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印 《辽宁经济》2013,(4):40-41
近几年随着我国海外直接投资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海外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但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我国企业也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投资风险。如何化解风险,成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2.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国际经济合作、培育本土跨国公司的需要。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强调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积极有序开展跨国经营。  相似文献   

3.
隆国强 《中国经贸》2013,(13):16-19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过去30多年,我国通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是,在全球化浪潮中,我国以“引进来”为主,缺乏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本国跨国公司,主动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在新的形势下,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贸》2011,(13):5-5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国际经济合作、培育本土跨国公司的需要。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强调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积极有序开展跨国经营。  相似文献   

5.
南京开放型经济已经进入"全面开放"新阶段。文章基于南京产业优势和创新经济发展方向,提出构建南京"走出去"战略"631"重点产业体系;基于全球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提出优化南京"走出去"战略全球多层次空间布局。同时,文章提出培育跨国经营企业群、加强政府支撑服务能力、提升政府监管保障水平、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支撑的"走出去"促进体系的相关举措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阐明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条件。提出“走出去”必须做好三项工作:组建和培育一批中国的跨国公司;政府要加强对“走出去”的推动、支持、服务和协调管理;加紧培育一大批适应“走出去”战略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朱晨波 《中国经贸》2013,(18):29-30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东航作为“国字号”大型央企,无论从实力和目标上,都有担负起这一重任的责任。为此,要找准国际化的建设方向,制订出适合自身特点与需要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刘伯顺 《中国经贸》2014,(9):147-148
“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根据当前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既是我国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提出“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又进一步提出:“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加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截至2012年度,我国共有1.6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境外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近2.2万家,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些境内投资者中,从事矿业权勘查、开发的矿业投资的地勘单位占了一定的比重,他们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发展寻找急需的矿产资源的重任。商务部发布的《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11-2012》显示,中国对外矿业投资的主体分别有矿山企业、地勘单位和非地矿企业,其中,地勘单位2011年度投资增长明显,投资项目为116例,同比增长183%;投资额同比增长158%。  相似文献   

9.
纺织服装业"走出去"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燕 《科学决策》2002,(11):8-13
2001年,实施"走出去"战略被正式写入我国"十五"经济和外贸发展战略中.在未来的5-10年间,"走出去"战略将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境外投资未来5-10年的目标,是将我国有实力的企业引导到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创立中国制造品牌,使我国海外投资的规模从目前每年大约5亿美元达到每年50-100亿美元的水平,并以此拉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确立中国跨国公司的实力和形象.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为浙江民企跨国并购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结合124宗浙江民企企业跨国并购的案例,系统分析了浙江民企跨国并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对策. 民企跨国并购:新特征、新成效 浙江民企跨国并购正在形成一波新高潮,如何把握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培育世界水平的本土跨国公司,构建未来经济发展新引擎是摆在浙江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2000年中央提出"走出去"战略至今已经整整十个年头,浙江境外投资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十二五"时期浙江面临人均GDP7000美元向10000美元大关迈进的关键阶段,民营企业境外投资愿望强烈,我们要积极顺应后危机时代全球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创新资源加速流动、跨国资本加快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更好地发挥境外投资在浙江经济转型、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一批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尝试境外投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跨国经营。近年来中央明确提出加快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后,全省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海尔、海信、兖矿、胜利油田、山东电力、雅禾集团、岱银集团、济南钢铁集团等一批“走出去”典型企业,成为全省参与经济全球化,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力量。但由于管理体制、政策和企业自身经营素质等诸多方面因素制约,全省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的规模和水平与山东经济大省的地位还不相称,“走出去”的优势还没得到充分发挥,从另一角度来说,山东省发展境外投资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走出去"战略是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强国战略。一般来说,"走出去"战略是指企业到国外投资,设立生产经营机构,向境外延伸研发、生产和营销能力,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合理配置资源的发展战略。从微观层面讲,"走出去"战略是国际化经营战略,实施主体是各类企业。从宏观层面讲,"走出去"不仅是企业战略,更是国家战略,中国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中,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仍然是国有企业,因此,研究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必须以国有企业总体特征和现实条件的剖析为基础。由此,文章分析了传统跨国经营理论在指导国有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跨国经营方面的无效性,指出现代跨国公司理论才是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跨国经营的理论选择,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维度论述了如何构建一个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5.
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抓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十分清晰地给浙江率先实现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一三五"是分步走的战略步骤,是具体化的阶段性目标,更是纲,是实现"四翻番"的主绳,需要深刻领会、全面落实. "一三五"是"四翻番"在时间坐标轴上的重要关节点 2020年浙江要实现"四个翻一番",从现在算起还有8年,其中有三个重要关节点需要我们很好地把握.  相似文献   

16.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过去30多年,我国通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是,在全球化浪潮中,我国以"引进来"为主,缺乏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本国跨国公司,主动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在新的形势下,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走出去步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态势及其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中国"走出去"战略与企业跨国经营的成效显著。本文主要对新世纪以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所取得成效,面临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析,并对加快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发展目标进行了阐述。文章认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中国对外投资、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它对确保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和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对全球经济发展均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宛潇南 《中国经贸》2012,(13):50-53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下,安徽全省上下加快"走出去"的紧迫性共识逐步形成,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越来越多的企业共同努力下,"走出去"的潜力逐步显现,"走出去"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成为"十一五"以来安徽省外经贸发展的突出亮点.随着安徽经济发展,"走出去"在安徽商务工作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高,并成为稳定增长、调整结构、转变外经贸增长方式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王力 《北方经济》2008,(5):54-55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中国制造"已经渐渐融入到各国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去.但是,中国对外出口商品中绝大多数是替外国品牌做代工贴牌生产,鲜有世界水平的本土品牌.  相似文献   

20.
根据《浙江省工业化发展阶段分析及对策研究》结论显示,预计到2018年浙江仍将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度阶段,制造业在今后一个较长时间内依然是浙江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但是,随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和新兴国家的追赶竞争,"浙江制造"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老路已经走到了尽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而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临近,新一代信息技术孕育着新的突破,信息化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以及对新兴产业的培育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国家强化"两化"深度融合的战略背景下,信息化在浙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浙江制造"迈向"浙江智造"将是浙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