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谢地  孙志国 《经济视角》2002,(11):18-21
目前,我国在自然垄断部门正在进行的改革探索,主要侧重于如何打破垄断“坚冰”,引入竞争机制,而对自然垄断部门的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问题的重视程度,远没有像对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改革那样令人们殚精竭虑。如何结合自然垄断行业的技术经济特点,有效解决该领域中的国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是改  相似文献   

2.
理论分析认为影响国有经济产业分布状况的经济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国有经济本身的性质特点与制度优势;二是社会经济各部门的产业性质和特点。但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国有经济产业分布问题涉及到包括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在内的多种复杂因素,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非线性及非理性特征。利用1999~2010年制造业中20个产业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协整模型,实证检验了自然垄断性、行业外部性、主导性产业、产业溢出效应对中国国有经济产业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郝书辰 《经济管理》2006,(16):80-86
影响国有经济产业分布状况的经济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国有经济本身的性质特点与制度优势;二是社会经济各部门的产业性质和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国有经济本身的性质特点、比较优势,结合对社会经济各部门的产业性质及其对产权制度安排的要求的研究,论证了国有经济产业分布的基本模式,并通过实证分析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一、国有工业行业分布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有工业行业分布结构对整个国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要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结构调整和改组,必须首先认真研究国有工业的行业分布特点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谢地  李世朗 《经济纵横》2003,(11):41-44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公共生产和服务部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非国有化偏好”现象,并由此引发一系列关于公共生产和服务部门国有经济改革发展的认识问题。本文对这一现象及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我国城市公交行业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但是关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问题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要想正确理解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应该首先清楚国有经济的改革历程,认识到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目前存在的关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争议性问题进行辩证分析,深刻认识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对于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对如何深化中国国有经济实现战略调整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是要使国有经济和整个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始终保持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如果失去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既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在新的时期,国有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只能搞好,而决不能搞坏;只能加强,而决不能削弱;只能使它们形成新的优势,而决不能使它们失去优势。目前,一些国有企业缺少活力,不是由于所有制的问题,而是由于体制问题、经营机制问题。根本的出路是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8.
国有经济是一种国家现象,是国民经济中的特殊成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经济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国有经济功能、国有企业效率、国有企业治理、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国企改革与地方政府关系五个方面对国有经济改革相关研究进行回顾,为中国国有经济改革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经济改革采取了国有经济基本不动,在"体制外"寻求发展的战略,即"增量改革战略"。实施增量改革战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使民营经济(非国有经济)得以从下而上地成长起来,并且日益发展壮大。不过,采取增量改革战略使民营经济得以成长,只是中国改革和发展这出"大戏"的"序幕"。不对国有经济进行彻底的改革,就不可能建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市场经济体系。必须改革对国有经济进行彻底改革的必要性主要缘于以下两方面:第一,不改革国有经济,中国经济的整体效率难以得到提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有经济的产业定位及调整思路席春迎一、我国国有经济产业分布的现状及评价改革以来,我国国有经济的产业分布发生了一定的变动,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国有经济的产业分布和世界各国国有经济产业分布的一般规律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有经济的...  相似文献   

11.
用新视角审读国有经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搞好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是会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用新的视角对制约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文章认为,国家所有制不等于全民所有制,我们需要精心设计搞好的是国家所有制,而不是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职能必须重新定位,这是搞好战略重组的前提;何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必须界定清楚,不能误解资产流失;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内部改革,而不是侧重解决所谓“外部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将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所取得的成就和所面临的问题 ,放在一个简化了的动态模型中加以系统地分析。文章指出 ,动态地看 ,体制转轨的根本问题就是非国有经济比重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所有制结构的转变。在非国有经济的增长率高于国有经济的增长率的“基本假定”下 ,体制转轨的最重要的问题首先不是改革国有经济 ,而是发展非国有经济。这不仅是由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支撑着经济的增长和市场体制的形成 ,而且也是由于它创造出使国有经济得以改革的更有利的条件。国有经济改革的重要性主要在于 ,它们若不改革 ,就还要占用大量资源 ,而且是要从非国有经济转移资源作为事实上对国有经济的补贴。这种补贴在过去一个时期主要体现在银行坏债、资本市场上的“坏股”、非国有经济的“综合税赋”事实的不断提高 ,等等 ,现在也体现在政府债务增大。正因如此 ,尽管中国目前并不面临金融危机 ,但必须加快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控制的金融体制的改革进度 ,以保证非国有经济能持续发展下去 ,保证整个体制转轨过程的持续进行而不被某种危机所打断。  相似文献   

13.
国有经济市场化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于国有经济改革,即国有经济市场化的问题,目前经济学界大多数人的看法是,在国有经济的框架内,通过股份制等法人企业制度形式,对国有企业产权关系进行界定,即实现最终所有权和法人所有权的分离,国家拥有最终所有权、企业拥有法人所有权,从而实现全民所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仔细考察,这样的思路有两点不足:(1)搞活国有经济,着眼点不在于搞活国有资本,而是搞活国有企业。(2)一味强调强化企业的法人产权地位,而忽略了国有经济所有权改革问题,未能构造出适应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资本所有权主体,从而未能形成有效的所有权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的“二难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揭示了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的“二难困境”,即政府必须管理国有企业,但政府又管不好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存在激烈的争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看不到政府“二难核困境”的存在。政府的“二难困境”是我们研究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出发点和基本前提。今后国有经济的出路在于:一是将国有经济控制在市场经济必需的限度内;二是国有企业管理的法制化,制定国有企业基本法和单行法,使国有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和监督部门都依法行事;三是在国有企业的管理上真正形成立法、管理、监督二部门相互制约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的国有经济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但也日益暴露出在结构上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加快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已成为推动国有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提高国有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根本出路和关键所在。一、国有经济结构调鳖的紧迫性(一)从产业结构来看,国有经济行业分布不合理。首先,行业覆盖面过宽、中国现有的40多万个国有企业,几乎遍布所有的产业部门。就工业内部39个行业看,行行都有国有经济,行业资产比重最高的…  相似文献   

16.
国有经济不是中国特有的,但其特点及发挥的作用却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国有经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革与发展,其规模与绩效逐渐凸显,尤其是中央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然而,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呈现出的结构性问题,国有经济发展如何做出调整?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国有经济又应该做出那些改变?作为国有经济最大载体的国有企业如何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的方式实现上述两大目标?这些问题需要对国有经济的功能、社会责任问题有更为深入与全面的认识,需要更为详细、系统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垄断行业的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伟 《经济学家》2003,(6):108-10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积极引入竞争机制。”这是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WTO要求的一个重大措施;是完成国企改革的一项艰巨任务。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垄断行业的改革作了一些试点,也取得一些成就,但从整体来讲,进度不快,效果不显著,垄断行业的改革比较滞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垄断行业和一般国家的垄断行业有所不同,有中国垄断行业的特点。一是中国垄断行业的形成,不是由于竞争出现生产集中而形成垄断,而是由国家所有制、政府某一部门单独经营而形成的;二是中国的垄断…  相似文献   

18.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是目前国内外唯一以国有经济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机构。中心下设国有经济基础理论研究室、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研究室、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室、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研究室和外国国有经济研究室,荟萃了一批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成果丰硕的高水平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9.
产权多元化格局下保持国有经济控制力问题从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出发,这些年国有经济领域的改革沿着两个途径不断向前推进:(1)结构调整,即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适当收缩国有投资的分布面,推动国有资本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2)制度创新,即按照股份制的方向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国有经济的分布面总体收缩和国有独资企业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并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是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20.
国有股配售原则与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辉 《资本市场》2000,(8):35-39
<正> 国有股配售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 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国有经济“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进有所退”的总方针,揭开了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步伐。这意味着国有资产、国有企业除了在部分领域保持垄断或者控制地位以外,已经获得了退出大部分行业的政策基础。而在资本市场中,将“选择一些信誉好、发展潜力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不影响国家控股的前提下,适当减持部分国有股,所得资金由国家用于国有企业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