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本文在对中国家族企业制度转型的现状分析基础上,讨论了大型家族企业制度转型的三个阶段:企业治理模式转型阶段,企业产权制度转型阶段,企业完全社会化阶段。最后,根据当前我国家族企业制度转型的阶段,给出了中国家族企业制度转型的具体路径:引入职业经理人、引进外部股东、稀释家族成员权力、培养接班子女。  相似文献   

2.
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拓展:基于家族治理企业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家族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以非正式内部控制制度为主,正式内部控制制度为辅;公司制企业的内部控制则以正式内部控制制度为主,非正式内部控制制度为辅。家族企业和公司制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所不同,完善的内部控制理论应该包括家族治理机制和公司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理论。提升道德品行和维护企业经营安全理应纳入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之中  相似文献   

3.
马骏 《财贸研究》2023,(1):67-81
家族企业治理正式化转型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但迄今为止,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还非常有限。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对家族企业治理正式化转型问题进行了分析、评述和展望。首先,总结了家族企业正式治理的内涵、来源、维度及测量方法;其次,回顾了家族企业治理正式化转型的研究模型、转型阶段和理论视角;再次,识别了家族企业治理正式化转型的驱动因素;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家族企业治理正式化转型的整体性研究框架,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视角和方向。对家族企业治理转型现象进行系统阐释不仅有助于学术界明晰现有研究的进展和缺陷,也对中国家族企业在同时面临治理转型、跨代传承和产业升级的三重压力下如何进行现代公司治理改革提供了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4.
魏妍炘 《消费导刊》2013,(11):112-112
与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有关的契约理论包括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交易成本理论这三个理论分支,本文将基于契约理论角度,从这三个理论分支分别剖析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特点、问题和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罗昊弘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0):110-111
从辨析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相关概念及介绍相关理论入手,就我国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分析框架,从家族企业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两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新平 《现代商业》2011,(7):139-140
我国民营企业当中的绝大多数选择了家族制的治理模式,家庭文化供给对民营家族企业发展的特殊历史阶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当民营家族企业的发展达到一定层次,必须淡化家族制的治理模式,用现代企业文化供给取代家庭文化供给,保持民营家族企业的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7.
周新德 《商业时代》2006,(10):30-31
家族企业的成长过程是其内部治理不断演进和优化的过程,内部治理的演进对家族企业的成长具有鲜明的积极意义。家族企业成长中,企业内部治理随企业资本规模的扩大,遵循从业主治理到家族治理、泛家族治理再到职业化治理演进的逻辑次序。家族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其内部治理应适时演进与优化,否则其进一步发展将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文化的视角,从企业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和家族传承三个维度对中、美、日三国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进行比较,揭示其各自的特征,并在总结美、日家族企业治理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家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这一术语在20世纪80年代正式出现在英文文献中。二十多年来,它不仅在理论研究中越来越重要,而且还成为了实务界关注的焦点。该文从国关案例入手,在阐述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和基本类型的基础上,分别针对国美中暴露的中国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和中国法制环境下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在股权多元化条件下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方向上进行了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10.
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动态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会明 《商业时代》2004,(21):21-22
家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股权结构的变化,企业相关各方对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而推动着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化,所以家族企业的治理并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制度安排,而是随着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本文根据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所有权结构的变化,大致将家族企业的发展分为业主制阶段、准家族制阶段、混合制阶段和公众公司阶段四个阶段,并以家族企业发展各阶段所有权结构的变化为线索,探讨了在该过程中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化。  相似文献   

11.
陶晓红 《中国市场》2011,(33):83-87
近年来,家族企业在我国得到长足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家族企业的发展弊端日益显露,公司治理模式的引入是家族企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但是家族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合一性与公司治理模式两权分离的冲突:诸如体制环境的约束、融资环境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以及委托代理成本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家族企业发展壮大的束缚,致使现阶段全面引入公司治理模式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族企业及家族式治理模式的优势表现为:高度集中的产权,有利于企业生存;高度统一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在一定阶段有利于企业成长;家族内的血缘、亲缘关系能给企业有效的帮助;创业者的倾情付出,有利于创业成功。家族企业及家族式治理模式的劣势主要有:单一、封闭的产权使企业在一定的平台上很难上升,两权合一的家族化管理不利于企业继续发展,因循守旧思维方式不利于战略调整,缺乏制度治理、难以协调家族内部利益关系,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模式不利于企业长盛不衰。对于创业初期的小规模企业来说,家族企业及家族式治理模式是合理的、高效的;对于较具规模的成熟型企业来说,家族制是不合理的、低效的。我们应有意识地借助家族企业的优势,减弱其制约长远发展的劣势,催生更多的民营企业,促进其做强做大。  相似文献   

13.
家族治理模式是我国民营企业最具代表性的实质性治理模式,本文分析了家族治理模式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优势与缺陷进行分析,指出家族治理模式在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定阶段有其存在的客观现实性和合理性,但随着家族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家族治理模式应向规范的现代公司治理模式过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民营企业制度变迁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4.
秦学斌 《北方经贸》2012,(7):112-115
我国家族企业数量众多,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中国的经济。本文分析了我国家族企业目前的治理结构具有的特征,在对目前治理模式的优、劣势进行了剖析后,本文认为,随着企业的发展,家族企业治理模式面临转换和创新,需要对所有权与经营权进行合理安排,并使之制度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15.
目前,家族企业在我国企业中所占比重仍不容忽视。我国公司治理尚不成熟,国美控制权之争将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充分凸显出来。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对国美电器案例进行分析,并得出与职业经理人、家族企业创始人及家族企业转型时公司治理结构相关的启示,以期为完善我国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服务。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显性契约与隐性契约为主线,构建了家族企业契约治理三环模型,建立了家族企业契约治理方格理论,得到9种契约治理模式,并对其中5种常见模式的特征和优缺点进行分析;然后从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视角探讨家族企业契约治理模式选择问题。研究表明:代理理论指出管理者为"经济人",强调显性契约治理;管家理论指出管理者为"社会人",强调隐性契约治理;事实上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是完全可以融合的,管理者是"复杂人",同时具有代理和管家两种行为,因此不仅注重显性契约治理,也要注重隐性契约治理;短期而言,家族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发展阶段而采取相应的治理模式,但长远来说,强隐性契约治理、强显性契约治理,即"强强模式"是中国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族企业为经济增长、就业增加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贡献了重要力量。家族企业的快速成长与其采用关系治理的模式有着重要的联系,这种治理模式使得家族企业在发展初期可以沟通有效、决策迅速,快速积累实力。但随着家族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内资金人才缺乏、管理混乱无序等问题也日益严重,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逐步向契约治理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8.
家族企业的成长过程是其内部治理不断演进和优化的过程,内部治理的演进对家族企业的成长具有鲜明的积极意义。家族企业成长中,企业内部治理随企业资本规模的扩大,遵循从业主治理到家族治理、泛家族治理再到职业化治理演进的逻辑次序。家族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其内部治理应适时演进与优化,否则其进一步发展将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分为参与管理、共同管理和接收管理三个阶段,探究了处于不同阶段家族企业的绩效情况以及二代推动的家族企业战略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利用2010-2012年我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中家族企业的样本展开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二代进入家族企业高管,参与家族企业的日常经营和战略决策,或者与一代共同管理家族企业,对企业业绩产生正面影响;由于样本数量较少的客观原因,接收管理后企业绩效的经济后果关系未能得到证实;二代推动的战略转型对共同管理和企业绩效的关系起反向调节作用,在代际传承的共同管理阶段实施战略转型会降低原有真实绩效。  相似文献   

20.
从2013年1月7日起,进口至美国的一票货物若总价值低于2500美元,就不必进行正式申报。2012年12月6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发布了一项最终规则(Final rule),名为"非正式进口限额及取消一项正式进口要求"(Informal Entry Limit and Removal of a Formal Entry Requirement),主要内容为:提高了非正式进口限额,删除了针对一些纺织品和服装的正式进口要求,以及在法律文本上确认提高了一项海关规费的费率。该规则从2013年1月7日起正式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