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破“县域经济”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云:"郡县治,天下安;郡县丰,天下富."县域,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和行政体系中最基础的单元,其治理和发展,决定着最终的国富与民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能从当初的一个"资源小省"成长为"经济大省",也正是得益于蓬勃兴盛的县域经济. 受限于当初的城乡壁垒,浙江走上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农村工业化道路,形成浙江县域经济的雏形.随着市场经济纵深发展,专业市场、块状产业和小城镇建设相随而生、互促共长,浙江县域经济迅速壮大.管理体制上,浙江省更是对县域大胆放权,"省管县"财政体制,四轮"强县扩权",进一步激发着县域经济的活力.浙江进入全国"百强县"的数量逐年增加,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县域经济总量也是逐年攀升.  相似文献   

2.
县域“块状经济”是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可称为浙江的支柱产业。当前全省88个县(市)区有85个已形成“块状经济”,其中17个强县(市)都是以“块状经济”为主的县(市),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合计2300多亿元,约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案例,我们特辟此栏目,欢迎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3.
对浙江“省管县”体制和强县扩权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管县”的财政体制和“强县扩权”两项制度创新,是激发浙江县域经济活力的主要动力。“省管县”的财政体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增加对欠发达县(市)转移支付的力度。而“强县扩权”更是增强了政府管理能力、提升了政府行政效能、改善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强县经济已成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实践证明,其对浙江城市化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招商引资的加快以及扩大社会就业等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总结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经验,对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繁荣农村经济,推动浙江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县域,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不仅涵盖“三农(”农村、农业、农民),联结城乡,而且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阵地。正因为如此,中国经济在向城市经济侧重近20年后,开始向县域经济侧重转换“。县域经济大发展”已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第三阶段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市管县”体制是中国地方政府层级结构的突出特点.从目前来看,“市管县”体制不仅不能够带动农村地区的发展,还严重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行政管理效率的降低和行政成本的增加.因此,改革“市管县”体制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点.“强县扩权”改革通过赋予扩权县财政、人事以及社会经济管理权限,克服了“市管县”体制的缺陷,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3年,在上虞历史上注定是一个很不平凡的年份,上虞迎来两大千载难逢的盛事:嘉绍跨江大桥和杭甬高铁的建成,上虞同时迈入“大桥经济”和“高铁经济”时代。双重叠加的重大机遇,是一个县域经济所罕见的;双重叠加所释放的效应与能量,对上虞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广为人知的浙商队伍中,有一支鲜为人知的“浙农”队伍,他们把根茎伸向国内外、伸向全球产业链,不断丰富着新时代的“地瓜经济”内涵2023年1月,浙江省委提出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打造更具韧性、更具活力、更具竞争力的“地瓜经济”。多年来,浙江按照“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以“浙江人经济”为鲜明特色的“地瓜经济”模式,不断激发了浙江经济的竞争力和活力。在“走出去”的浙江人中,  相似文献   

8.
发展总部经济已成为我国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文章运用唯物辩证法内外因理论系统分析浙江县域总部经济发展动因及相互作用的机理,由此探求出总部经济的发展路径,通过多视角的理论分析“锁定”浙江县域总部经济发展路径,确立了浙江县域总部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概括了浙江县域总部经济发展三种模式,并将其操作模式进行了有效总结,形成了可供借鉴的浙江经验,厘清了县域经济体“为什么”和“怎么”发展总部经济的疑惑。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以来,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加大,区域竞争日益激烈,浙江以县域经济为特色的发展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推出了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都市区经济要求强化中心城市的功能,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周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密切合作、科学分工、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当前,浙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不强,首位度不高,竞争力偏弱。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必须进一步做强中心城市,大力发展设区市本级经济。  相似文献   

10.
卓勇良 《浙江经济》2010,(23):56-56
传统观点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即使是观念前卫的学界也不例外。前不久一个会议上,笔者提出浙江相当部分县级市已成为城市经济,不能再理解为是"县域经济",没想到遭来一干兄弟的齐声反对。  相似文献   

11.
“九五”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试行意见》,其根本指导思想是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龙头企业特色县”的战略。 作为全国八个城郊经济城市之一的榆次市,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为推动城郊型县域经济提供了不少可鉴的做法。笔者认为,要推动城郊型县域经济由数量型、速度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集约型的转变,应以“三改”为重点,以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对全省经济的快速跃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不断发生变化。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认真研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浙江经济》2014,(5):1-1
浙江县域经济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温州模式”为代表的浙江经济率先走上了以“个体工商户”为主力的市场经济道路,带领浙江县域经济从封闭式的小农模式发展为开放性的“走出去”模式,由此奠定了浙江县域经济在全国范围内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4.
黄平 《浙江经济》2002,(13):9-13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了浙江,与省委书记张德江、省长柴松岳促膝夜谈,向经济界的专家学习请教,试图揭开“浙江经济之谜”,张德江书记说,探寻浙江经济活力之源,离不开发展这条“主线”。只有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来坚持发展,从实际出发,运用改革的方法,脚踏实地的作风,经济建设才能实现“又快又好”。柴松岳省长说,解放思想搞改革,一心一意调结构,坚持不懈抓发展,就是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陈子民 《浙江经济》2001,(11):62-62
由于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制约,浙江县域经济发展还不平衡,特别是浙西南的丽水、衢州等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缓慢,与沿海发达县市之间差距有越来越大之势。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好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要任务。正视发展难题1.“吃饭财政”建设难。欠发达县市普遍存在财政困难,政府调控弱的现象。以青田为例,2000年青田县地方财政收入为8926万元,而财政总支出达21267万元。乡镇财政赤字严重,村级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6.
念好“农字经”发展县域经济邓国和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腾飞的基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县域经济发展的快慢,很重要的一面取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快慢。笔者认为,只有立足于农业,从农村实际出发,以发挥农业和农村优势为主,着力于“优势转化”,扬...  相似文献   

17.
顾利民 《浙江经济》2010,(10):58-58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2008年底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县域经济以深度打击,但却也给予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机会,突出表现在“四大改变”。  相似文献   

18.
李鹏  闫虎林  苟小菊 《发展》2017,(10):30-33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落实“总基调”、实施“四化同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重点.今年以来,天水市秦州区全面落实省、市委关于深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部署要求,紧盯打造陇东南经济社会发展带头区核心区目标,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镇域经济特色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商贸兴区、工业强区、农业稳区、旅游富区、生态美区、依法治区“六大战略”,坚持调结构、扩总量、强基础,聚焦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欣然 《当代陕西》2009,(5):14-15
在我省连续三年的县域经济排名中,有一个奇特的现象“穷县领跑”。全省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十佳县”的席位,几乎全都被一些基础差、底子薄的小县、穷县占据。这些县的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从“霍山现象”看县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透过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工业经济的崛起,即“霍山现象”,思索和探讨了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指出其对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