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轨迹与当代的规范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全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其中国化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和重中之重,而唯物论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主要就体现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中国化上。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以其实事求是和对矛盾的全面解说开唯物论与辩证法中国化的先河。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对对立面和谐合作关系的阐发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阶段。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的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的制高点。伴随着时代和任务的转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期被表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是主题或称一体,其内涵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在其结合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时代化和大众化,这是两翼。一体两翼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的规范表达。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哲学存在着丰富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和唯物史观的某些因素,从理论观点上说,与马克思主义有不少相同之处,在马克思主义形成中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环节的这项功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现"两个转变"是基本前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的"六化"是中心内容,"七个结合"凝聚"三种力"是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的求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为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划时代的丰富与发展:它的形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认识论;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人为本”不仅体现了唯物主义观,而且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真谛。“科学发展”以一脉相承的创新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保持内在本质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甚至变化多端,只有坚持辩证法的态度与实践方式,才能达到人类自身的自由与解放。“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思想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正在这里,在当代社会变革的实践中坚持辩证法的科学态度和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互融合的过程。两者能够相互融合的原因众多,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通经致用"与马克思主义极其重视实践的价值与目标基本一致,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能够完成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马克思主义的双向同化、共同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两个层面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剖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论"不可或缺的内容。当代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岩佐茂,依据马克思的基本思想,针对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环境危机的加剧,对环境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形成了独特的生态伦理观。在我国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战略的当下,我们以岩佐茂的生态伦理观为切入点,对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进行新的阐释,不仅有利于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扩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容,而且引导国人不断提高环境道德水平,增强保护环境意识,改善人们生存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9.
列宁的"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学习和实践"灌输理论"就是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大众掌握并被大众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宏伟工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要与实践结合,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好、宣讲好,从而教育群众。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是卓越的辩证法大师。他立足于中国革命建设,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做出了多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主要有:对唯物辩证法赋予最高规定,提出“两个对子”思想;概括辩证法的三条新规律;发掘出矛盾“精髓”思想,对矛盾特殊性做独到深入的研究。我们应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永葆唯物辩证法理论之树长青。  相似文献   

11.
"历史"概念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最为重要的范畴之一,研究卢卡奇思想,必须思考"历史"概念的形成、内涵及其意义。通过分析卢卡奇改造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而形成的"历史"概念,阐释其地位、实质,从而在此基础上评价指出了卢卡奇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争论较多的领域之一.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这样一些问题上:辩证法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性质及定义是什么?自然辩证法能否成立?辩证法的表述及其形态如何?矛盾论是否过时?等等。澄清这类问题,无疑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并非是某种具体的文学理论或批评理论,但马克思主义批评却是西方后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最重要的批评思潮,代表性批评家不仅有美国的杰姆逊和英国的伊格尔顿,几乎从各种批评流派的方法实践中都可找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资源和影响痕迹。通过阅读原著,以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和后现代批评的"解构"为比较视点,在后现代多元语境中对有关批评的理论话语进行了分析梳理,提出包括结构主义、解构批评在内的众多批评理论,都在某种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方法有所借鉴,同样,马克思主义批评也对其他的批评方法有所吸收与整合,因此,与其说存在某种特殊的马克思主义批评方法,不如说存在着多样化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立场。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出现了"宗教热"现象。这一现象也影响了大学生的信仰观,新形势下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势在必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主战场。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指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邓小平理论进一步阐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三个代表"思想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各项工作努力做到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以理论创新的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实施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必须首先处理好"整合教学内容的逻辑体系"这个基础性教学实践环节。造成这些教学逻辑割裂化、简单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和"原理"课改革的历史背景及现实要求的深度认识。因此,必须把教学逻辑的论析置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背景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把握逐步趋于合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论坛体系与讲台体系的矛盾消解正在突破历史瓶颈,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契合点,既可以从渊源上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根据.也可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学术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契合点就是强调人的社会性的基本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辩证法特征、入世的基本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是20世纪在西方出现的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态学、生态哲学意涵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探讨既能消除生态危机,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思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强调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指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制度,指认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共存的新态势,并阐明了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可以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动态,明晰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和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其研究对促进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要重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历来关注的重要话题,但今天却被不少人不同程度地疏忽。其实,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大师,是重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光辉典范;刘少奇在实践中,特别是在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理论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邓小平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江泽民在发展邓小平理论中高扬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胡锦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中全面阐发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第二国际时期,以伯恩斯坦和考茨基为代表的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实证化理解,将马克思主义解读成庸俗经济决定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等人对此展开了猛烈的批判。他们强调马克思和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阐扬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批判了第二国际的庸俗经济决定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削减了实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侵蚀,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健康发展。当今,经济决定论并没有消失,正在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其影响有增无减。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经济决定论的否定和颠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