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节能减排是国策,高产高效是油井管理的中心任务.为此,近年来我们针对王岗油田的开发特点不断探索油井增产增效的新路子,油田开发管理水不断提高,尤其是07年以来,实施了油井节能增效工艺技术的改进,其中,大排量螺杆泵提液增油措施,在节能增效、延长免修期、改善油井功况等方面见到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是—个开发20多年的老油田,随着原油产量递减,原油含水增加,杆管摩擦接触面润滑能力减弱,腐蚀性增强,加剧了杆管偏磨;随着二次加密、三次加密定向井、斜井的增加,偏磨井越来越多;浅层系的开采,由于油的粘度大,抽油机下行时,抽油杆弯曲,使抽油杆与油管发生磨擦磨损;注聚驱油油田,原油中含聚合物,增加了原油的粘度和腐蚀性,使杆管磨损加剧;交变载荷等造成的抽油杆挠曲也会引起管杆偏磨。如河南油田采油一厂双河油矿2002年1-12月份油井检泵作业573井次,  相似文献   

3.
油田开发过程中,水平井在增产增效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显著,水平井完井工艺应用与发展日新月异,本文介绍了目前胜利油田水平井完井工艺配套技术及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完井工艺的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还针对胜利油田油藏地质特点,结合油田开发现状,分析了水平井完井.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初明航 《企业家天地》2009,(11):139-140
史深100区块原油凝固点低、油稠、含蜡量在18%~35%之间,结蜡现象严重,给油井的基础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和难度。本文通过对油井结蜡机理、影响因素、危害以及目前采用的各类油井结蜡治理手段的阐述,试图找到适合本区块的油井清防蜡方法以改善结蜡带来的诸多问题,提高结蜡井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油井套管漏失,地层水从漏失处进入油井致使油井含水突然大幅上升,甚至含水近100%。水井中也存在套管漏失和管外窜槽的现象,使注入的水的水驱效果变差。所以油、水井的查窜找漏就成为当务之急,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找到油、水井的窜漏位置,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42岁的老油田,去年辽河油田实现连续27年稳产千万吨原油。"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中石油辽河油田总经理谢文彦兴奋地说,"其中,科技增油的比例达到1/3以上;因为采用新技术大幅提升了采收率,相当于给油田增寿25年。"近年来,辽河油田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的发展质量,从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辽河油田稠油开采技术世界领先。以蒸汽辅助重力泄  相似文献   

7.
以鄂尔多斯盆地长6层为主的超低渗透油气资源在中国低渗油气资源中占据主要部分,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是超低渗油田岩性致密、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征导致其开发难度大。针对该类油藏的储层特点,论文以靖边油田靖探721井区域实际地质情况为基础,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对该类超低渗油藏水平井井网开发进行优化研究,优化结果表明:水平井方位垂直于最大主应力方向、水平段长度为700~800 m、压裂裂缝密度为1.5×10~(-2)条/m、裂缝半长为100~150 m、采用纺锤型裂缝布放模式、注采井距为500~600 m、排距为130~150 m的水平井井网系统有更好的开发效果,研究结果对靖边油田靖探721井区域长6超低渗透油田水平井井网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陇东油区是长庆油田生产的主战场,2012年工作量接近长庆油田的工作总量的一半,全年生产原油550万吨,生产能力超600万吨。陇东油区在40多年的开发建设中,为国家输出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但是在油田产量不断上升,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逐步显现。本文从陇东油区生态环境入手,剖析了陇东油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缺失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于注水开发油田,通过测试注水指示曲线,进一步认识储层吸水能力,指导注水井组或单井动态调整及措施挖潜。在对碎屑岩油藏注水指示曲线类型及变化特征分析基础上,重点对碳酸盐岩裂缝孔洞双重介质油藏单井注水替油机理、注水指示曲线理论公式以及曲线类型进行分析,解剖不同曲线特征所代表意义,计算油藏相关参数,包括原油动态储量、地层压力、静液面等,制定合理的解决对策,现场应用效果显著,可为同类型油藏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鄂尔多斯盆地演武油田S1区为例,在对油藏静态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并以实验数据为支撑,按照点—线—面的研究方法,全面系统的总结了侏罗系延8油藏主控因素。重点分析古地貌、构造特征、沉积微相及砂厚、储层微观特征、储层物性等与油层分布以及产能的关系,为同类油藏开展主控因素分析提供可借鉴的技术方法。前侏罗系古地貌是控制侏罗系油藏最重要的因素,直接决定了油藏的分布位置及规模大小。河道沉积的厚层复合砂体以及良好的储层物性是形成规模油藏的基础。分析表明,油藏构造特征对研究区延8储层含油性控制作用明显,局部成岩作用较强导致储层孔喉变小,含油性变差,进而加剧了油藏的非均质性。本次研究可为后期滚动扩边、增储增产以及调整开发方案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