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岸签署的ECFA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新模式,对两岸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运用贸易强度指数和巴拉萨模型对ECFA实施后的贸易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且以两岸贸易的主力军——电子产品互补关系分析为主线,从两岸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的整体依存度、两岸电子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两岸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和产业间贸易指数等方面分析,两岸贸易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在ECFA框架下,提出进一步完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促进两岸产业合作,发展两岸经贸关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提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模式不是基于比较优势的行业间的贸易,而是基于规模经济的行业内的贸易。并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证和分析了行业内贸易的价值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以1995~2007年外国对华反倾销案件为样本,就反倾销对中国出口行业的损害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实证分析。统计发现受国外反倾销影响的出口行业主要有贱金属及其制品、塑料橡胶、杂项制品、化学工业、机电设备和纺织品等。实证分析表明化学工业、纺织品、贱金属及其制品、机电设备行业存在贸易破坏效应,对华实施反倾销措施后,在化学工业、塑料橡胶、纺织品、贱金属及其制品和未分类产品中存在正向的贸易转移效应,杂项制品中存在逆向的贸易转移效应;而否定结案中,杂项制品中存在正向贸易转移效应,塑料橡胶、纺织品中存在逆向的贸易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外部金融依赖度、有形资产率两个行业特征指标对中国贸易失衡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在这27个行业中大部分是贸易顺差,这种顺差的变化趋势是向外部金融依赖度高的行业和有形资产率低的行业转移。利用中国行业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可知金融发展会引起中国外部金融依赖度高的行业顺差和形成比较优势,但会引起有形资产率高的行业逆差。本文还利用国别贸易失衡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总体上会引起一国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5.
提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模式不是基于比较优势的行业间的贸易,而是基于规模经济的行业内的贸易.并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证和分析了行业内贸易的价值和效率.  相似文献   

6.
我国遭受贸易救济行为措施加剧,各种形式的贸易救济行为措施使我国企业防不胜防,我国已经成为受到贸易保护主义损害最明显的国家之一,国内出口企业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为了改善这种局面。我国政府、行业组织和各个企业应该同心协力、认真磋商,积极寻找应对策略,对相关行为作出调整,规范出口秩序,尽快清除贸易保护主义的障碍,切实维护我国企业正当、合法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互动日益频繁,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划分为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中东欧六个地区,通过增加值贸易核算分析2001—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贸易状况,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地区的增加值贸易总额增长迅速,发展前景向好;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存在地区差异,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以竞争性贸易为主,与东北亚、西亚、中东欧地区以互补性贸易为主,而与南亚、中亚地区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均较为明显;整体上,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出口商品主要是纺织品和服装、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等工业制品,而“一带一路”地区对中国的出口结构则差异较大。应根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地区贸易关系的差异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加强货物贸易合作的同时开拓服务贸易合作新领域;要注重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并通过优惠的贸易制度安排构建互惠互利的多赢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8.
贸易保护过高曾一度是我国幼稚行业长期长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人们寻求解决良方的过程中出现了另一种偏颇,唯自由是。本文试图通过从理论上对贸易保护的重新认识,提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国家利益的存在是贸易保护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其目的是更有效地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贸易保护的手段已趋多样化,非关税化,入世在即,机遇与挑战共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新经济形势下重新认识贸易保护,改变传统贸易保护的思路,积极进行有力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和迫切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WTO协议法律文件中有关服务贸易的原则和规定对邮电勘察设计行业的影响,并在分析我国邮电勘察设计行业优势、劣势的前提下提出了可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发达国家不仅在生产要素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且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和世界经济运行的游戏规则方面取得了一种非公平性的比较优势地位。从国家的贸易政策到区域性的贸易政策再到全球性的贸易政策都存在有对发达国家有利的比较优势。从贸易体制的各个方面揭示导致这种国际贸易政策非均衡性现象发生的根源,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贸易政策使用方面的差别,寻求可以缓解贸易政策非对称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上分析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参与国贸易增长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工业行业数据和贸易附加值指标,可以测算中国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贸易增长背后的福利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的贸易顺差和出口量的激增是一种“幻象”,样本期内工业行业的贸易附加值绝对值显著提高,但出口中贸易附加值比重不高,实际贸易利得相对较低.贸易附加值比重的增长率远远低于贸易量和贸易顺差的增长率,出口欠缺质的提高,贸易利得的改善有限.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和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日益加深,全球经济的焦点已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FDI与服务贸易的联系也日益密切。选取1993—2005年服务业FDI和服务贸易相关数据,用回归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所取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FDI是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一个因素,但引进明显不足,且服务业各行业利用FDI对服务贸易的贡献程度有较大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服务业的发展一直是北京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而北京国际大都市的建设离不开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本文通过选取2003年~2012年的数据对北京服务贸易总体及各服务部门的服务贸易依存度、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CA指数)和Michaely竞争优势指数进行测算,提出了增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后,各行业都提出要与国际惯例接轨,纷纷制定行业规范以符合国际惯例。其实国内贸易更应遵循国际贸易惯例,本文想以国际贸易中通行的贸易术语为突破口,告诉人们贸易术语(INCOTERMS)不是国际贸易的专利,在国内贸易中使用贸易术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其众多的优越性、使用的可能性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拓展的增加值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制造业1995—2011年双边增加值贸易成本进行了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对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贸易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贸易统计方式低估了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成本,扭曲确实存在;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贸易成本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不同技术水平行业和贸易伙伴国存在明显异质性;进一步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是有效降低双边增加值贸易成本的关键因素。因此,提升价值链分工地位、降低贸易成本、推进贸易便利化是促进中国制造业持续顺利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60年代初,日本在外来压力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下,实行了贸易自由化,日本针对贸易自由倾可能给国内带来的风险和不利因素,采取了渐进式贸易自由化对策,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日本渐进式贸易自由化的成功经验,为后发型国家引入开放体制,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生产性服务作为服务业和加工业的粘舍剂.以服务业为中心将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串连起来,成为先进工业化国家后工业化的重要特征。因而,生产性服务贸易也就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与发展趋势。本文对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较快,但贸易结构落后,贸易逆差逐年扩大,竞争力较弱,影响到作为世界加工厂的我国制造业。因此,扩大生产性服务贸易,改善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是提高我国生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两岸贸易机制的创新有利于各种类贸易数量与规模的扩大,多出多进,扩大数量,提高贸易层次,而且改变目前低层次、低技术的贸易结构,改变两岸贸易单向、片面、间接、不平衡的不正常状态。2005年是两岸贸易的转折点,两岸贸易关系已经达到了实现突破与质变的临界关口上。两岸农产品贸易有了更进一步的突破与发展,但是,“三通”未通,两岸贸易无法实现双向、全面、直接的正常贸易,贸易内容还是以商品贸易为主。劳务贸易和技术贸易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两岸共同市场”无法成型,两岸贸易合作机制问题已经箭在弦上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经济一体化贸易理论的涵义,并以经济一体化贸易理论前提的演化过程为线索,把经济一体化贸易理论分为一体化古典贸易理论、一体化新古典贸易理论和一体化新贸易理论三个发展阶段,并对经济一体化贸易理论的发展作了简单地评论。  相似文献   

20.
论绿色贸易与绿色贸易壁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贸易措施不等于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是对WTO自由贸易原则的扭曲,是以保护环境为名,实行贸易限制的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形式,环保技术处于劣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在保护自身权益的同时,要顺应绿色潮流,实施绿色贸易措施,打破绿色贸易壁叠,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