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台转型     
温台转型的持续深化推进,可能将需一个较长过程,不仅需要壮士断臂的决心和勇气,也更期待全国的改革配套。  相似文献   

2.
温台滞后     
当前对于温台而言,必须像当年冲破计划经济和姓资姓社束缚一样,奋力推进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3.
《浙江经济》2004,(17):12-12
改革开放以来,温台人以“敢为人先、艰苦创业、自立自强、注重实效”的精神,大胆进行体制机制创新,造就了“温台模式”。如今在浙江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中,省委、省政府赋予温台沿海产业带重要地位,将其列为重点建设发展的三大产业带之一,共同构筑起浙江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平台,同样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4.
1.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形成。进入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1998年浙江提出了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战略决策以来,温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的步伐。其中种植业的比重稳步下降,渔牧业比重有所上升。全区域农林牧渔产值比重由1998年的41.43:1.47:10.04:47.05调整到2003年的36.87:1.95:12.33:48.55。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温台地区特色优势农产品蓬勃发展,逐步培育了水产品、蔬菜瓜果、畜禽、水果、茶叶、竹笋、食用菌、花卉苗木等特色优势产品,并成为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和台州两地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发展多种昕有制经济,凭借艰苦创业、敢创敢冒的温台精神,通过建立各类特色工业园区,依托各类专业市场,发挥企业产权明晰、经营机制灵活、市场先发、地处沿海的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 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新路子。1、特色产业:把建设特色工业园区作为乡镇和个私企业“二次创业”的一大抓手。温台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企业规模总体偏小,产业(产品)以“轻、小、加”为主,通过利用当地已经形成的、有区域特色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产品),建立以特色工业园区为载体,把千家万户的乡镇和个私企业适度集中,对提高产业和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据初步统计、温州11个县(市、区)143个建制镇中,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6.
按照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推进城市化工作座谈会精神,近年来温台两市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发展为主题,以增强城市凝聚力,吸引力,辐射力为出发点,更科学全理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城市化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  相似文献   

7.
在外部环境发生快速变化和内部结构剧烈变动的今天,温台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一个新的转折时期。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如资本外流、企业外迁、资源瓶颈制约等问题,但温台经济的未来决不像外界所说的那样悲观。事实上,温台人对本地经济的发展有着无穷的应变能力,必将会在不断创新中催生出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的“新温台”  相似文献   

8.
温台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实现规划布局一体化;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分工一体化;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实现服务功能一体化;统筹城乡生态建设,实现环境保护一体化;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实现社会保障一体化;统筹城乡“两个文明”建设,实现社会进步一体化。但根据温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特征,其任务和对策需作不同的考虑。  相似文献   

9.
温台地区民间投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经济》2000,(4):38-40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苏州、上海、厦门、东莞等城市,温台合作规模有限。目前温州台商仅有400多人,温州台协更只有80多名会员。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因素包括:繁荣竞争的本土经济、相对团结的本土文化和消长变化的区域格局等。这些因素短期内不会消失,部分因素还会得以强化。因此,温台产业合作应该跳脱传统的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合作思维,利用温台独特的资源解决两岸经贸关系深入发展与温州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抢占两岸经贸关系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1.
1、特色产业:把建设特色工业园区作为乡镇和个私企业“二次创业”的一大抓手,温台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企业规模总体偏小,产业(产品)以“轻、小、加”为主,通过利用当地已经形成的,有区域特色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产品),建立以特色工业园区为载体,把千家万户的乡镇和个私企业适度集中,对提高产业和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据初步统计,温州11个县(市、区)143个建制镇中,特色产业(产品)产值超过10亿元的就达30多个,经济总量占全市的60%以上。温州市提出,本届政府要新建100个特色工业园区,目前已新建40多个,如龙港的包装印刷,平阳的皮鞋,温州的服装、乐清的低压电器,萧江的塑编,瓯海的眼镜,永嘉的桥头钮扣等,其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均在30%以上,台州市为提升现有医药化工、机械电子、汽摩配件,鞋帽加工等产业(产品)竞争水平,已新建起大小工业园区20多个,其中以浙江星星集团为龙头的冰柜洁具、浙江节日灯总厂和珠光集团为龙头的节日灯、吉利集团为龙头的汽摩配件,飞跃集团为龙头的服装机械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园区,其产品不但称雄于国内市场,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温州台州两地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凭借艰苦创业、敢创敢冒的温台精神,通过建立各类特色工业园区,依托各类专业市场,发挥企业产权明晰、经营机制灵活、市场先发、地处沿海的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专业市场+产权多元+城镇建设+政府引导”的经济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浙江经济》2004,(17):1-1
温台地区是“温台模式”的发源地,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温台经济这些年来奇迹般的发展速度及其民营经济显示出的旺盛活力,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如今,引人注目的是,在浙江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中,省委、省政府赋予温台沿海产业带更重要的地位:成为重点建设发展的三大产业带之一,共同构筑起浙江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平台。随着《温台沿海产业带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温台沿海城市群空间布局发展战略规划》等一系列前期研究的相继完成以及规划方案制定启动,温台沿海地区新的区域战略规划正在成型,一种新的发展思路正在悄然确立。  相似文献   

14.
苏静 《浙江经济》2004,(11):46-47
学术界对“温台模式”的发展机理有不同的概括,笔者认为它是以产业集聚、小城镇构成的经济发展的空间组织结构为支点,在“无为而治”的政府管理模式下,靠专业市场、内源融资、本地企业家支撑起来的众多大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而成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剖析温台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基础条件、发展环境和众多制约因素.我们可以看到温台模式发展机制的演变态势。  相似文献   

15.
温台地区造船业初具规模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船集团、中船重工集团等大型骨干造船企业群的造船方向转向大型化、高技术化、高附加值化,地方性造船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小型油船、货轮等的空间,其中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地尤为明显。以浙江为例,据初步统计,2004年全省造船达150万吨,其中5000吨以上的船舶有120艘,主要集中在温州、台州地区。  相似文献   

16.
加快温台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加快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园区和城市、民资和外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集中力量在若干领域打造国际性、全国性的专业化制造基地,培育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集群,完着支撑体系,优化发展环境,通过若干年努力,建成产业集群优势明显、生产力布局合理、科教支撑有力、生态环境优良的温台沿海“黄金产业带”。  相似文献   

17.
朱蓉 《特区经济》2011,(7):58-60
温台模式是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进程中通过需求诱致型和大胆超前的局部经济体制改革所形成的一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它的主要特点在于率先利用民营化和市场化,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实现区域经济迅速发展。本文着重分析温台模式经济增长动力源泉及面临的问题,并为重构温台模式发展新优势提出现实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国云 《开放潮》2002,(1):14-15
近几年,浙江温州、台州奇迹般的经济发展速度及其民营经济显示出的旺盛活力,使人们对温台两地经济现象产生了广泛关注和浓厚的兴趣。最近笔者对温台两地进行深入调研后认为,温台经济立足当地实际,走“特色产业+专业市场+产权多元+城镇建设+政府引导”的发展之路,有可能成为下一步中国经济再创辉煌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在外部环境发生快速变化和内部结构剧烈变动的今天,温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新的转折。温台地区必须探寻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朱李鸣  朱磊  严逸 《浙江经济》2004,(17):13-15
培育温台沿海产业带,首先要编制好发展规划,使规划真正成为贯彻统筹发展的有效载体;真正成为发挥政府经济调控作用的有效手段,提升温台地区整体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准确把握温台地区发展阶段的特征和战略任务,合理定位发展目标,明确产业与城市群发展方向与布局框架,是其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