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告导报》2004,(4):14-16
上海广告业的“诲派品性”让它最先感受到域外的广告风气。上海广告业的骨子里有一种华洋并蓄、中西融汇的文化。上海广告业常常表现出一种幻想:看似媚外,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利润效益之间。我们更应该看到,在面对外来冲击、新的广告理论的译介和传播上,上海广告业往往表现出异常的敏感和活跃。  相似文献   

2.
广告专业人才短缺,早已成为业界共识。加速培养广告专业人才,已是中国广告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广告专业人才及广告教育的现状究竟如何?广告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有一个怎样的基本战略框架?这些都是关注二十一世纪中国广告业的人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一年前,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受国家工商局广告司的委托,组成"中国广告人才需求与培养"课题组,对开办广告系或广告专业的30所大专院校和我国广告业发展较快的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119  相似文献   

3.
我们可以尝试从三地的产业特征来看三地的广告特征。北京的IT产业发展最早、规模最大,跨国IT公司的总部都在北京,决策权也在北京,所以北京在这个行业处于优势地位。北京IT行业广告同样处于优势地位。上海的轻工业产品从历史上看也是比较强的,日用化工行业在上海的表现也较为强势,这方面的广告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上海电视、杂志  相似文献   

4.
上海的广告业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比如所有大的跨国性广告集团都在上海设立分公司,上海的广告业也有高度分散的特点,在广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呈现出饱和状态的充分竞争。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市场,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会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与其他省市相比,上海的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又是一个怎样的生态圈呢?  相似文献   

5.
邓荣芳  刘海波 《中国广告》2006,(12):110-111
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广告业都非常发达,人均广告费均在世界的前列。一方面是因为三地的经济发达,为广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则是当地广告管理制度十分健全,保证了广告业的健康发展。现在三地基本形成了以行业自律为主,当地政府管理为辅的良性广告管理体制。一、台湾地  相似文献   

6.
透视传统广告模式的没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如你什么都不懂,你去干广告吧! 假如你什么都懂,你去干广告吧! 广告,一个拥有全国几百万从业人员的行业,就这样被人所界定,就这样被人所"传诵"! 这是一个令广告人悲哀的界定,更是令新一代广告人激愤的界定! 其实,回过头看看,到底是谁亵渎了广告? 还是看看目前广州、北京、上海三地广告公司的业务及现状吧。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告》2008,(12):91-91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接连不断的全球大型活动给中国的广告产业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席卷而来的金融风暴愈演愈烈,也没能撼动广告业的发展态势。在世博的强力带动下,各城市掀起了新一轮基础设施、场馆建设改造的高潮。从上海、广州、北京三地联动广告展的踊跃报名中,我们看到了业内人对广告产业的积极乐观。户外照明、LED显示系统、标识导向系统、公共设施标牌、广告标牌等等,大量的项目需要寻求优秀企业的参与。一年将尽,我们通过评奖活动,一起对中国广告设备行业进行一次大检阅。  相似文献   

8.
潘洋 《中国广告》2005,(7):23-26
中国的广告业正在逐步走向国际化,很有“全球捆绑”之势。自“外资可以在中国设立独资广告公司”之日起,就意味着中国的本土广告业正在被纳入国际化,市场化的经济轨道,参与竞争,参与客户争夺战。这一点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广告第一阵营内表现得淋漓尽致。综观国内广告经营状况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状态,我们认识到:本土广告业要想发展,必须走出一条适合地域特点的创新之路,一边成长一边给自己定位,形成自己的核心理念,构建行之有效的广告工具,做好本土品牌的优秀制造商!  相似文献   

9.
姜红 《中国广告》2011,(1):89-90
溯源广州广告业 在中国的广告版图上,滋润、培养了几代广告人的广州不仅诞生过无数经典广告,更有那股敢与国际4A平起平坐、分庭抗礼的“三元里”豪气。而要提及广州广告业,张小平的名字总是让人肃然起敬。无论是牵头发起成立广州4A、中国4A,还是担任首位率先改制民间化协会——广州市广告行业协会的会长,张小平不仅见证了广州广告业的兴衰沉浮,也在中国广告30年征途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0.
王海凤  李芳 《广告大观》2004,(12):158-159
面对中国广告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困惑,让我们再一次回过头来,对广告专业的理论学习基地广告教育进行一次彻底的反思:广告学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将是什么?怎样培养属于中国的广告专业人才?广告教育有本土化,国际化之分?…,在10月21日举行的“中国高校广告论坛”上,我们听到来自各高校广告专业教师们的不同声音,但愿这样的声音能够对今天的广告教育现状有一个警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移动技术的升级带来媒介消费的不断增长,成为广告支出增长的引擎。亚洲的广告业会保持10%到12%的增长速度。其中,中国在未来三年的广告增长量位居全球第二。从2013年到2016年,全球新增广告支出总额的36%将来自移动广告。近日,实力传播发布《2013年Q4全球广告市场预测报告》,报告显示:未来十年广告业进入稳定增长期,增长势头强劲,我们分析重点有以下三个趋势:全球广告支出增长率将从2013年的3.6%增长到2014年的  相似文献   

12.
李名亮 《广告大观》2007,(8S):127-127
新的网络广告概念让人目不暇接。“点睛文中广告”模式正是一个新热点。对新事物我们理应宽容和支持才是.更不敢妄施逆言。但我在赞叹网络广告业的创新活力之余,还是发出了一声感叹:广告愈加的无孔不入了,连好生的看一篇文章都要被骚扰一二,可怜的普罗大众,还能到何处去寻觅一方净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告,20年起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告业发展迅速,全国广告营业额从1981年的1.18亿元,快速增长到1999年的622亿元。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由起初的不为人们理解和接受,到现在,广告已影响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1999年,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广告营业额分别为96.37亿、106.67亿和69.49亿,三地广告营业额占全国广告营业总额的43.8%。1998年上海市广告营业额(94.9875亿)占 GDP 的比重为2.57%,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1999年,广东省产生了5家广告收入过亿元的报纸,以25.46亿元的总收入占据了全国报纸广告总额的22.67%。谁也没有估计到,进入2001年,中国广告市场会完全彻底走下坡路。今年第一季度过去了,作为全国性强势媒体的南方某周报和某全  相似文献   

14.
《财经界》2001,(9)
中国广告,20年起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告业发展迅速,全国广告营业额从1981年的1.18亿元,快速增长到1999年的622亿元。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由起初的不为人们理解和接受,到现在,广告已影响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1999年,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广告营业额分别为96.37亿、106.67亿和69.49亿,三地广告营业额占全国广告营业总额的43.8%。1998年上海市广告营业额(94.9875亿)占 GDP 的比重为2.57%,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1999年,广东省产生了5家广告收入过亿元的报纸,以25.46亿元的总收入占据了全国报纸广告总额的22.67%。谁也没有估计到,进入2001年,中国广告市场会完全彻底走下坡路。今年第一季度过去了,作为全国性强势媒体的南方某周报和某全  相似文献   

15.
品牌认知度和广告认知度,这两个名词似乎正在广告业中塑造着新的“潮流”。它们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认知度如此重要?我们应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6.
纵观三地广告优势的本质,北京代表着种文化的优越感,上海代表着资本的优越感,广州则代表着本土创意力量的强势:而这三种不同个性的表现,近两年来,正在出现融合之势,这对于中国广告发展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7.
王智颖 《中国广告》2006,(12):95-95
《中国广告》:我们如何看待广告监管在广告业中所起的作用? 吕蓉:在我国广告业发展过程中,以行政力量为主导介入对广告活动的监督、规范、组织、协调、控制等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广告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而在广告业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过多的行政规制、管控某种程度上会增加广告运作的商务成本,抑制广告业发展的活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广告大观》2000,(1):35-36
纵观各国广告史,我们发现这样一条规律:赵是在体制转轨,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竞争加剧的时候,广告业就越兴盛,而同时虚假广告就越多。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国家工商局去年底在北京举办了"全国广告监督管理干部培训班"。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90余名省级局广告处处长、地市局分管局长、处(科)长、干校教员及业务骨干参加了为期8天的培训。培训结束时,学员们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结业论文。这里摘发其中的2篇,以期为广告管理干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添柴加火。自1979年上海广告业恢复以后,持续迅猛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82年上海广告业总额仅0.2亿元,到1996年底,已增长到64.2亿元,其间年平均增长率约为49%。然而,上海广告业的发展,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作…  相似文献   

20.
北京、上海、广州广告业今天各占据的优势并不是广告公司自己选择的结果。这是一个大的生态环境自然产生的,而且今天应该仍是一个不断变化、演进的过程。不能说北京的媒体优势、上海的国际规范运作优势和广州本土意识的优势仍会长期地维持下去,这种变化与经济、社会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