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建平 《会计师》2010,(8):34-35
<正>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对所得税会计的处理进行规范(详见《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所得税会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或亏损)之间存在差异。会计遵循的是公认的会计原则,税收遵循的是税收法规,由此产生了会计和税收的差异,进而出现了所得税会计核算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江  武凤枝 《会计师》2011,(7):68-69
<正>所得税会计(income tax accounting)是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通俗地讲,就是研究如何对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或亏损)之间的差异进行会计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是反映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整套会计原理、程序和方法。它诞生于西方的会计学领域,最  相似文献   

3.
所得税会计就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税前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应税所得(或亏损)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会计政策与所得税政策的差异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主要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4.
所得税会计是财务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或亏损)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由于财务会计和税收。每年初税务部门对其管辖范围的纳税义务人都要作出上一年度内的所得税的应交数额、应补(退)提  相似文献   

5.
所得税会计就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因此,研究会计与税法差异及其会计处理方法是所得税会计理论的核心。新会计准则对所得税会计科目设置的调整有:将"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调整为"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将"递延税款"调整成"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科目。在旧会计制度下,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即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根据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旧企业会计制度的处理方法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6.
所得税会计是财务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或亏损)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由于财务会计和税收.每年初税务部门对其管辖范围的纳税义务人都要作出上一年度内的所得税的应交数额、应补(退)提数、已上交数、年末欠交数的汇算清缴工作,企业会计人员依此作帐务调整.有些企业对此的帐务处理很不规范.随着所得税会计的产生,有关汇算清缴的所得税的帐务处理与多提、少提其他税、费、基金相比有它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刘三昌 《上海会计》1998,(9):35-35,52
一、纳税亏损会计处理的方法纳税亏损是指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一个会计期间的亏损额。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会计》的规定,纳税亏损可以前溯后转,也可以放弃前溯,直接后转。纳税亏损前溯,是指企业发生纳税亏损时,可以抵销以前年度的应税收益,从税法...  相似文献   

8.
所谓纳税亏损,是指按税法规定计算的某一会计期间的亏损,不是企业损益表上列示的亏损。国际上,企业某一年度发生纳税亏损,既可以抵前 (申请退还以前年度已缴纳的所得税 ),也可以转后 (转抵以后年度所得税 )。当然,无论是抵前还是转后,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我国税法规定,企业的纳税亏损可以用今后五年之内的税前利润弥补。也就是纳税亏损转后产生了未来可抵减的时间性差额。对这项时间性差额的会计处理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发生亏损的当年确认一项所得税利益,同时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第二种方法是在发生亏损的当年不确认…  相似文献   

9.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中的两种方法徐治怀(-)企业按照会计核算规定计算的所得税前会计利润(以下简称“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收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以下简称“纳税所得”)之间,由于计算口径或计算时间不同而产生差额,在交纳所得税时,应当按照税收规定对税前...  相似文献   

10.
在本期损益表内确认的所得税费用(收益)除了可根据本期应交(可抵扣)所得税加(减)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的发生额来确定(除非本期和递延所得税是由在相同或另一个不同的期间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产生,或由购买式企业合并产生)之外,还可以本期会计利润(亏损)为基础来确定。但所得税费用(收益)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简单地等于本期会计利润(亏损)乘以适用税率之积,有时需要经过一定的调整,而经调整的所得税费用(收益)与本期会计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