤维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