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城市化与城市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它表现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内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逐步演化为城市地域,城镇数目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不断膨胀,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水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或城镇化(Urbanization)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将城市化过程区分为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前者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后者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新农村应当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 要深刻揭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内在联系,就必须对城市化的内涵有个全面准确的理解.应当这样看,城市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一、新农村应当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 要深刻揭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内在联系,就必须对城市化的内涵有个全面准确的理解。应当这样看,城市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问题与内涵的十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市化的伴生问题 按照城市化的一般理解,城市化就是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以及地域内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镇)人口的过程,这是学界对城市化的一般认识.实际上这只是量的和外在的城市化,如果将该层面的城市化过分渲染就会使城市化停留在表面,造成诸多城市化进程中的伴生问题.  相似文献   

6.
关注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定义及本质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工业化以后所特有的现象.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上升,农村地域中城市要素逐渐增长,出现了人口从以农业活动为主的农村向以非农业活动为主的城镇转移的过程,城市人口比重日益增大,城市数目迅速增加,这就是城市化的基本含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城市从农村孕育、分离、对立开来的过程,是农村人口及其经济活动非农化及其聚集的过程,是向城市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演变过程,是传统农村文明向现代化城市文明的一种变迁。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在村城市化不可能象发达国家那样,把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集中。因为大城市“病”本身就难以克服,何况我国现有的大中城市普遍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我国农村城市化的现实道路,只能是自上而下地把城市的产业、生产。生活方式向农村转移,承接这个转移的就是作为在村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小城镇。让农民在小城镇就业和居住,当…  相似文献   

8.
一、"乡村空心化"的基本表现 "乡村空心化"包括农村土地空心化、人口空心化、农村产业空心化和基础设施空心化等等,其本质是农村地域经济社会功能的整体退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化的过程就是城市边界不断扩展和乡村边界不断缩小的过程,也是农村人口资源要素向城市的转移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是以政府主导与市场拉动相结合.由于在一定限度内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再加上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别,农村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自发流向城市,造成农村人口年龄结构极度不合理.这是第一层次的"乡村空心化".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既是一个地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的过程,同时,又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生产方式向城市生产方式转变、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客观需要,更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涿鹿县积极实施城市化战略,不断探索城市发展新路子,加快了城市化发展步伐,带动和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亦称"都市化",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和趋势,主要表现为城市数目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经济方式、生活方式的某些特征向农村的扩展.城市人口数量在人口总数量中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程度的基本指标.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低,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成为优化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将给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本文试图就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对策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的过程,是农业劳动力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化的过程,也是非城市居民追求城市文明的过程。农民工进城是我国农业劳动力进入城市非农产业的现象,是我国特有的城市化过程。理解政府对农民工进城的制度安排,能够更好地理解城市化问题。一、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调整是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起点建国初期,我国面临严峻的国际  相似文献   

12.
山丹 《北方经济》2010,(15):26-29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口和其他生产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城市化为服务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前提,也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内升动力。  相似文献   

13.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问题探讨李春洪,姚泽源,马行裕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市化过程中一个地区城市崛起、城市体系逐步发育完善的过程,也是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城市环境中集中的过程和城市价值观、城市生活方式在农村扩散的过程。城市化与现代...  相似文献   

14.
郭灿  莫大喜 《特区经济》1993,(11):23-24
<正> 城市化,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它的含义可分为五个层次;一是乡村不断地转化为城市并最终为城市所完全同化;二是乡村本身内部的城市化;三是城市自身的发展,即“城市的城市化”;四是作为各不同学科领域研究对象的城市化,如地域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等;五是作为城市化整体运动过程的城市化。本文拟从城市化前三个层次的含义来探讨深圳市宝安区城市化的必要性、发展战略目标和实施策略。一、深圳市宝安区城市化的必要性宝安区是由原宝安县分出来的一个深圳市辖区,位于深圳市西部。现辖新安、福永、沙井、松岗、公明、石岩、龙华、观澜八镇和光明华侨畜牧场,面积751.6平方公里,1992年人口72.3万(包括外来人口)。宝安区成立以后,宝安区委适  相似文献   

15.
<正> 一、甘肃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人口问题甘肃地处祖国西部边陲,历史上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封建化程度很深,城市很不发展。1949年全省城市人口仅91.66万,乡村人口则有876.77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9%。建国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开展,城市和小城镇有了一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也随之增长,但总的情况是甘肃城市发展缓慢,经济生活的农业化程度深厚,农村人口占优势的状况始终没有改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城市(镇)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上升;农村城市化的过程在加快;城乡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城乡对立的状态趋于消失。  相似文献   

16.
广西城市化滞后,不仅表现在大、中、小城市数量不足,规模偏小,产业结构、人口就业结构不合理,同时也表现在农村城市化落后,不但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进程缓慢,而且农村生产手段、生活方式和文明程度离城市水平还相差甚远.因此,研究广西城市化,不能不研究广西农村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7.
王勇 《理论观察》2014,(3):98-99
城市化是中国破解城乡对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有之路。城市化不是农村人口、资源等要素向城市集中和转移的单一向度,应该是城市发展和农村城市化相互结合的共同推进。农村生活方式城市化是作为农村城市化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农村生活品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论城镇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凡 《特区经济》2005,(2):17-19
不同的社会学科对城市化进程的实质的描述是不一样的。经济学认为城市化是各种非农产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向城市集聚的过程;社会学认为城市化是一种城市性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人口学认为城市化是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地理学认为城市化是人类居住和经济布局呈现出日益集中化的过程。概括地讲,城市化实质上是一个全体居民市民化或农民的非农化解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黄敏敏  魏樊 《特区经济》2007,216(1):266-267
城镇人口规模是反映城市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以莆田市为例,从城镇人口的定义着手,认为统计城镇人口规模的关键是如何判定城市化地域范围,选择何种人口口径。通过对比不同城乡划分标准、不同人口口径所得的莆田市城镇人口规模,并研究造成城镇人口规模差异的原因,结合莆田市卫星遥感影像图、城镇建设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借鉴第五次人口普查城乡划分标准,制定一系列城乡划分指标,得出莆田市城市化地域统计范围,兼顾考虑流动人口的因素,从而得出莆田市真正的城镇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是个长期的必然的历史进程。英国、美国、日本和巴西在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中,工业化对农村劳动力产生强大拉力,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则对农村人口城市化产生推力,土地制度的变革、自由迁徙权利的确立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为农村人口城市化提供了前提和制度保障。中国现阶段正处在农村人口高速向城市转移的时期,需要充分借鉴其他各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