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力市场运营模式与市场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秋华  韩愈 《商业研究》2006,(13):122-124
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到厂网分开,竞价上网阶段,电力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在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各个环节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形成配电网开放模式下的电力市场。弄清电力市场的基本运营模式和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现状,对我国未来配电网开放模式下的电力市场结构进行研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基于配电网开放模式下的电力市场结构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电力产业开始了放松规制和市场化改革,在电力产业中引入市场机制,通过竞争、私有化和价格机制来进行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将不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发、售环节和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输、配环节分开;在发电和售电环节引入竞争;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输电、配电环节引入激励性管制,进行管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自1985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电力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的诸多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2002年的电力体制改革目标还有许多没有实现。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将打破垂直一体化的行政垄断、放开可竞争性环节,构建有效竞争的电力市场结构和电力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电力价格的机制,转变政府对电力的监管方式为核心目标。较为温和的电价改革路线图是:构建全国电力市场,"放开两头、监管中间",发电侧竞价上网,上网电价由发电市场竞争或发电企业与大用户双边合同确定;输配电价实行政府管制,形成直接反映电网企业效率的、独立的输配电价;售电侧竞价购电,居民继续实行政府指导的阶梯电价,推行居民用电峰谷价。  相似文献   

4.
明确纵向结构的改革方向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三种纵向结构,法人分离、所有权分离与纵向一体化之间配置效率的高低,取决于纵向经济、竞争效应与监管效应的权衡,三种效应的比较受到企业数量等基本市场条件的影响,其中,纵向经济与竞争效应的权衡主导了两种分离模式的效率比较。中国电力产业纵向结构分离的界面应该在电网与售电环节之间,而非输配之间;通过法人分离形成售电市场,是还原电力"商品"属性,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完善当前改革措施的理想路径;构建售电市场的落脚点在于形成竞争性的趸售市场;政府应有效地实施接入监管,坚定改革决心,着力破除不合理的法律制度阻碍。  相似文献   

5.
我国于2002年开始实施的以打破垄断、建立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为目标的电力体制改革,基本实现了厂网分开。但由于诸多原因,电力输配市场依然沿用计划经济模式,电力体制改革未达预期目标。本文将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对甘肃省电力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分析,回顾直购电推进历程,总结相关经验,以期为今后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2002年2月国务院下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指出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总体目标:即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9年过去了,虽然在发电侧已逐步引入了竞争机制,但在输电、配电和售电环节的垄断仍顽固地存在。电力产业的行政性垄断仍未被触及,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让公司治理机制显得很孱弱。自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第一次提出自然垄断的概念开始,经济学家对自然垄断的认识也不断变化。垄断所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及其对消费权益的侵害,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从上世纪中晚期,特别是90年代初期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进行了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除非洲和亚洲部分国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经或正在进行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改革。电力市场化改革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在潮流中,我们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本期选取几个电力市场化改革国家的案例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力市场化步伐的加快,供电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应该围绕市场来进行,只有抓住市场提供的机遇,改善自身的服务质量、提高供电和服务的效率。此外,供电企业还应该适当的建立适应经济发展,并且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的电力营销体系,应该逐步实行电厂电网、运输分配分开、主辅分开,打破垄断,引入竞争。  相似文献   

8.
刘刚 《中国物价》2006,(7):47-50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电力市场化改革,从1998年开始,拆分安大略水电公司,实行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分离,并成立能源局负责监管电力市场。2002年5月正式开放市场,发电价格和售电价格完全由市场形成。随后由于价格飞涨,到12月政府重新又严格管制电价,设置发电封顶价格。冻结居民用户电价。2005年.安大略省政府设立电力局,负责电力生产规划,组织建设电厂。目前,安大略省仍对发电、输配、售电实行价格管制。回顾安大略省电力市场化改革所走过的路程,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很多启示。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电力体制和电价改革.安大略省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们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我国煤电矛盾愈演愈烈,局部"电荒"此起彼伏,社会各方面对电力体制改革问题议论颇多。其中,要求电网企业打破垄断、输配分开、调度独立,实现电力市场竞争和电价市场化的呼声较高。但也有部分人士认为,以上电力体制改革震动大、成本高,会危及电力供应安全,并带来一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电改开始后,来自不同行业的售电主体纷纷进入售电侧开展售电业务。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当中,售电公司应如何占据市场份额,如何更好地发展,这都是售电公司需要思考的问题。发电企业的售电公司与独立售电公司相比具有独特的自身优势。首先对发电企业售电公司进行SWOT分析,在分析环境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以便发电企业售电公司更好的经营。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前,电力行业由政府垄断经营,电价由政府统一制定。1985年实施“集资办电”以来,在发电领域实现了多家办电的格局,开始引入竞争,同时实行了多种电价制度,采用以个别成本为基础的成本加成法。1997年开始,电力政企分开并在部分地区试点“厂网分开,竞价上网”。2002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临时上网电价方法。原来与电网实行统一核算.没有单独上网电价的电厂可以核定临时结算电价。2002年底,国电公司拆分重组为2家电网公司、5家发电公司和4家辅业集团公司.同时成立了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对电力企业进行监管。这表明,中国电力产业已经打破了原有的垂直一体化的垄断经营模式。但是.电力产业的改革还不够深入,电价改革的政策设计仅是顺应了办电体制的变化.电价调整单纯以促进电力供应能力的提高为目标,没有充分发挥电价在调节供求关系,特别是在引导合理和优化消费电能方面的功能;电价管理过多地模仿或运用一般商品价格的思路和方法.没有充分体现电力生产和电价本身的一些规律和特点:现行电价形成机制仍是成本补偿型的定价机制,由政府管制和确定,较少考虑市场供求因素和资源稀缺程度,不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这种电价机制已经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国出台了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为基本内容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竞争性的电力市场即将在全国建立。电力市场的建立必将对我国各省级电网的运营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我们只有提前对这些影响加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才能充分发挥电力市场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的能力,保证我国各省级电网在电力市场建立后仍能安全高效地运行。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电网输送定价问题已经成为电价市场化甚至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本文根据我国目前电网输送定价政策和实践,从立法层面对电网定价的独立性、电价体现成本和收益的必然性、打破电网单一购买者垄断地位的必要性、运用激励规制手段实现电价合理性,以及通过输配分离实现输送环节自然垄断和配送环节有限竞争两种市场结构、从而加速电价市场化进程等问题进行探讨,为能源立法或者电力法修改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售电侧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给电力保底供应服务带来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新泽西州默认供电服务拍卖机制,结合我国保底售电服务现状,提出我国保底售电公司遴选及保底售电价格确定的一种市场化机制——连续降价和密封投标相结合的降价时钟拍卖。这一机制避免了目前电网代理购电对售电市场的挤压,使暂未直接从电力市场购电的用户通过保底售电公司间接地参与电力市场,为缩小电网代理购电范围提供了一种市场化解决方案。该机制将保底风险分散至多家保底售电公司,所形成的保底售电价格真实地反映了提供保底服务的成本信息。  相似文献   

15.
许进 《海峡经贸》2003,(6):16-18
随着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为核心内容的电力市场竞争格局已初步形成。电力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将传统垂直垄断经营的电力企业改组成独立的发电公司和电网公司,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通过“竞价上网”,促进电力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电力企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电力生产和建设费用的70%都消耗在原材料和设备的供应上,所以物资管理工作作为电力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控制生产建设成本、减轻资金运营压力、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物资采购模式的选择一直是电力企业母子公司、总分公司两个层面争论的焦点,因此积极研究和探索物资采购新模式,实现物资采购的科学化、专业化、标准化,顺应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价市场化改革现状及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制约电力行业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推动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我国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通过“三放开、一独立、三强化”的路径实施,主要包括输配电价改革、组建交易机构、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开放售电侧等.通过分析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模式,并借鉴国际电力市场改革经验来探索我国各省市电力市场相应的运行模式,从现货市场、大用户直购电方式、开放售电侧、零售市场等方面给出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风险,电网经营企业也不例外,企业利润来源逐步从发电侧向售电侧转换,电力市场营销的重要性逐步显现,为整体提升企业利润,改革及管理带来的风险防范研究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本文就我国企业电力营销业务的风险管理作简要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立规范的电力市场体系,合理促进资本、人力资源、生产资料等要素在电力市场中流动,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因而,打破电力行业垄断经营模式,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打破电力行业垄断,符合电力事业发展大趋势。纵观全球电力行业的发展,20世纪中期以前,电力行业被认为是具有“自然垄断”并由国家控制经营的行业。到20世纪末期,许多国家都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三国电力改革的共同特征是,第一,将垄断限制在最小范围,大范围…  相似文献   

19.
电价改革的关键:打破行政垄断,引入竞争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电力的垄断地位 ,严重制约着电力市场价格机制的形成 ,阻碍着电价行为的规范 ,影响着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成为电价改革的一大难点。要实现电力价格形成市场化、价格行为规范化 ,必须深化改革 ,打破电力垄断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以适应市场竞争形势的需要。一、垄断使电价居高不下 ,既不反映价值规律 ,又不反映供求关系 ,既侵害用户利益 ,又浪费社会资源。只有打破电力垄断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才能促进电价市场竞争机制的合理形成。长期以来 ,我国电力工业实行发电、输电、配售电“集中…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电力市场商业化运营机制,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电网建设的迅猛发展,电力用户对供电企业提供的电能质量、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根据电力市场的需求状况制定出相应的营销对策,树立现代电力“大营销”概念,建立现代电力“大营销”系统,设立电力“大营销”系统的中枢——呼叫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