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权属内部非排他性公共产权运行的效率低下及排他性私人产权的高效资源配置是我国所有制结构变迁的根本原因。公共物品运营的特殊性、垄断及国家偏好决定了国有制存在的客观意义。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为主体源于我国对多年来生产资料纯公有制所形成的路径依赖和渐进型的制度变迁。制度专用性及分工、协作、地理、人文、技术、资源等环境差别决定了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安排。所有制结构成分的细化与分散是我国所有制结构发展的趋势。在多元且细化的结构中,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2.
财产混合所有制,就是一个企业的产权由两个以上所有制成份的财产构成,形成包含多种所有制成份的企业法人财产。把着眼点放在企业的所有制结构改革上,致力于形成国有、集体、社区、私有等所有制成份相互融合生长的混合所有制,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企业的亏损状况仍然比较严重,与其固守摊子,不如除少数确需国家独资的企业外,引进其他所有制成份形成  相似文献   

3.
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我国确立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深入,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已成为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实现政企分开,强化企业治理结构,实现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是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有益探索 “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当为社会主义服务。要努力寻找极大促进生产…  相似文献   

4.
企业产权是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的基础条件。明晰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解决公有制产权载体的创新任务。所有制是经济手段而不是目的。所有权分解原则奠定现代企业制度基础。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正> 由佐牧同志所著、改革出版社出版的《论我国所有制和企业制度的改革》一书,以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对我国经济改革中的所有制和企业制度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不少值得重视的理论观点和切合实际的改革建议,不失为近年来有关所有制和企业制度改革的一本比较系统和深入的著作。归纳起来,该书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独到之处,值得特别提出: (一)对我国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从我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现实出发,作者认为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多元化的社会所有制结构。具体讲,它包括四种经济成份和与此相适应的八种所有制形式。四种经济成份为:社会主义经济、半社会主义经济、劳  相似文献   

6.
方浩 《经济论坛》2010,(6):35-37
本文从经济、政治、文化角度分析了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制度环境,认为工业化、市场化的经济发展与我国当前的农地制度产生了矛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稳定地权、安定农民为目标,而工业化、市场化则要求土地产权清晰、自由流转,二者产生严重冲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农民四方之间的博弈决定着我国农地制度变迁方向性,而有关生产资料所有制、土地的意识形态、习惯风俗、传统观点的转变速度也影响着农地制度变迁的方式、速度、方向。  相似文献   

7.
基于产权理论与资源协同理论,本文在深入分析并购国有资本对提升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及其制度环境差异调节效应的基础上,以中国A股市场2009-2015年期间的民营上市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跨所有制并购有利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对经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民营企业的影响更明显;制度环境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跨所有制并购更有利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以及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民营企业跨所有制并购存在明显的"政府补贴"效应和"市场势力"效应.基于所得研究结论,最后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股份制是适应市场经济及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经营方式与财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即股份制本身不涉及企业的根本制度“姓公”或“姓私”的问题,正是基于这个意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但它作为一种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对企业制度会不会产生影响?为什么会以及如何影响财产所有制性质的变化?本文将对此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成长中企业制度变迁的作用及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用比较平均数和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湖北省国有中小工业企业制度变迁对中小企业成长的贡献之后认为,制度变迁是使国有中小企业摆脱低速和持续衰退的重要途径;企业制度是为了确保企业利益相关者分享企业持续成长的权益,尽可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企业成长;初始产权的明晰是企业成长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诱致性的企业制度演进可以修正初始产权缺陷。产权适度集中,有利于企业成长。借鉴意义在于:企业要根据持续成长的要求,做好初始制度安排,适时进行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的诱致性变迁,建立共同治理结构和人力资本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指的是企业中的核心技术人员和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和作用日益凸现,并给企业的制度安排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产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化3个方面,企业必须顺应这一变化趋势,重塑自己的制度。政府也应当制定合理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和规范人和资本的权益和地位,使企业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大学衍生企业创业的专利权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衍生企业创业是提高专利转化率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专利权制度是影响衍生企业创业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杜拜法条件下的专利权安排一直是各国效仿的对象,但争议不断。通过对美国大学技术管理协会(AUTM)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文献回顾,发现现有大学所有制对大学衍生企业创业有积极影响,但受到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TTO)管理水平的制约;大学所有制并非专利制度的最佳安排,科研人员所有制更有利于衍生企业创业。研究结果对我国政府与大学科研管理者、科研人员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混合所有制的五种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所有制是一个新的理论范畴。对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进行形态规范,大致有五种基本形式,即社会混合所有制、企业内生产资料混合所有制、企业内剩余混合所有制、企业内所有者混合所有制以及公有制与个人所有制高度统一的混合所有制,对各种混合所有制从新的角度探测,透视,比较,研究各种混合所有制的产权主体与产权关联、产权实质与产权载体、产权特性与产权效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理顺所有制关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3.
<正> 产权关系是决定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职工行为的根本性问题.理顺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产权关系,是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构造政企职责分开、"两权分离",使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关键环节,是形成企业动力和自我约束机制的基本前提.一、理顺产权关系是企业改革深化的必然长期以来,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的是全国统一、政府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即政府负责制和厂长有限负责制.企业资产与"全员职工"并没有内在的经济关联.目前的承包制又把资产、职  相似文献   

14.
两个层次的产权多元化与国有经济的深化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化对产权多元化的认识有利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一方面通过微观层次的产权多元化可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通过宏观层次的产权多元化可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实施产权多元化战略 ,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打破所有制垄断 ,消除所有制歧视 ;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 ,保护多元化的产权主体。在产权多元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产权多元化是一个长期、渐进、动态的过程 ;二是产权多元化在不同地区和行业有所不同 ,不能搞一刀切 ;三是产权多元化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 ,产权多元化是市场行为而不是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及其对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正> 中国的产权结构具有十分复杂的特点。它实际上是在纯粹的中央集权计划的公有制和纯粹的分散化的私有制之间的不同程度的选择。这些选择的目的是试图通过增加激励而提高生产率。例如种种形式的承包制的实行都使得企业的激励机制获得不同程度的改进。然而,在中国目前的经济中,既定的产权结构究竟是一种什么状态?在经济中占绝大多数的国有、集体和乡镇这些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究竟具有何种实质性差异?这些产权结构的激励机制对企业效率具有什么影响?根据我们对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的调查统计数据,本文试图描述这种产权结  相似文献   

16.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现代企业制度这一改革目标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国有企业改革任务的完成以及人们认识的一致,有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认识与探索。一、现代企业制度的模式选择股份制是明晰企业产权的最佳方式,是中国企业改革的最终选择已经成为共识。(1)企业实行股份制后,国有资产、企业资产和个人投资均以股份形式进入企业,产权各归其主,利益与风险按股分配和承担,界限清楚。(2)企业实行股份制,国有资产产权转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中部与东部在所有制结构制度方面的差异、在企业制度方面的差异、在市场制度方面的差异、在政府管理制度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由此得出中部塌陷的制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筑中部区域农业制度创新、中部所有制结构制度创新、中部区域企业制度创新、中部市场制度创新、中部区域政府制度创新、中部社会保障制度创新、中部区域协调制度创新、中部区域非正式制度创新八大制度创新框架。  相似文献   

18.
国有产权制度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任兴洲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对我国企业改革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现代企业制度的明显特征:一是产权关系边界必...  相似文献   

19.
魏杰  赵俊超 《大陆桥视野》2014,(4):34-35,37
对于人力资本的研究始于60年代初,在我国也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长期以来一直把它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来研究,即将之与资本、劳动力要素相并列,分析其在企业产出中定性与定量的作用。而实际上,人力资本对企业的影响远不止于它对产出的作用,它对企业的整个制度安排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正是将人力资本作为企业的一种制度要素来进行分析,探讨了它对于企业产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孙景宇 《经济评论》2004,130(6):62-64,68
从比较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看到 ,转型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多样化的制度安排 ,促使对转型经济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用产权与制度变迁分析代替所有制分析。产权与制度变迁分析虽然有助于解释多样化的制度安排 ,但由于它是从交易关系出发强调个体与法权 ,这不符合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规律 ,与此相反 ,所有制分析更加注重交易关系背后的生产关系 ,注重社会演进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经济利益的矛盾运动 ,因而对转型经济研究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