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等收入陷阱”是每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的问题,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在发展初期进展顺利,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却发展缓慢甚至长期停滞,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本文介绍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出现“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并列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与失败的日本与泰国的例子,通过分析其各自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进一步说明。结合我国国情对现阶段我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收入分配”是一种分配制度,一个国家到底有多大比例的家庭成为“富人”、“中产”和“穷人”,首先是由该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决定。这种分配制度同时也是该国的激励制度。在全世界,哪些国家成为“富国”,哪些是“中等发达国家”或“穷国”,也主要取决于该国的收入分配制度。这种制度差异导致不同国家的人的努力方向不同,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不同,并最终导致了国家的强弱分级。  相似文献   

3.
在工业化进程进行的250多年里,遍布全球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极少数国家成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国内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经济发展陷入了停滞甚至是倒退,陷入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所以,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能否成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能否迈入发达国家,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型成为“十二五”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中等收入陷阱”问题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等收入陷阱”是2006年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徘徊停滞的一种状态。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以及收入分配等矛盾的不断凸显,2007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日趋热烈,观点纷呈。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关于中国会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很是激烈,但事实证明,中国既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同时也拥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利条件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崔忠仁 《广西经济》2011,(11):34-35
中国会不会掉进“中等收入陷阱”?我认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证上来看,“中等收入陷阱”并非经济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蔡昉 《发展》2013,(3):8-8
十八大报告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大幅度接近世界银行定义的高收入国家门槛的水平。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件事,尽可能实现社会公平,方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8.
赵伟 《浙江经济》2011,(19):30-30
克服“中等收入陷阱”,是近年围绕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谈得最多的热门话题之。200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已跨过3000美元,2010年更超过4400美元,跃过世行所定“上中等收入”经济体的下限,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经济以往30年高速增长所依赖的一些重要因子在迅速弱化,增长约束条件正在增大。  相似文献   

9.
《天津经济》2015,(4):85
一、概念解析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些发展中国家走出"低水平均衡陷阱"之后,虽然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人均GDP1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行列,但却很少有国家能够顺利进入高收入行列,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区间,他们或是陷入增长与回落的循环之中,或是较长期处于增长十分缓慢甚至停滞的状态。在中等收入阶段,有些国家和地区长期滞留在下中等收入阶段,有些国家和地区则较快走出下中等收入阶段,但却在上  相似文献   

10.
21)111年,我国人均GDP超过400()美元,达到4382美元,真正进入了国际公认的“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也是经济社会风险高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Robert Zoellick)9月1日撰文称,如果中国不进行根本的结构性改革,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实现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经济增长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双重转变,意味着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参与全球利益分工的盈利模式必须做出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11.
高雅 《北方经济》2013,(7):55-56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面临来自“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一)拉美国家“中等收入陷阱”回顾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当其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2006年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中等收入陷阱”概念——世界上许多国家人均GDP长期在900-11000美元甚至在3000-5000美元左右徘徊,并指出,东亚经济要防止陷入这一陷阱,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解决普遍存在的收入差距扩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量中等收入国家在50年甚至更长时期内无法"升级"到高收入国家,并不是因为存在中等收入陷阱,而是因为划分中等收入国家的收入范围太宽。中等收入陷阱本质上是增长陷阱。如果把出现增长陷阱的概率当作衡量陷阱大小的标准,则在低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和高收入陷阱之中,中等收入陷阱是最小的。尽管如此,中等收入陷阱出现的概率也非常大。一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很好地避免陷阱,则其从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的发展将长这几百年时间。如果能有效地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则能在几十年的时间内迅速从低收入国家发展成为高收入国家。  相似文献   

13.
早在2004年,中等收入陷阱命题就已进入中国经济转型的范畴之列。彼时,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中国发展前景的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另一种可能性就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转型的特定时期,我国收入水平差距呈现出 不断扩大的趋势,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党的十六 大明确提出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培育中等收入阶 层作为改善收入差距的一个有效途径,更具有建设和完 善与现代化相匹配的社会阶层结构的经济取向。  相似文献   

15.
何谓“中等收入陷阱”?世界银行指出,从低收入跨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增长机制需要有新的突破。倘若延续过去的战略和机制,会使一国难以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转变。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中指出,“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作为重要政策目标”,并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再次强调,“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2021年8月,《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2021—2025年)》发布,明确了“优化社会财富分配格局,扎实推进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双倍增行动,打造合理、有序、活力的橄榄型社会结构”的目标。由此可见,多措并举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1990年至2000年间中国和11个OECD国家的14个工业产业的样本数据,运用可乘对数的Divisia指数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了这些国家的能源密度变化特性,解释推动能源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中等收入国家在这期间都经历GDP的快速增长和能源密度的迅速下降。尽管能源密度降低速度较快,但是从总体水平上看,中等收入国家的能源密度同高收入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无论是中等收入国家还是高收入国家,纯密度变化都是能源密度降低的最主要原因。而且中等收入国家的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与经济开放、工业私有化和市场自由化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从浙江的省情看,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应在继续完善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政策的基础上,把政策重点从过去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为主转到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上来,即从“提低”转到“扩中”,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在国民中的比重,最终形成以中等收入者为主体的橄榄型收入分布。  相似文献   

19.
收入分配制度与方式是市场经济政策和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我国收入分配政策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变过程,使中国成功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迈进:文中也提出了只有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才能真正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匡小明 《老区建设》2012,(14):14-16
我国已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应规避五大风险:一是规避“金融陷阱”,金融改革应慎之又慎;二是规避“美元陷阱”,确保国民经济安全;三是规避“人口老龄化陷阱”,缓解“未富先老”的经济压力;四是规避“捧杀陷阱”,韬光养晦不当头;五是规避“民主政治陷阱”,确保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