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智力障碍儿童基数大,残障类型多样,智力障碍儿童作为我国特殊的弱势群体,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工作的发展为智力障碍儿童的康复服务活动提供了又一方法。文章以培智类特殊教育学校的智力障碍儿童为研究对象,以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为理论支持,运用个案工作的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介入智力障碍儿童的康复过程,通过直接和间接开展服务活动,改善案主的心理状况和外部环境,促进案主能力的提升,提升案主促进社会适应的能力,为其更好地在培智类学校的成长提供辅助支持。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职业的价值理念纷繁复杂,在我国本土化的研究过程中融合了中西及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各种价值理念。就其价值本身而言,并无优劣高下之分,但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实务涉入过程中因案主、案情及应用环境的不同出现了价值理念之间和价值适用过程的矛盾与冲突。因此,在实务社会工作中应当有一种价值涉入的序列模式,只有通过各价值理念的相互融合或归并才能解决价值的冲突。也才能实现科学有效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最高理念。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由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发生了剧烈变化,使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频繁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正确处理好这些矛盾,迫切需要大量的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来协助党和政府改进社会服务,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福山认为信任是一种社会资本,是经济繁荣的基础。信任与人的资本不同,是要经过宗教、传统、习俗、文化中产生的。福山将不同的文化地区分为高信任文化与低信任文化。为了衡量社会资本多寡,福山提出了"信任半径"的概念。其对信任以及社会资本等相关概念及其功用的研究对我们分析以及解决中国目前的一些信任危机问题是具有启迪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作为新生事物,在地方社会的实践势必要克服“水土不服”问题。桂林L县“三区”社会工作人才支持计划已实施多年,搭建了基本服务架构,提升了政府的接纳度,一定程度唤醒了职业理念,但存在着社工团队不稳定、项目持续性不足、缺乏与其他单位合作、易受行政工作干预等问题。社会工作机构与地方政府互构信任关系、注重提炼社会工作的地方实践经验、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是“三区”社会工作人才支持计划适应地方社会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肖江 《企业家天地》2009,(5):169-170
本文首先分析了<论语>中的信任文化,再分析了现代社会的信任文化的变化,最终指出中国依然需要信任文化和强化信任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信任,是社会系统的润滑剂,信任文化对于社会和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比较中日两国间不同的信任文化,可以揭示出中日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差异。在差序格局的影响下,中国的信任文化明显呈现出家庭内部信任度高,家庭外部信任度低的特征,而在日本,个人与非血缘组织、公司、国家间的双向责任的传统,塑造出了高信任度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8.
社会工作"助人"的本质在外延上同时涵盖价值、专业和政治三个不同特性,正是这种"一体三面"的结构关系构成了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本土化是社会工作在中国生根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历史的角度理清西方社会工作助人本质与以儒家秩序哲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并从系统而非局部层面构建二者的契合模型,对处理当下困扰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发展的价值与现实、专业与传统以及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分歧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小红 《全国商情》2008,8(2):62-63
中国家文化决定了我国社会的家族信任多于社会信任,而衍生于家文化的家族信任已成为我国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桎梏.如何推进我国家族企业的持续发展,本文从信任的角度提出了推动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信任作为社会资本最主要的一部分,对长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信任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机制及各种途径进行探讨,并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得到的数据衡量各地区平均信任水平,分析信任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信任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特别是信任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较为突出。进而从加强正式制度建设、加强文化文明建设、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三方面探讨提高信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信任程度和履约意识属于社会资本范畴,现阶段中国农村存在信任程度缺失和履约意识淡薄的现象。根据案例分析,绩效较好的集体经济一般都是内嵌在较高信任程度和良好履约文化的非正式制度中。在传统乡土社会向现代农村社区转变的制度变迁过程中,信任程度和履约文化等非正式制度是影响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具有一定信任程度的合作经济是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所以培育包含信任程度和履约文化在内的非正式制度作为市场化的“土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根据理论分析结论提出三项政策含义:一应促进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完善人力资本市场激励制度;二应建立农村征信体系,提高诚信收益与违约成本;三应培育农村经济中介和社会中介组织,实现非正式制度的自我传承。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工作事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发展社会工作事业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手段。对比国际上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成熟模式,指出中国目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美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3.
征信体系的运作基础是通过信息建立信任,而信任又与一个社会的制度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中国传统社会是“关系”本位社会,信任建立在“熟人社会”带来的信息之上。但在转型期的今天,“熟人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瓦解,“关系”已经不能满足信息获取和建立信任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社会征信体系这种制度化的信任机制。建立社会征信体系的关键是建立制度化的信息来源,而这又存在着中国本土化的社会文化障碍,所以,我国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整体利益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调整,许多社会问题愈来愈突出,需要大量社会工作者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大量具体细致的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工作。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以信任、合作、规范、网络及文化认同等形式存在的社会资本同产业集群所强调的信任、网络、分工合作具有内在契合性。这种内在契合性使得社会资本与产业集群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一方面,社会资本加速了产业集聚的速度、降低了产业集群内企业及相关机构间的交易成本、降低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各种风险。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增强了企业之间的信任关系、增加了集群内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强化了区域文化认同。政府应致力于社会资本的培育和积累,从而为中国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资本氛围。  相似文献   

16.
信用取决于信任,而信任取决于社会结构、文化和经验。具体到中国,理论逻辑和历史上的信用活动所证实的是,信用问题的社会根源,是纵向社会结构、熟人社会的交往习俗以及似是而非的市场经验。因此,在国内外经济金融发展压力下,谋求社会信用之改善,应当从改善社会信任入手,即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增强社会透明度。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违法行为和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道德重建已经迫在眉睫,必须重新认识和评价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客观了解儒家文化的精髓并加以继承。  相似文献   

18.
从法理学的角度看,法律不仅是一个静态的规则体系,还是一项动态的社会过程和一种社会改造事业。社会诉求与实际需要使得社会工作成为法治系统的一部分,从而使社会工作与法的结合成为可能。从社会工作的法治背景、法的社会功能的拓展以及社会工作的法治属性等方面对社会工作进行了思考。把社会工作作为现代国家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管理制度看待,强调了社会工作实践的法治功能,并结合社会法学派思想探讨了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对社会工作实践进行法理学思考的意义。总之,社会工作专业和职业实践着社会法学的理念,对其进行法学分析有利于扩展法学研究的领域及其视野。  相似文献   

19.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库(CGSS)2010—2015年的数据,利用基准回归与中介效应模型对社会信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信任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且主要通过影响金融市场发展、创新及成果传播、人力资本水平提升等渠道发挥作用。研究不仅补充现有文献,同时也为社会信任如何发挥作用提供更为翔实的中国证据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以来,灾害救援社会工作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工作的热门实践领域之一,但是社工也在灾害重建过程中面临身份合法性、资源稳定性、工作制度性、服务本土性等一系列障碍。面对这种情况,嵌入性发展作为中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特色模式被重新界定应用。本文试图从政府管理体制层面的嵌入角度出发,以四川理县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的成长过程为例,探讨灾害救援过程中社会工作机构与政府管理体制的对接以及逐步融入本地社会服务体系的嵌入性路径,认为社会工作应该以服务本土化为目标,在明确自身专业独立角色的前提下主动嵌入到政府管理体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