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往理性是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本文介绍了其概念及特点,并将其同马克思、恩格斯的交往理论进行了比较,最后从全球化的角度提出该理论的应用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文本的一个突出的特质是表达行动内涵。《资本论》中的行动理论在意蕴与模式上和标准的社会学理论相比,特质规定是丰富的阶级实践工作内涵。这种研究具象出"实践态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之类似但内涵逻辑殊异的是哈贝马斯努力建构的"交往行动的理论"。后者和经济学上的新制度主义理论废墟相类似,其带来了哲学上的"科斯问题":试图从行动图型上抹掉"生产关系—交往关系"的构造。这是对行动与理论统一关系的严重背离。在具体理论构建上:哈贝马斯的问题还在于过多强调了交往和其他行为模式的差别,而较少注意它们的结合和统一;与之相反,通过运用"整体范畴",各种行为模式在《资本论》中艺术地结成一体。因此,是否追循"行动如何可能",从而实现阶级、行动、理论科学的实践统一,是马克思和哈贝马斯进行理论生产的一个根本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桂淑艳 《全国商情》2012,(19):83-84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和社会学传统,以及当代语言哲学与批判理论的综合。本文通过交往行为理论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探寻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缺失的原因,通过运用交往行为理论来提高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注重交往参与者的主体间性,主张回到生活世界、重建交往理性。当前,随着全球性话语的日益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影响力衰减、解释力不足、吸引力下降,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和不适应性。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坚持价值引领、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借鉴交往行动理论,进一步强化话语导向与思想认同的一元性、话语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平等性、话语内容与表达方式的时代性,构建更加自信、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理论有力地批判了近、现代工业文明条件下以工具理性思维模式为基础的“精英民主论”,为当代“大众参与民主论”发展提供了一种哲学话语和方法论基础。以交往理性建构的程序主义商谈民主观,其核心在于强调只有公民的有效参与,才是实现民主的根本途径。这种政治哲学思维对促进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实现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具有一定的理论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其中“交往行为”构成了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核心范畴,“生活世界”“系统”是交往行为的核心概念,对西方社会的诊断是交往理论社会批判的集中体现;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也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胡塞尔、海德格尔和哈贝马斯都曾探讨过"生活世界"的问题,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使用也不尽相同。海德格尔运用了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方法,致力于对"前理论"的生活世界的描述。胡塞尔则试图利用生活世界来拯救欧洲文化危机,并把生活世界当做为哲学寻找原始奠基点的途径。哈贝马斯把生活世界的概念引入了社会学层面,用交往理性替代了工具理性,以避免生活世界被社会系统所控制。他纠正了胡塞尔忽视语言交流对主体间性的意义的错误,还批评了海德格尔因为拒斥理性并且思想中有过多的审美性,而导致脱离现实社会政治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社会理论的基础》作为理性行动理论这一流派较为系统化的著作,蕴涵了科尔曼试图重建社会,弥合宏观与微观二元对立结构的意图.科尔曼力图在理性行动理论的框架内统合社会学领域内存续的宏观与微观的二元区隔,其秉持的个体方法论、作为其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的理性人预设以及实现宏观与微观转化的特有分析框架,构成了揭示其理论建构和力图超越宏观与微观二元结构逻辑进路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为了顺应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哈贝马斯着力推动语言哲学从语义学分析研究转向对言语行为能力的探讨,构建“规范语用学”,使哲学研究语用学化。在乔姆斯基、奥斯丁和塞尔等语言学家或语言哲学家就有关语言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哈贝马斯创立了研究言语行为的“规范语用学”。这种新型的语言理论构成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出发点和基础,也由此实现了法兰克福批判理论的语言论转向,并在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相融合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的“语用学转向”。  相似文献   

10.
为了顺应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哈贝马斯着力推动语言哲学从语义学分析研究转向对言语行为能力的探讨,构建“规范语用学”,使哲学研究语用学化。在乔姆斯基、奥斯丁和塞尔等语言学家或语言哲学家就有关语言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哈贝马斯创立了研究言语行为的“规范语用学”。这种新型的语言理论构成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出发点和基础,也由此实现了法兰克福批判理论的语言论转向,并在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相融合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的“语用学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