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新  李志国 《特区经济》2010,(10):96-98
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并被认为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走向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继英国、丹麦等国提出建设低碳城市、挪威提出要建设低碳国家之后,日本则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发展层面,而是欲打造全球首个低碳社会,其实践活动为我国低碳社会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2.
史斌  王玲 《北方经济》2013,(5):82-83
一、低碳旅游城市创建的背景分析 低碳旅游城市的建设是按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与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要求,全面改造和提升旅游城市的旅游业能级和质量水平,促使城市成为生态宜居、产品供给低碳化与体验环境畅爽的新型旅游城市.低碳旅游城市的创建是推动呼和浩特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引擎,可以进一步提升呼和浩特市的城市文明形象和生态内涵. "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市将以打造"京津夏都"和"草原文化之都"为目标,全面启动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建设.这一目标的实现以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产业规模扩大、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并以旅游业的品质提升为内涵,对低碳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也为呼和浩特市创建低碳旅游城市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低碳发展已从一个生态问题转变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全局性问题。而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载体,其发展模式和发展轨迹必将成为全球低碳发展的关注焦点。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宁波有责任也有必要尽快采取行动,实现向低碳发展模式的历史性转型,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率先建成低碳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真正做到科学发展,先行先试,为其他城市提供示范和导向。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报告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独立成章地系统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将之提升至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维度.特别是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受到了方方面面的惊喜关注. 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科学发展观是打造"美丽中国"的理论基石和行动指针.欲真正实现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而坚决拒斥"黑色发展",最终绘就"美丽中国",就必须让人与自然深度和谐.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陆续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崭新发展理念.十七大报告更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大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低碳经济下.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文章分析了低碳经济和生态城市的概念,介绍了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求与现状,探讨了低碳经济下生态城市的建设举措.  相似文献   

6.
低碳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以福建省发达区域晋江市为例,在生态文明的视野下探讨低碳城市的发展战略问题.首先分析了晋江城市发展的成就与隐患,并指出生态文明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背景下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晋江低碳城市发展战略,希望能为晋江市与同类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低碳经济正在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之下,旅游业低碳发展的趋势也日渐明显.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与生产方式;《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加快提高旅游业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在一系列宏观政策的指引下,推进旅游业的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浙江旅游业产业转型和战略升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浙江经济》2014,(6):20
生态文明建设已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更是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的必由之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经济成长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这些年,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在各地以前所未有的姿态阔步前行。如今,新一轮的思考和行动已经开始。湖州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杭州市、丽水市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而以生态文明为核心,应对气候变化和灰霾治理、水环境整治、低碳平台构建、园区循环化改造……一系列生态改革正在浙江全域如火如荼推进。  相似文献   

9.
一、进一步认识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是大  相似文献   

10.
陈旖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3):19-22
城市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其发展模式演进对经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生态文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生态文明战略背景下,城市发展逐步从经营城市转变到生态城市,并趋向和谐城市。生态城市、和谐城市是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展生态城市、和谐城市是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文章围绕生态文明理念,从空间优化的角度分析了典型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并对其发展趋势——和谐城市进行思考,由此提出对城市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6年5月,辽宁省庄河市代表大连市成功入围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四年来,在这场城市建设理念的变革中,庄河市积极破解民生难题,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大力推动一以贯之的"生态立市"发展战略走向纵深。  相似文献   

12.
发展低碳产业经济,应以建设生态、低碳城市为标志,更加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环境友好型城市.因此,应当积极寻求适合本地特色的途径和措施来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产业.  相似文献   

13.
随着金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水资源将成为制约金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浙中水乡"是加强金华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开发、综合利用水资源,打造水资源战略优势,为赶超发展提供持续生态资源保障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我们亟待超前谋划、着力研究、积极探索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并且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放在突出地位,使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这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实践得出的新理论、新认识、新智慧,充分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最近,省委书记赵正永在《加快"三个陕西"建设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一文中,提出了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的奋斗目标.我们深刻学习领会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论述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以实际行动投入"三个陕西"建设,就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构建生态文化,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把建设生态文明与旅游开发和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深入人心,让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推动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为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建设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建设思路及目标(一)总体思路各地要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以  相似文献   

16.
点赞宁波     
<正>北仑、宁海获生态环境部表彰11月16日举行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上,生态环境部对第三批2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第三批8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进行授牌命名。宁海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表彰,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17.
低碳生态城市的推动涵盖第三产业节能、交通节能、工业节能与再生能源配给等领域,除了兼顾社会性、经济性需求,也需考虑其整体空间结构功能性发展,成为目前国际间推动节能发展之趋势。我们发展低碳生态城市应该规划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研究低碳城市的发展战略,制定低碳城市建设的基本标准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和财政部经建司在长沙召开"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现场会",主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总结几年来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经验,进一步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瓶颈约束。会议指出,"城市矿产"是我国战略资源的有效补充,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就是要树立  相似文献   

19.
蓝天白云下的绿草地上沐浴着阳光,吮吸着微风带来的青草与泥土的芳香;出行路上,所有的汽车都没有尾气,您大可打开车窗让新鲜空气进入车里,而且永远没有拥堵……这样的节能、清洁、绿色、健康的"低碳城市"也许并不仅仅是梦想。随着去年年底宁波成为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未来几年,我市的低碳城市建设将驶上一条快车道。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29次提到生态,12次提到生态文明,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并提出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积极的响应。建设"生态文明"上升到国家战略。一、农田废弃物及塑料对人类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