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少乡镇企业要求扩大经营规模,要求资金、劳力技术等生产要素作合理的流动,进行扩大再生产;与此同时,由于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剩余劳力和剩余资金增多,这些劳力和资金也在寻找新的投向,以求组成新的生产力。在这种寻求开拓性产业的浪潮下,农村股份合作制便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一、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形式第一,联合投资。联合投资办厂,这是解决新办乡镇企业资金、技术不足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2.
山区农村劳动力具有如下特点:劳力资源丰富,但剩余劳力相对偏少。劳力耐劳度强,但文化技术素质弱。农村劳动力与自然资源的结合度低,劳动力利用很不充分。农民对土地的依附性强,农业劳力转移难度大。根据山区农村劳力的特点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我认为山区农业劳力转移应当选择内外结合而以就地转移为主的道路。这就是:在生产力现有水平下的农业剩余劳力首先要投入农(林、牧、渔)业内涵扩大再生产,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同时积极向非农产业(工商运建服等)转移,使农业剩余劳力主要  相似文献   

3.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带来了生产力的大解放和商品生产的大发展。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力从传统农业中分离出来,转向非耕地经营。最近,我们到盐城市郊区永丰乡对农村剩余劳力转移情况和趋势做了调查,就农村“剩余劳力将向何处去”的问题作一探讨。永丰乡地处苏北里下河地区,是水旱轮作的传统农业区。全乡有9,285户,16,951个劳力,45,910亩耕地,人均耕地1.26亩。根据调查测算,农田耕作实际需要5,739个,占总劳力1/3强。尚多余劳力11,212人。近几年来,该乡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积极做好剩余劳力的转移工作。他们在完成粮棉包干任务的前提下,扩种改种湖桑、蔬菜、药材等经济作物;发展猪、鱼、羊、兔、禽等养殖业;利用本地资源,兴办150多个乡镇、村组联户和家庭工业,80  相似文献   

4.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以后,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关系的变革,走出了“一大二公”平均主义的死胡同,充分调动了农民经营的积极性,带来了农业生产成倍增长,农林牧副渔各业兴旺,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走上富裕的道路。然而,贫穷落后的农村不可能一个早上就变成天堂,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正处于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阶段。商品生产还要求大发展,农副产品还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大包干后,有些农民省吃俭用,手头有了点资金;承包土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力;政策放宽后,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弄清当前农村劳力和资金的状况及其使用方向,是十分必要的。安徽省滁县地区“双包”到户以后,农民投入的有效劳动增加,无效劳动减少;农村资金的紧张状况,也有了较明显的缓和。出现了剩余劳力和资金使用的新动向。农村剩余劳力的增长趋势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以来,滁县地区农村劳力的相对剩余明显化了。其直接原因,是生产责任制使农村劳力的使用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单位面积耕地投入的有效劳动增加了,精耕细作的程度加强了;另一方面,“大呼隆”式的低效、无效劳动减少了,农民可以根据农时,自主地安排农事,提高了劳动效率,缩短了农田劳动时间。农民说:现在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劳力相对大量过剩。如何为大批的农业剩余劳力寻找新的投向?有的主张大力开拓劳务输出,实现农业剩余劳力的跨县、跨省转移;有的主张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入手,强化种植业,大力发展林牧渔业和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家庭企业、联户办企业,以及农村第三产业,实现农业剩余劳力的就地转移。我认为,后一种观点符合丘陵地区的区情,是丘陵地区农业剩余劳力转移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振兴丘陵地区经济的战略对策。现就岳池县农业剩余劳力转移的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地处鄂西北山区的谷城县,人均耕地不足0.9亩,全县18.5万农村劳动力,大田生产只需6万人,还有12.5万剩余劳力。对这庞大的待业队伍,怎么安置,如何利用,成为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经过分析县情,开拓思路,我们逐步在开发利用农村劳力资源上形成共识:不把生产力解放出来就有没出路,不把剩余劳力开发出来就没有富路。按照劳动就业与经济开发统筹规划的思路,我们从开拓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机制和普及农村职  相似文献   

8.
合理组织劳务输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赵凤昆江苏响水县周集乡27880人口,12034个劳力,2589公顷土地,是苏北落后地区。发展经济缺资金、缺技术,人多田少,劳力过剩。近几年来,该乡党委政府抓住加快经济发展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遇,做好农村剩余劳力...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促进农村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问题。发展商品生产必须把资金放在首位,资金是农村商品经济的“血液”,无资金就谈不上经济的发展。但目前国家实行紧缩信贷的措施,资金显得越来越紧张,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内部挖潜,盘活现有资金存量,有效支持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础的联产承包制普遍实行之后,引起了农村整个经济运行过程的显著变化。在甘肃、安徽,承包经营一、二个周期之后,以剩余劳力和剩余资金的涌现为依托,多种经营会有一个可观的进步。寻找新的生产门路,成为那里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在江浙、广东等地,这个变化的进程就更快一些,实际开拓的新生产领域和经营门路也更丰富广阔。这样,就从联产承包制的实践中提出了农村分工分业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加强垦区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综合开发是我国加强农业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国家支持和保护“三农”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所以,如何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管好用好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和保障农业综合开发的顺利实施,是我们需要研究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国营农场发展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是改革农垦经济体制,解放生产力,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富场富民的客观要求。 当前国营农场生产力的总体水平不高,落差大;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体系吸收剩余劳力的功能低;整个经济发展缺乏稳定增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村人口众多,可耕地面积又少的国家里,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是加快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更是加快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江苏省吴江市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一方面,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力和农民剩余劳动时间大量涌现,另一方面,乡镇企业的逐步发展和新兴小城镇的建设又使农村剩余劳力大量地向非农产业转移。使农村剩余劳力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好的缓解,从吴江市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看,到2000年,在全市33.22万个农村劳力中,一产劳力9.72万人,占29.26%,二产劳力17.4万人,占52.38%,三产劳力6.1万人,占 18.36%,在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300元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为3710元,占70%。非农产业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一、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建立,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首先,农村合作基金会是为了解决农村发展商品经济与资金紧缺的矛盾而建立起来的。在我国,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特征的农村第一步改革,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时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生产力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出现了农业劳动力的大量剩余现象和发展多种经营的客观需要,而资金紧缺则造成了多种经营发展的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力找到了出路,为农业发展积累了资金。通过“以工补农”的形式,推动了农业的全面发展,缩小了务农和务工之间收入的差距,带动了农村经济的起飞。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乡镇企业在产值、税收和利润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利润中支农的部分却有所下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速度过高,效益较低,负担过重:1.如以产值来衡量乡镇企业的速度,山西长治市乡镇企业总产值1985年比1980年净增1.5倍。从全部企业资料分析结果看,大体上每增百元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增加产值在300  相似文献   

16.
曹军  陈兴霞 《农业经济》1999,(11):39-40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乡镇企业在我国已有长足的发展,弥补了国有企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不足,解决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问题,支持了农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建设积累了资金,其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短缺市场在大多数领域中已基本结束,乡镇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导致乡镇企业发展出现了滑坡,仅就近几年发展情况来看,1992年乡镇企业增长速度为50-9%,1993年则高达65-1%,而1996年则猛然下降至21%,1997年仅有18%…  相似文献   

17.
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的近16年内,我国农村的中心任务是实现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在本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比1980年翻两番,使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当前全国农村有剩余劳力和剩余劳动时间(折算劳力)1亿人左右,据初步测算,本世纪农村社会劳动者将比1980年增加约1.7亿人。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农业专业化、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将进一步提高;再加上耕地面积减少,农村剩余劳力和剩余劳动时间还将进一步增加。这种情况说明,要完成上述任务,必须对农村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进行调整。本文拟就这方面的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发展劳务输出,是丘陵地区的一大优势.要使劳务输出蓬勃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措施和对策.(一)认准丘陵的特点,科学决策.丘陵农村的主要特点,是"三少两多":自然资源少,矿藏物资少,耕地面积少,人口多,劳力多.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力的调查,我们认为:农业剩余劳力多,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只要安排得当,就能把劳力优势直接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县委作出了"发挥劳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搞以  相似文献   

19.
适应市场经济形势 组织农村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薛维松近些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农村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和资金等逐渐流动起来并进行重新组合。这是新形势下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也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  相似文献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实施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管理经营模式,这在较长一段时间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现如今,我国的农村正在逐步摆脱过去粗放、零散的农业生产模式,农村经济结构的改革、市场条件的日益成熟,慢慢带来比以往旺盛得多的资金需求。这时候的农村土地金融化改革就成了农村产权综合改革必须实行的举措,对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