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经济师》2019,(5)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可持续发展研究也备受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但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而且也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与沿线国家实现合作共赢,打造新的增长极提供了方向。文章首先介绍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国家的资源分布情况,其后分析了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历史机遇,最后提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能源以及原材料基地在维护我国能源安全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首先以2012-2018年四川省城市相关面板数据,判断四川省城市资源依赖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其次比较四川省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增长率,判断四川省资源型城市是否存在"资源诅咒"效应,并结合理论分析"资源诅咒"现象成因,最后提出应开展新主导产业教育培训工作,重视人力资本积累;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科学研究基金的利用效率;完善产权制度,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完善产业规划布局,明确发展优势,分工合作推动城市转型发展,以减缓"资源诅咒"效应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是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密集区。在东北地区"再振兴"战略下,资源型城市转型应遵循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应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经验,未来转型发展的方向与重点是实施规划先行战略;政策配套战略;提振产业、融合发展战略;以人为本,就业优先战略。同时,应实现政府扶持与市场机制有效结合,不断完善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政策支持,进而更好地推动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对推动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9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的39个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中部凹陷态势,下游地区最优,上游地区次之,中游地区最差;(2)黄河流域各类资源型城市发展差异较大;(3)黄河流域各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速度存在较大差异。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应因地制宜、推动"数智"转型并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逐渐显现。全域旅游为旅游目的地建设注入了全新理念,也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旅游发展带来契机。阳泉市是中国成熟类资源型城市之一,旅游发展对阳泉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转型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十二五"以来阳泉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以及旅游业贡献率,阐明全域旅游对资源性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并对阳泉市转型旅游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资源枯竭型城市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综合考虑资源枯竭型城市特征与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以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为核心,运用"目的树"分析方法构建了包含5个子系统、28个指标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评价模型,对资源枯竭型城市铜陵循环经济发展的动态发展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进行循环经济试点6年以来,铜陵市循环经济水平逐步提高,但是不同子系统间发展趋势有很大差异,需要进一步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和严格保护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7.
推进城市转型、改变"矿竭城衰"发展轨迹是目前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考虑到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在转型战略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尝试从资源开发、空间结构演化、生态环境变化三个视角探究产业链延伸与资源型城市演化间的内在关系,并对安徽省铜陵市进行实证,以期为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神木属于以煤炭资源为主的成长型资源型城市,1经过多年发展,逐步确立了以矿产资源开采与深加工相结合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与此相适应,资源型城市财政特征明显。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煤炭价格下降波及了神木县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趋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引起了外界对神木以"免费医疗"为代表的高福利的质疑,神木财政的可持续性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以神木为案例,对其财政收支可持续性进行了总体评估。针对神木反映出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是某个地区通过自身努力就能实现的,它需要中央、地方两个层面共同努力。中央层面应尽快推动资源税改革,鼓励地方建立资源型城市财政稳定基金;资源型城市自身也应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多渠道开辟稳定财源。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产业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信息产业的发展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具有优化的作用.从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信息产业的关系入手,阐述了资源型城市发展信息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针对资源型城市加快信息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意在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以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不仅与其他类型城市面临共同的"城市病"困境,还面临其特有的"资源诅咒"难题。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对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能有效化解现实瓶颈。资源型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应在促进社会和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下,不断提升供给的效益和实现社会公平。在构建基本公共服务组织的基础上,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标准化运行机制,进而构建起资源型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在转型过程中,如何再造区域经济优势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针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实际,提出了再造资源型城市区域竞争优势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周鹏 《经济地理》2005,25(3):289-293
通过选取山西与浙江两个比较典型的资源型区域与加工型区域作为实证研究案例,分析了浙江经济在自然资源极端贫乏条件下,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而作为资源大省的山西经济却一度滞后发展的多方面原因。在比较资源型区域与加工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基础上,总结了加工型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最后提出了资源型区域大力发展制造业,充分调动企业、政府积极性,努力开拓区际市场,促进我国资源型区域绎济步入快车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鉴于当前企业,特别是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研究尚未从整体视角系统考察绿色转型前因后果的过程机制,导致企业绿色转型演化机理不清晰、作用边界不明确。为打开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过程作用机制的“黑箱”,以具有行业代表性和绿色转型典型性的河北钢铁集团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渠道采集数据信息以及对数据信息的分析、编码,剖析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要素的演化脉络与机理。结果显示: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分为准备与实施两阶段,且由核心层—运转层—保障层交互构成。通过进一步厘清多维度影响因素—转型模式—转型实践演化脉络,构建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准备—实施两阶段理论模型,以此明晰绿色转型过程作用机制,丰富企业绿色转型理论框架与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There are a lot of functions of marine resources. The various and competing conflicts between different users and different sectors in the use of marine resources will cause the disorderly development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even destroy the marine ecosystem. Marine functional zoning is an effective tool to solve the conflict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n marine functional zoning and its practice. In this paper, a case study on the resource-oriented marine functional zoning of Xiangshan Port is introduced. By the principles of resource-oriented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Xiangshan Port is divided into seven zones, and 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whole port and seven zones are determined by the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alysis. A case study of Xiamen is also introduced for how to integrate marine functional zoning into a coastal city conceptual planning. Under the conservation principle, resources-oriented principle and so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natural ecosystem, social ecosystem and economic ecosystem are holistically analyzed, the urban orientation of Xiamen is determined as a regional international tourism city, and the whole city is divided into five function zones according to its leading industry -tourism. Resource-oriented marine functional zoning has a long-term guidance for sustainable use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a coastal city.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alysis is an effective tool for resource-orientation.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区域创新能力已成为地区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不断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其经济竞争力,已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关键。作为资源开发导向型经济,加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对于提高山西区域创新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转型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技术创新体系迫切需求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推进路径及战略重点,并针对加快山西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经济单元,是我国经济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自然历史文化角度出发概括出县域经济的几种发展模式,即:资源型经济模式、区位优势型经济模式、区域人文优势——民营经济型模式、特色经济型模式以及外向型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聚是一种历史现象,随着社会发展,产业的集聚因素随之不断演化,经历了前工业时代以区位资源禀赋为主导;工业时代以生产分工协作为主导,知识经济时代以系统创新为主导的演进路径,其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集聚因素的多样性扩展、层次性提高和系统性增强,实质是产业组织方式依据环境变化的一种自主适应性进化。  相似文献   

18.
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与中部崛起的产业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涛 《生产力研究》2007,(18):109-110
中部崛起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比较优势的理论分析表明:目前中部地区相对于东部而言,其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相对丰富而资本相对稀缺,因而中部应基于要素禀赋结构选择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其他类型产业的劳动力密集型生产环节以及自然资源型产业,以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其资本积累速度;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相对变化,中部地区逐渐增加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产业,以最终实现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升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王雪  焦利民  董婷 《经济地理》2020,40(2):70-78,88
对比研究高密度城市和低密度城市的蔓延特征有助于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以人口超过100万的12个中国城市、9个美国城市为样本城市,采用圈层分析法和反S方程,对比分析1990、2000和2014年以中国为代表的高密度城市和以美国为代表的低密度城市的蔓延特征。结果表明:①同等人口规模下,中国城市的建设用地面积较小,但土地扩张速度快。中国和美国城市的土地扩张分别主要发生在郊区和城市内部。②中国城市相对更为紧凑。高密度松散的城市土地扩张趋于紧凑,低密度城市蔓延程度在降低。③高、低密度城市的总体人口密度都呈下降趋势。高密度的中国城市尽管空间形态更紧凑,人口密度下降得较快,有必要遏制中国的城市蔓延趋势。④空间紧凑的城市人口密度下降得较慢;蔓延和紧凑的空间增长使高密度城市的人口密度下降变快和变慢,而对低密度城市没有表现出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经济税源也加速向城市集中,尤其是向大城市集中。所以,在客观上要求集中管理资源,将税收的管理重心向大城市转移,将税收管理的资源向大城市倾斜,逐步实现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集约化管理。目前,大城市的税收征管由于存在各种问题而导致征管效率的较大损失。制约大城市税收征管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但相对而言,征纳交易费用、征管资源配置、税收服务体系建设应是三大关键因素。节约征纳交易费用、科学配置征管资源和完善税收服务体系是提升大城市税收征管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