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汉东 《浙江经济》2013,(20):27-30
作为中国新一轮大范围改革的前奏,上海自贸区掷地有声地出现在公众视线内。在金融、投资、贸易、法制四大领域推开改革试点,凸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思维。自贸区白上海起步,其激起的波澜却不仅仅局限于上海范围。从最初的上海自由贸易区转变为现在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中国”二字的添加,使得自贸区的影响和政策内涵从单独的上海一市覆盖到全国范围。虹吸效应与辐射效应并存的上海自贸区,对邻省浙江的影响首当其冲。上海白贸区挂牌后,区内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快速集聚,必然为区外所用,也必须为区外服务,而浙江作为近水楼台,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2.
上海综合保税区作为我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保税物流区、第一个保税港区,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为带有“自由贸易园区”基因的“试验田”  相似文献   

3.
吴昊 《中国经贸》2012,(16):129-130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也意味着凭借低廉劳动力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到了顶点,产业正经历向技术密集型的重工业和高新产业的转型过程,又恰逢全球金融危机,浙江经济开始呈现放缓的迹象。正确的引导经济转型,既有利于克服浙江省经济目前碰到的困难,也关系到浙江省经济的长久发展。笔记认为,经济转型须充分认识浙江省的自身优势和面临的困难,以科技创新为主线,打好人才基础,发挥浙江省民间资本优势,积极开展制度创新,才能使浙江省经济发展再次引领全国。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有效推动了我国从封闭型经济体系走向开放型经济体系,创造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奇迹。特别是“入世”以来,我国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然而,随着1999年西雅图谈判不欢而散、2001年多哈回合无果而终、2003年坎昆会议陷入僵局,主要国家纷纷开展多双边经贸谈判,呈现了自由贸易区成为WTO框架下国际经贸形式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上海自由贸易区从2013年挂牌成立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改变,福建自由贸易区也在2014年获得国家的批准,也因此开始建设。本文不但借鉴了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成功经验,而且结合了福建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存在的优势,就如何创造更具有自身特色的福建自由贸易区提出有效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胜出,国内许多沿海省市正抓紧构建自由贸易区。浙江应顺势应时,尽快将构建自由贸易区一事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特区,被赋予经济升级和推动改革两方面的功能。就经济升级功能而言,上海自由贸易区具有一系列独特优势,预期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就推进改革功能而言,对目前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改革实践尚不能过于乐观,而且即使区内改革成功,由于其改革措施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等多方面的原因,其改革经验也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
9.
以国际经济视角解读上海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时代背景、历史使命,阐述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点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并对相关社会、经济问题该如何解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现有的保税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建设更高开放程度的具有国际水平的自由贸易区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上海自由贸易区作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创新金融机制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上海自由贸易区发展进行SWOT分析,并对其今后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设立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有否必要? 综观世界上几十个国家、五百多个自由贸易港(区)的情况可以看出,设立自由贸易港(区)的主要目的无非是两条:第一,扩大出口,增创外汇。这是促进出口政策中的一项特别措施;第二,引进外资,吸收先进技术,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保证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具体到我国现阶段,设立自由港与自由贸易区有什么特殊的必要性?因为我国现在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2.
抢占先机的苏南业绩辉煌作为上海的北邻——苏南地区,利用临近上海的便利,毫不迟疑地将上海的优势转化为自己的优势。2002年,苏锡常的GDP达3793.27亿元,占全省的40%;仪苏州一市的出口创汇就达123.7亿美元,就占全省的42%。苏州市历年来实际利用外资逾200亿美元,超过了浙江全省的利用外资总量。这骄人成绩又是怎么取的呢? 苏南利用上海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农转工”。苏南从上海引进了大量懂技术会管理的“星期天工程师”,发展了一大批乡镇企业,培育了一批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造就了一批能干的招商人员。第二个阶段是“内转外”。当举着星条旗、太阳旗和台湾来的商人试探着踏上浦  相似文献   

13.
成立上海自由贸易区是一种平衡改革红利和把握改革风险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对探索新的贸易管理制度,促进贸易和投资全球化,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开放积累新经验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章拟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背景下,对建立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进行分析,提出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浙江之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77年,联合国召开水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危机是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1993年1月18日,联合国大会决定将每年的3月22日确定为“世界水日”。有专家预测,水将是二十一世纪最稀缺的战略资源之一。那么,被誉为“江南水乡”的浙江又是怎样呢?  相似文献   

15.
东盟自1999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广西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并逐渐成为广西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市场。2000—2004年5年间,广西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额从4.39亿美元增加到10.01亿美元,年均递增22.9%,占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从21.6%上升到23.3%。据南宁海关统计,2005年1-9月,广西与东盟贸易进出口额达到了8.4亿美元,与同期相比增长23.1%,其中进口2.7亿美元,出口5.7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一、反倾销的概念 反倾销是进口国依据本国的反倾销法,由主管当局经过立案调查,确认倾销对本国同业造成损害后,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处罚措施的调查程序.为什么要反倾销呢?因为,如果A国以很低的甚至是低到不合理的价格在B国销售某商品,会使B国的这种商品的销售受到严重的威胁.短期内,会威胁国内该种商品的销售利润;长期以来会导致B国国内生产这种商品的产业走向衰败,甚至会造成A国该种商品在B国的垄断,并影响国内经济.  相似文献   

17.
高欣 《辽宁经济》2012,(11):23-24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的即将启动与俄罗斯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虽然东北亚各国受政治关系、经济利益、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在这样的背景下,位于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地带的辽宁,应定位为东北亚地区的经贸枢纽和功能服务区,深层次推进与日本、韩国的经贸合作,高度重视出海通道建设,积极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借力会展业打造辽宁与东北亚各国经贸交流的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贸》2011,(4):10-11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引导和推动区域合作进程,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我国自贸区经过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初步形成了周边自贸平台和全球自贸区网络,在国内外产生了  相似文献   

19.
《上海经济》2013,(8):24-24
自由贸易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自贸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通过签署自贸协定(FT-Agreement),在WTO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善服务业市场准入条件,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从而形成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大区”(FT-Area)。中国近年来积极推动的中日韩自贸区,即是广义自贸区。  相似文献   

20.
陈依慧 《浙江经济》2002,(17):32-33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浙江的外贸出口再创佳绩,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然而,出口持续快速增长的背后,却潜伏着一个巨大的隐患——国际贸易壁垒。但浙江企业在应对这一贸易壁垒中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