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贸易摩擦似乎成为世界经济中的“焦点”,也成为国人一大忧虑。在很多国人眼里,美国人为了自己利益似乎是在找中国企业的“麻烦”;在美国人看来,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似乎对美国经济形成了某种潜在“威胁”。因此,中美贸易“摩擦”与“制裁”愈演愈烈,似乎很快就要由经济问题演变为“政治”与“外交”的纠纷。  相似文献   

2.
2009年9月的“中关轮胎特保案”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我们的视线又回到了2001年中国入世时递交的《入世议定书》中的专门针对中国的歧视性的“特殊保障措施”(以下简称“特保措施”)。我们知道“特保措施”自产生以来就是美国专门在其国内法中规定的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贸易救济措施,但结合美国对中国的反补贴、反倾销及保障措施实际运用来看,美国却在不断上演既承认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又排斥的自相矛盾逻辑。针对美国因自我利益膨胀而致的反复无常,我国应辩证的看待以应对。  相似文献   

3.
钮文新 《商界》2011,(12):32-32
2012年,中国的外部环境关键词是“乱”,美国借此加大钳制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发展力度,至少可以用此当筹码,向中国索要更多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4.
声音     
《中国海关》2014,(2):3-3
如果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中没有体现和包含美国所能获得的巨大经济利益,美国必然不会容忍中国经济的继续崛起,更别说容忍中国在地缘政治以及军事等方面的崛起。  相似文献   

5.
《销售与管理》2009,(8):28-29
索罗斯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并非始于今日。早在2007年美国金融海啸爆发前,索罗斯就指出,经过几十年的过度消费后,美国经济正处于“非常严重的经济调整边缘”。从全球经济角度来看,中国无疑是“绝对的赢家”。  相似文献   

6.
陈宪 《国际市场》2010,(9):10-14
肇始于华尔街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的健康运行留下了“暗伤”,一些国家的经济状态目前虽然渐有复苏,但“余痛”未消,经济运行路径扑朔迷离。如何解读这一世界经济图像?本刊这期重头推出陈宪先生的《美国病,中国病》一文,供读者一睹为快。陈文从美国病的“病灶”入手,通过中美两国不同经济体制和不同经济方式增长的比较,分析了“美国病”和“中国病”的不同“病因”,揭示了“美国病”的“高烧”症候和“中国病”的消费率低下,可谓言简意赅,鞭辟入里,颇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7.
李稻葵 《新财富》2009,(1):86-89
在西方政治思潮转向新左派的大背景下,奥巴马政府蓄势待发,经济新政箭在弦上。新政团队极具战略思维,堪称“经济基辛格”,他们将在微观经济领域实施积极的干预政策,同时推行超大规模的财政赤字和高通胀;他们还会出台新式贸易保护主义和积极的环境保护政策,并在多边主义的口号下推进美国的利益。中国必须认清美国执政方向的这一重大转变,并提前调整策略,减少对美国经济及现有金融体系的过分依赖,并且主动参与各种世界经济、金融体系改革的讨论和协商,为本国经济发展营造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在亚太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章新一、任何没有中国参加的亚太经圈将是不完整的“圈”。进入九十年代后,全球化、区域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一态势,各国经济“区域意识”加强,“区域意识”的驱动_工业化世界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正...  相似文献   

9.
近期世界经济走势,可用“减逆”和“超预期”两个“关键词”予以描述。早先是中国经济的减速,后来是日本经济的减速,最近则是美国经济的减速。其中中国经济减速属于“事前”判断,7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快速回调预示着三季度经济减速,美国与日本经济的减速则属于“事后”核准。  相似文献   

10.
郭建伟  赵媛媛 《市场论坛》2013,(10):13-14,21
发轫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把世界经济拖入泥淖之中,以中国为代表的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从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投资便利化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然而,美国对待中资企业赴美投资问题上,却口是心非,肆意阻止中资企业赴美的正常、正当投资活动。正是美国的这一做法,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尽快复苏。为了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我国政府需要做出有理、有利、有节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印太经济框架”是美国为弥补“印太战略”的经济短板而制定的非传统型经贸协定,在议题设置上聚焦新兴经济领域,旨在保障美国在关键领域竞争中的主导权,实现对华开展地缘经济遏制以重返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机制的目标。尽管“印太经济框架”的效能还有待观察,但由于其针对中国的战略意蕴极其明显,可能对中国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发展、中国在亚太地区供应链体系中的地位、企业的正当经济活动和话语权产生影响。有鉴于此,中国应以开放促改革,从双边、区域和多边层面推动亚太地区国家间经济合作,通过强化规则建构能力以提升话语权,更好地应对“印太经济框架”。  相似文献   

12.
陶冬 《新财富》2005,(3):26-26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每年举行的“世界经济展望”巡回演讲中,听众人数最多、提问最多的,不是美国,而是关于中国经济的走势。中国的崛起在今后20年会带来全球性的洗牌。  相似文献   

13.
2008年9月20日,中国美国经济学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美经济关系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围绕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中美经济贸易关系、美国次贷风波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美国经济走势以及密切粤港澳三方关系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4.
虚拟经济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美国已在21世纪初期形成一种较为系统的信贷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后危机”时代,美国开始对这种经济增长模式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必然会对现有的国际经济利益分配格局以及中美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现代市场经济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体,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时期,中国要正确对待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存在的问题,坚持虚拟经济和金融创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原则,大力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邢海洋 《中国海关》2014,(10):82-82
如今全球经济美国一枝独秀,唯独中国分享了美国的繁荣,或说明“中美国”迈上了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6.
《浙商》2008,(5):27-27
事件:2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一项为期两年、总额达168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方案。布什称这是低迷的美国经济的“助推器”,他同时表示,美国“完备的经济体系甚至可以抵御比目前更为严重的冲击”。美国是中国第二大出门市场,如果美国经济真的陷入衰退,会否拖累中国的出口,导致中国经济增速下降?国内宏观经济会受什么影响?美国庞大的减税计划和刺激经济的降息措施,义能否降低因美国消费疲软造成的中国出口下滑风险?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之初,在回首已经走过的二十世纪时,相信没有人会忘记那场几乎席卷整个东亚的金融大风暴。在这次危机中,面对国际金融大鳄的攻击,东南亚各国政府曾强力干预汇市、股市,但终以失败告终,一国经济政策在强大的国际市场力量面前完全失效,使得本国经济失控,沦为金融炒家的“超级提款机”。危机打破了“东亚奇迹”的神话,也给正向经济全球化迈进的中国以深刻启示:享受经济全球化的契机与利益,要以削弱本国经济控制力、让与部分经济主权为代价。对于中国而言,扩大开放后面临的风险更甚于东南亚各国。1999年 11月 15日,中…  相似文献   

18.
胡文涛 《国际经贸探索》2002,18(2):35-37,42
冷战以后,国际经济格局因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而需要重新建构,美国为确定自己在新经济格局中的霸权地位,不惜运用贸易制裁、货币对垒和组织包围三种手段来遏制欧洲经济一体化所出现整体实力上升的势力和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影响力。本文通过透视这三种手段的具体运用和分析其中的战略意图,从而进一步揭示欧洲一体化的主要国际障碍因素是来自美国和国际关系中“利益至上”的普遍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贸导刊》2008,(11):16-18
伴随着油价、金价和食品价格的不断上扬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后续影响的持续扩大,美国经济开始露出滞胀的苗头,欧元区经济和新兴国家也开始面临着通胀高企的巨大压力,市场普遍预期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将显著放缓,并预期全球通胀压力也将进一步上升。国际分析评论认为,上世纪70年代“通货膨胀的噩梦”死灰复燃,世界经济面临着不断增长的通货膨胀压力,始于21世纪初的“低物价时代”将落下帷幕,“通货膨胀时代”即将到来。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国家经济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20.
美国历任政府的对外经济政策都具有单边主义的重要特点。布什政府为了促使美国经济尽快摆脱衰退状态,进一步确保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地位,同样推行了一系列经济单边主义政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弱势美元政策、迫使他国货币升值、控制国际经济组织为本国利益服务、践踏国际环保法律等等都是布什政府经济单边主义的具体表现。同时布什政府单边主义经济政策既要服务于美国的经济利益,还要满足美国国内政治斗争与国家安全战略的需要,这是布什时期美国政府经济单边主义政策与克林顿时期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