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我国,控股股东侵犯中小股东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是资本多数决原则导致的必然结果。基于我国《公司法》和《证券法》对此方面的规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本文参考各国公司法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公司法》实施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讨论并建议《公司法》在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方面应当建立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司法对受压迫股东提供了两类救济路径,但均存在一定的缺陷。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原则性规定层面,《公司法》第20条第1款、第2款中的"滥用股东权利"缺乏阐释,司法实践中对此认定模糊,一些利益受损股东并不能依据该条获得充分的救济,法院对第2款规定的救济方式理解亦不一致。具体性规定层面,《公司法》第22条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缺乏灵活性,也未与《公司法》第20条第1款、第2款相联结。《公司法》第74条的适用情形有限,无法有效保护受压迫股东的退出利益。从为受压迫股东提供体系化保护角度分析,上述法条之间也缺乏互动与协调。结合我国立法现实及司法实践,在适当借鉴英美法相关规则的基础上,我国《公司法》对受压迫股东救济路径的完善应从增设有关"滥用股东权利"的司法解释,将股东压迫内涵纳入到"滥用股东权利"项下,协调《公司法》第22条、第74条和第20条第1款、第2款之间的规定着手。  相似文献   

3.
中小股东知情权困境这个问题,对封闭公司和中小股东权益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害。我国以《公司法》33条进行规制,但作者通过对裁判文书网进行观察,发现相关诉讼数量仍然逐年递增。不仅如此,对于中小股东知情权纠纷,在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同案不同判”的问题,这样的情况严重影响司法公信力,也为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埋下隐患。文章针对《公司法》33条对中小股东知情权的现有保护规定、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建议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张述周 《市场研究》2004,(12):24-24,7
债权股使债权人成为我国《公司法》中的公司股东,这种做法违背了我国《公司法》中的法定出资手段的强制性规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上加以探讨.本文就债转股使债权人成为《公司法》中的股东提出以下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5.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对社会的影响逐步加深,各国对公司各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中有关公司社会责任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学者及公众认为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呼声日渐高涨。我国在对原有《公司法》做出修订后,新颁布的《公司法》也对之予以规定,但由于对公司社会责任的研究存在不足,特别是关于公司社会责任性质方面,使得新《公司法》中的规定存在一定缺陷。公司社会责任应当包括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两方面,两者相互依存,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换。通过对公司社会责任性质的研究,尤其是对这两种不同责任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对我国新《公司法》中有关的条文予以分析、完善。  相似文献   

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施行前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登记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原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一些方面还不完全具备《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因此,根据《公司法》规定,原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必须依照《公司法》进行规范。现就规范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昕懿 《商》2014,(7):180-180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第76条首次规定了股东资格继承制度,为长期以来自然人股东死亡后其股东资格的处理问题提供了初步指导。但是,这条规定仍存在着条文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对出资继承人权益保护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导致公司僵局的形成,此时又该如何进行救济,这都是《公司法》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周星 《商业科技》2014,(8):194-194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指的是对公司股东会(大会)决议持异议的股东,在规定情形下,享有的要求公司以公平合理的对价回购其股份,以退出公司的权利。我国《公司法》相关规定存在着规范不统一,行使程序不明确,适用范围过窄等缺陷。本文以新《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为基础,分析其存在的缺陷,对完善相关立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鲁人杰 《商》2014,(2):224-224
我国《公司法》从第五十二条至第五十七条对监事制度做出了规定,但是在我国公司实务的实践中,监事制度的具体履行情况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笔者试图从国外监事制度的相关立法与我国《公司法》规定的监事制度进行对比,同时做出进一步的阐释与论证,提出些许完善我国监事制度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为规范公司的登记管理,现就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若干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和《条例》施行之日起,新办公司一律按《公司法》和《条例》的规定办理设立登记。符合《公司法》和《条例》规定条件和程序的,登记为公司;不符合《公司法》和《条例》规定条件和程序的,不得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也不得称“公司”。 非依《公司法》设立的企业(以下称非公司企业),  相似文献   

11.
商界咨询台     
《商界》2006,(8):I0022-I0022
我是一名服刑人员,在狱中,因为有《商界》的陪伴,使我产生了上进心,也有了创业冲动,请问:旧《公司法》规定:凡被剥夺政治权利未逾五年者,不享有法人资格,那么新《公司法》在这方面有无变化?刑释人员在申请工商执照、税收方面有哪些限制或优惠?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的《公司法》和《证券法》基本上没有关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问题的规定,对于因关联交易披露失真的责任承担,我国尚无明确的法律规范,只按目前《会计法》、《证券法》和《公司法》相关责任规定来追究会计师的责任。会计师对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要达到何种程度并以何种形式披露才符合“真实”披露的要求,而又无需承担法律责任?笔试从审计上真实和法律上真实的分歧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司法》实施4年多,暴露出在有关组织机构的规定方面有不完善之处,文中探讨了引进西方国家股东提案制度和累积投票制的问题,探讨了强化监事会职能、完善董事会对经理的监督职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月霞 《市场论坛》2007,(12):14-15
随着新《公司法》的施行,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通过分析新《公司法》有关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定,探讨有限责任公司在股权转让过程中产生的与新《公司法》的规定相冲突的两个问题:股权转让后,不符合设立一人公司的注册资本要求和股权转让导致出现复式一人公司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一人公司是一种新型的公司形态,我国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公司法》中首次载入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制度。一人公司具有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有利于中小投资者创业、风险较小等优点,但是也存在着股东之间缺乏相互制衡、一人设立多个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性质不明确、缺乏监管机制、公司财务不透明、财产混淆不清等问题,《公司法》虽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规定,但也存在着缺陷和弊端,需要从降低注册资本、加强监管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6.
股东代表诉讼对于保护中小股东及公司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影响,我国新《公司法》正式确立了该制度.但是由于我国对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引入时间较晚,理论研究也比较缺乏,对于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中均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在借鉴国外如美国、日本立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针对我国《公司法》对股东代表诉讼中当事人资格规定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司资本制度也处于不断发展中,但是债权问题一直引起学界人士的热议。我国现行《公司法》对债权方面的规定使得债权出资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该文通过对债权出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对债权出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探讨,最后提出一些控制方法,希望能大大降低债权出资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公司法》第10章中对违反该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作了若干规定,其中多处提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与此相适应,八届人大常委会又于1995年2月28日通过并公布了《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且于公布之日起施行。为了准确认定和打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活动,本文拟对《决定》新规定的各种犯罪的罪名和特征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一、关于虚报注册资本、骗取公司登记犯罪的特征《公司法》第206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办理公司登记时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  相似文献   

19.
《商》2015,(10)
2013年1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这次公司法的修改真正的实现了设立公司的"零门槛"。但同时它也使债权人的责任瞬间膨胀,债权人买单的情况可能会时有出现。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能够很好的解决这种问题。但是我国公司法对这一制度的规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这一制度进行了简要阐述来引起大家对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关注。使其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完成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以及经济新常态的突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在公司法领域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特征,股东对外转让股权受到优先购买权的限制,我国《公司法》第72条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对外转让其股权有所规定,但在适用上仍存在不足。本文就《公司法》上限制股权外部转让规定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