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东中西部经济增长中的资本形成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资本投入分布、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分析 ,得出资本投入贡献的差距是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根本原因。对 2 0 0 0年各地区资本生产率的计算得知 ,东部地区资本投入已趋向饱和 ,中部地区资本生产率较高 ,西部地区资本积累不足 ,生产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资本投入、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一个同时包含物质资本、教育资本、健康资本和R&D资本的拓展的MRW模型,根据我国31个省份1998—2007年的数据,本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资本投入对我国不同地区人均实际产出水平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投入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而在西部地区,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文认为,各地区资本投入力度以及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可能是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6.
采用DEA Malmquist方法分析了湖北省12个市州2001-2010年综合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情况,并对湖北省整体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湖北省整体全要素生产率不断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技术水平变动引起的。12个地区中,资本投入综合技术效率波动上升,城市圈外城市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相对高于城市圈内城市。各地区效率得分存在较大差异。逐步提高纯技术效率、实现资本投入规模最优化,是提高地区综合技术效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西方资本形成理论发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本形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中国要想保持经济的持续内生增长,了解资本形成遵循着怎样的逻辑和轨迹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本文考察了资本形成理论的演变历程和主要的发展变化,并结合中国实际对现有理论的不足进行了总结。指出,现有理论中过于严格的前提假设、对整体制度变迁的忽略,以及偏重于结果与纵向方面的狭窄视角是导致理论与现实脱节的主要原因。中国资本形成状态的改善必须在对现有理论局限进行突破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与资本投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索罗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通过实证检验1978年以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变动,定量分析改革开放进程中资本、劳动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笔者发现,我国的经济增长仍属于要素投入型增长模式,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近年还呈现下降趋势。今后,我们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现效率型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对于一个劳动力供给如此富裕的经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什么在9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下降?本依赖“新古典”的增长理论对此做了解释。章首先发现了改革以来中国的资本-产出比率与增长率之间存在着一个显的负相关关系,然后给出了对这一关系的理论解释。章认为,出现这个负相关关系的主要原因是资本的形成对经济增长表现出不敏感。在此基础上章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率在近年来的持续下降可以由资本形成过快、从而投资收益出现持续恶化来解释,而不应简单地理解为(短期)总需求不足的结果。这意味着,缺乏一个有效率的投资体制和金融体系是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增长的严重制约。 相似文献
10.
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中国1978年-2000年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变量进行因果关系检验,揭示了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财政科技投入的结构势必导致不同的经济效应,其中包括资本流动效应。文章以河北省为例,通过计量分析,检验了财政科技支出及其构成对资本流动(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例)的影响,进而管窥我国现行财政科技投入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一个劳动力供给如此富裕的经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什么在9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下降?本文依赖"新古典"的增长理论对此做了解释。文章首先发现了改革以来中国的资本-产出比率与增长率之间存在着一个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然后给出了对这一关系的理论解释。文章认为,出现这个负相关关系的主要原因是资本的形成对经济增长表现出不敏感。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率在近年来的持续下降可以由资本形成过快、从而投资收益出现持续恶化来解释。而不应简单地理解为(短期)总需求不足的结果。这意味着,缺乏一个有效率的投资体制和金融体系是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增长的严重制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信息技术投入经济价值测度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在IT资本上的大规模投入,测量这种大规模投入产生的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国1990-2004年数据,运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建立经济增长与要素增长的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IT经济价值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实证结果对我国未来投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人们普遍关注我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和可持续性。本文介绍了TFP测量理论发展的历程,并使用KLEMS框架测算我国行业层次的TFP增长率以及Domar加权的TFP增长率。本文研究结论表明,中间投入是我国行业层次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资本投入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于低的边际劳动效率劳动投入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5.
刘伟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2):117-119,12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这三十多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推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增长模式会导致投资效率低下和产能过剩,难以继续支撑我国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本文构建了由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构成的三维空间模型,并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加资本投入数量、提高资本投资效率,提升劳动者素质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古典模型中,开放资本账户有效地推动了资源的国际问分配,使得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较低成本的资本流入,从而推动了该国投资的暂时性增加,带动经济增长,最终提高了该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经济学家们在这一理论思想的指导下,分别用横断面模型、政策实践观点和企业层面的实践考察了资本账户开放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其测定理论的研究显示出资本账户开放对资本成本、投资和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运用跨省数据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资本投入对经济效率变化的具体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资本投入对经济效率的提高并没有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其原因是中国资本投入国有企业比重过高制约了资本对技术效率提高的贡献。当前经济刺激政策能否取得成功和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资本能否真正投入到更具效率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去。 相似文献
19.
转型与社会资本理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研究转型社会资本视角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转型持续影响着世界上四分之一人口的生活,它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社会经济事件之一,也因此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0.
经济理论认为,资本账户开放可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提供更多的避险机会,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但各国在实施资本账户开放政策后所带来的效果却大相径庭,国际上对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的认识历经“华盛顿共识”到“华盛顿分歧”再到“华盛顿新的共识”的反复争论,涌现了大量研究成果。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分析,找出其中的成功与不足,可为我国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