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此文指出市场经济足竞争经济,竞争的实质足综合竞争力的较量。嘉兴融入上海大经济圈,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开展竞争与合作,时时处处都与综合竞争力密切相关,本文对嘉兴在上人经济圈15个城市中与综合竞争力相关的一些指标作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嘉兴市融入上海大经济圈的10个优势:对“接轨上海”、“融入上海人经济圈”的认识早;党政领导层次高,  相似文献   

2.
提高福建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标志着在经济领域已经进入竞争时代。福建省农产品只有勇于参与竞争,并赢得竞争,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本省具有较强竞争优势产业主要有园艺业、畜牧业、水产业和林产业等四个,优势主导产品主要有水果、食用菌、茶叶、蔬菜、花卉、畜禽、烟叶、林竹、水产等九个。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域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凌  傅毓维 《技术经济》2004,23(8):26-27
<正> 一、引言 在现代经济的全面竞争中,区域经济也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集中表现,是指区域所特有的,在资源利用、产品开发、生产、市场开拓及服务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且不易被其他地区所模仿或学习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区域核心竞争力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多元性等特点。通常所说的区域核心竞争力是由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部分构成。因此,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创建  相似文献   

4.
湖南是农业大省、资源大省,俗有“三乡一地”之美称,即鱼米之乡、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产之乡和旅游胜地。丰裕的自然资源为湖南发展经济提供了优势,并由此形成了以冶金、化工、建材、食品、纺织等为支柱产业的资源型产业结构特征。这种资源型产业结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和“短缺经济”时代,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然而,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和国际经济背景的变迁,这种资源型产业结构的缺陷明显凸现,低层次、缺乏竞争优势的产业结构,直接导致了湖南经济整体竞争力的下降。据国家统计局对我国地区竞争力进行评价排序结果表明:湖南经济竞争力从1980年的14位下降到1995年的第17位,总得分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在新的国际国内宏观经济背景下,湖南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区域合作,交通先行。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珠港澳大桥的规划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内的经济资源整合,为推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中山作为珠江口西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面临着珠三角城市群新的竞争与合作形势,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立足珠澳经济圈,增强城市竞争力,必须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发挥区位优势,主动参与区域合作与发展,努力提升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促进中山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湖南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文  陆林 《经济地理》2003,23(4):491-494,507
城镇化是湖南实现农村工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村小康目标的现实途径,是湖南省实现小城镇带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基础性工作之一。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是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途径,是湖南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开篇之作。文章首先分析湖南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论述了小城镇在湖南省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最后提出湖南小城镇建设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群的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大量的非传统区域经济理论所能解释的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以及在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中区位优势内涵的转变,从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群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理论与作用,并且就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机制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区域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准。西部地区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通过创新发展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城市化战略、发展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环境等措施,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重点在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的滞后会影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心,应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强第二产业中高新技术的引进,加速第三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提升中小企业群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企业集群形式,可以保持中小企业富有经营柔性的竞争优势,实现外部规模经济,具有整体竞争力。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群的形成方式与成长过程,阐述中小企业群核心竞争力含义和内容,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群的竞争力现状,指出提升中小企业群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大企业集团支配众多资源,发挥着巨大的市场影响力,已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桐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现了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市的跨越,2010年,全市工业企业已达2.4万家,工业总产值已经跨上了1500亿元的台阶。回顾桐乡工业经济发展历程,桐乡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鼓励发展乡镇企业、扶持壮大民营经济、培育发展规模优势企业和大企业大集团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集群: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新支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淑琴 《经济问题》2003,(11):33-35
伴随着世界范围内传统工业经济范式向知识经济范式转型的过程,中国开始了区域经济个性化发展的多样化探索,并且涌现出浙江、江苏、广东等市场经济发挥充分、技术创新活跃的个性化经济区域,而中小企业凭借集群所创造的优势,成为个性化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新支点。  相似文献   

13.
刘忠群  陈利 《经济论坛》2004,(20):21-23
一、核心竞争力和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提出1.竞争力的概念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含义,竞争力的内涵在本质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在早期以实物生产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竞争力研究以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优势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为基础。然而现在竞争力优势已不再单纯依赖于资源的自然禀赋,更多的是科技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制度因素、人力素质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伴随资源的国际间流动加剧,对竞争力优势的研究也向更深的体制性层面上发展,竞争力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地区或公司在世界市场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  相似文献   

14.
镇域经济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一种,它泛指整合与优化配置镇域资源使之具有竞争优势的能力.当前,镇域经济要在有限的资源配置中占据优势地位,就必须不断提升经济竞争力,强化镇域吸引、争夺、拥有、控制资源和市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张正玉 《当代经济》2006,(7S):74-75
中小企业集群是一种有较强生命力和创新力的经济组织形式,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产生历史较长且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对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研究已构成国内外经济学研究主流文献的内容之一。然而,学术界对中小企业集群的概念并不完全统一,其内涵和着眼点都有一定的差别,因此,本文在研究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集群产生的原因、形成机理、存在方式以及竞争优势等方面的内容,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不仅有助于解决集群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促进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建立,而且有利于加强集群自组织能力、构筑成本优势、提高产业集群的网络组织化程度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区域间产业经贸流动关系是分析和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关系、比较各区域产业间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基础。过去,我国在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对区域本身的特点、优势和给予的优惠政策上,而对区域间产业经贸流动关系的研究比较薄弱。本文在全国首次研制了产业分类齐全、区域划分科学合理的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联结模型,并借助该模型的研制结果分析了我国区域间产业的经贸流动关系,说明了当前我国区域间产业经贸流动的现实状况,揭示了其内在机制和表现特征,希望该项研究成果能够为我国今后更科学地规划区域经济,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区域发展中地理势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勤业  吴绍洪  陆大道 《经济地理》2003,23(4):441-444,456
从区域发展的各个主要相关要素,初步探讨区域发展的地理势能。把地理区域作为一个系统,当一个区域相对于其它区域在地理位置、区际差异、区域结构和环境质量等方面,所显示出发展的综合优势即是该区域在这一系统中的地理势能。这种地理势能的大小受自然环境基础的深刻影响,并可随着不同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转化。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对比优势的态势为地理位置势能。地理位置和区位在自然条件上的势能促使其获得政策上的势能,并直接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形成。地域间环境条件、生态功能、产业优势的潜在影响力为地理区际势能,如各种环境条件以及这些条件合理匹配的所谓地理地带性规律,决定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区际的差异还体现在区域发展的历史过程上,历史悠久的区域往往具有较高的地理区际势能。区域自然环境结构对于区域发展优势的影响力为区域结构势能。环境质量势能是环境质量对于区域发展优势的态势。生态环境脆弱、土地退化、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大大减弱了区域环境质量势能。地理势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势能转化的动力来源于自然与社会两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朱玉林  陈洪  伺冰妮 《经济导刊》2007,(11):188-189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经济快速发展,十五期间年均经济增长10.2%,但是这种增长存在地区间并不平衡,突出表现在长沙市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地区,各地区间发展也极不平衡.区域差异的扩大对湖南省经济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实践表明,经济发展一方面是经济总量的增长,另一方面与之相伴的是产业结构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及变化越来越快,区域间的竞争越来越强,作为区域管理主体的区域政府将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在经济调控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信息网络资源全面开拓、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变化下,要达成区域经济社会运行协调、内部分工合理、对外交流通畅、区域整体竞争力强,实现持续性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区域政府必须进行管理机制创新及培植核心创新力、动能创新力、资讯创新力、凝聚创新力、环境创新力等五大创新力。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要求区域政府不断开拓、不断创新,最终实现区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