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的新要求.青海"十二五"规划中也指出:"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于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各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青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 青海省有悠久的人文历史,独特的民族风情,辽阔的地域空间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民族文化资源,这为发展民族特色经济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较为突出.青海区域经济中非均衡是长期的,即有产业、部门之间的非均衡,又有城乡之间的非均衡.因此,青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以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2.
施孝忠 《宁波经济》2001,(2):12-13,47
区位是一个有一定空间位置,边界比较明晰的地理单位,它是区域内各种要素的物质依托,自然条件在很大程序上决定着区位优势,自然条件在很大程序上决定着区位优势,逢然条件在很大程序上决定着区位优势,自然也是形成区位优势天赋的客观条件,它对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有影响,而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最大,自然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但却是无法选择的,一些重要的经济资源发土地,水,气候,矿产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位优势的构成要素,当然一个地区对自然资源的占有是一回事,当然一个地区对自然资源的占有是一回事,而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则是另外一回事,而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则是另外一回事,后者主要取决于一个地区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力量,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可以带来这个地区的富裕,却不一定使其发达,如中东许多石油产出国,反之如日本是世界上公认的自然资源稀缺的国家,而日本的经济发展却也被分认为世界一流的,因此,不能把发挥区位优势和发展经济的希望完全寄托于自然资源之一,但是有了自然资源就应科学地开发,利用,保护,变自然资源为区位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3.
区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区域旅游经济亦是如此。浙江省作为我国旅游大省,凭借着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旅游经济规模已居中国第五位。纵观浙江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历程,浙江旅游经济地区发展极不均衡,这不仅体现在各地区的旅游产业地位差异,也表现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性对浙江省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无疑是一大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浙江省区域旅游经济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的分异规律,探讨其成因,以期为浙江省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成玉 《开发研究》1992,(4):19-21
<正> 一、区域经济结构的特点区域经济结构是以经济区域范围的物质环境为依托,以发挥地区优势为目的而形成的与区域内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各部门、各产业、各行业之间的构造或比例关系。从总体上看,区域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各个区域所处地理空间位置不同,资源条件不同,现有生产力水平不同,因此,区域经济结构又有其本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加快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诸多资源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浙江已经初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这为浙江广泛参与国内外分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应是:在宏观发展模式上应继续实行点轴线发展方式,以中心城市和城镇产业集聚带为中心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通过点轴线的网络化发展实施分层推进梯度开发的战略。在微观发展模式上注重区域特色产业和块状经济的培育和发展,促进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布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与工业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搜集2001年到2012年的统计年鉴数据,运用指标正向化方法、变异系数法等构建了城镇化综合系数、工业化综合系数以及协调度模型,计算并评价了2000年到2011年我国以及四大经济区域和各省市的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从2000年到2011年城镇化和工业化以及二者的协调度系数都是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由严重失调向优质协调发展;东部地区的协调发展程度最高,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发展程度相差无几,而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程度最低,四大经济区域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呈现出梯级结构;2000年到2011年各省份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与四大经济区域差异相呼应,并且协调度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直是经济领域里关注的问题,浙江省的经济高速增长和各主要城市的快速发展是紧密联系的。但是浙江省的经济发展不同区域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杭州、宁波、温州和绍兴的GDP贡献率超过10%,而衢州、丽水、舟山等城市的总贡献率还不到10%。近年来,学术界对浙江省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差异和因素从不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新疆区域工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区域工业结构关系测度模型,对新疆区域工业结构关系进行测度,经分析发现,新疆区域工业结构与区域工业结构关系均存在不均衡状态,这种状态与新疆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新疆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从地区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现实出发,根据各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以改善区域工业结构,实现区域分工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 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集中反映在该地区的分工发展的程度上.不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从根本上说,要提高自身的分工发展程度。社会劳动地地域分工,受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的差异的制约,几乎所有不发达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都重视研究本地的自然资源,其中不少地区还把依托自然资源的开发作为推进结构进步的出发点.这似乎顺理成章,无可指责。但是,重视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云南沿边地区经济开放的区域差异研究,对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云南沿边地区外向型经济水平低,区域内差异较大,结构也不尽合理。沿边地区应实行经济转型,全面提升开放型、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发展及其区域差异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分析探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省区差异、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缩小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推进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省区差异的时空演变过程与演变趋势,从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和国家政策等方面探讨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省区差异形成和扩大的成因,提出了新时期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协调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当前我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一个地区内部各经济部门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西部内陆省份更应该在开放型经济建设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建设背景下理清协调发展的思路。通过实证方法,从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区域分工指数、区位熵3个方面的指标度量测算,得到宁夏各经济部门协调发展的评价结果,提出扶持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壮大第三产业的发展,构建合理的地区和部门间分工体系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区域民族经济"是兼具"区域经济"和"民族经济"内涵的一个新概念,"区域"主要体现自然差异,但也反映文化差异;"民族"主要体现文化差异,但也反映自然差异。区域差异和民族差异共同制约着特定地域的社会生活面貌,共同制约着特定民族的经济发展道路。由此形成的解释框架不会重蹈主流经济学的"普适性"范式之覆辙,虽然任何地域、任何民族的发展都要受到自然差异和文化差异的双重制约,但在这个"统一"的框架下隐含着无限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从要素、产业和产出(与生计)三个层面对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要素的差异可以在建立共同市场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解决;产业差异的存在如果是以合理分工、优势互补为基础的,就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在产出(与生计)层面上,适度的差异对地区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来实现,因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协调发展的表现形式和重要手段。当然,如果区域经济能够协调发展,反过来也能够促进要素更加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产业合理分工、地区优势互补;进一步缩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因此它们之间的作用是双向的、相互的。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已成为推动我国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我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但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地区经济水平、城镇化水平对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均起到正向推动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政府干预度和对外开放水平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需要在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高数字技术应用和创新水平的基础上,立足区域驱动因素,加快建立区域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机制,有效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优机制选择 区域经济,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或经济行政区划中的地区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同一个国家,由于地区间劳动力素质、资本投入、技术进步、自然资源、区位和交通条件以及其他社会性、国民性因素的差异,往往使区域间经济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地区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发展水平,成为各国所普遍面临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差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非均等化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区域经济的差异影响吉林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本文对吉林省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的10年,是西藏发展变化最大、经济发展最快的10年,也是西藏基础设施改善最明显、城乡面貌发生最大的10年.以青藏铁路为标志的基础设施也得到很大的改善.从投资来看,这10年当中的投资比过去几十年的总量还多得多.但西藏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仍属于我国的欠发达地区,由于地域幅员辽阔,各地市的自然资源、产业结构以及人口数量和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西藏内部区域经济差异较大.积极探讨西藏区域经济差异,合理调控差异,实现西藏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这将对实现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玉峰 《发展》2008,(10):99-100
甘青川交界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已建成的基础设施等有利条件。然而,在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多重制约下,使得该区域民族经济发展还十分落后。因此,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如何因地制宜地筹划该地区的经济开发,应成为国家及相关省(区)着重考虑的一件大事。本文在分析该区域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就其经济开发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系统是一个动态复杂性系统,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耗结构、低碳技术水平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轨迹。文章构建了区域低碳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能源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四个子系统的内在关系对区域低碳经济系统的内部机制进行分析。最后对福建省低碳经济发展的适宜模式进行SD仿真预测,以追寻福建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协调发展的低碳经济优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