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浙江经济》1999,(11):24-26
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浙江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向小康迈进,并于90年代中期初步跨入了小康的门槛.部分高收入家庭则已过上了富裕生话。但近年来受收入增长趋缓等因素影响,农村居民总体消费水平增长放慢,进而导致农村市场不活跃。从需求的角度看,积极拓宽消费领域、培养新的消费热点是重新启动市场的关键。为此,近期我们就当前农村居民消费意向对分布在全省8个市县的800户农村居民家庭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
黄丹 《现代乡镇》2006,(5):10-13
“十五”时期,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三农”问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村社会、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农村在实现总体小康目标的基础上,稳步地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变化特点1、农村居民收入呈前期恢复性增长,后期加快增长态势。“十五”时期,在广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大前提下,随着国家和省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产品价格恢复性上涨,广东农村居民收入呈现出以持续稳步为主线,前期恢复性增长,后期加快增长的态势。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01—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环…  相似文献   

3.
作者分析了我国现在已进入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同时,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特点、意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易春 《湖南经济》2002,(12):17-17
从十六大报告来看,目前湖南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总体上的小康。所谓低水平,是说虽然我省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现在,湖南省人均GDP不到800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离人均GDP3000美元有很大差距,还处于小康的低级阶段。即使是低水平的小康,湖南也还没有全面达到。到2000年,湖南省农村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为138万人,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460万人。城镇也有一批人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提 《山东经济》2004,20(3):19-22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康、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含义,然后用综合评分法对中国1990-2001年小康进程进行了测定,最后分析了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之间的差距以及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CHNS数据库,从收入流动性视角,通过反事实计量和数值模拟方法,从众多影响因素中分解出城镇化因子对收入流动性的净效应,进而研究城镇化对我国农村收入阶层经济地位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虽存在较高收入流动性,但底层居民向上流动的机会并不大,且阶层联动结果证实了农村收入分布存在极化效应。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化效应引起的农村收入流动性并不高,主要是引起相邻收入阶层之间经济地位转换;同时,从城镇化导致的阶层联动看,既有促进较高收入阶层和较低收入阶层向两极分化的作用,又有抑制中等收入阶层规模变小的作用。总体表明,城镇化对农村中等收入以上阶层经济地位提高更有利。  相似文献   

7.
要坚持以县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不以省的总体小康代替县县建成小康;坚持多数城乡家庭达到全面小康的收入和生活标准,不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坚持多数人民群众认可的全面小康实际成果,不能简单以指标数值代替直观感受。尽快实现富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政治任务和神圣职责。我们要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必须是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认可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小康。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是衡量小康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8.
刘洋 《改革与战略》2014,(5):31-33,104
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必须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节收入差距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把"明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政策取向,让高收入阶层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
《湖南经济》2002,(12):5-5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宏伟的目标像高耸的灯塔,为航船指引正确的航道;像飘扬的旗帜,为事业引领前进的方向。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从现在起,我们又一次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伟大跨越。然而,这一次跨越的任务更加艰巨。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高标准的小康。2000年底,我国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而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我们必须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节收入差距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是明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政策取向,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建立初次分配的公平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低收入阶层享受有尊严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依据党中央、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有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精神、人民生活涉及的主要方面的数量水平与质量程度、国际中等居民生活水平以及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际国情,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和农业部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制定了《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全国农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和《全国城镇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三套标准。按照这三套标准测算,2002年底,黑河市人民生活总体进入小康社会,已达小康标准的90.1%。其中城镇居民生活已达到小康标准的91.8%;农村居民生活达到小康标准的88.9%。  相似文献   

12.
1978年到2008年,中国用短短的30年时间实现了从百业待兴到经济大国的飞跃,迅速踏上现代化道路。30年,中国经济保持年均近10%的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全国人民总体上过上了小康生活,正向全面小康迈进。  相似文献   

13.
一、我区农村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难点 (一)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增收难。在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指标中,农牧民收入占20%的权重,是头等重要的指标。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农牧民收入的发展轨迹呈稳步提高态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1元提高到2002年的2086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递增6.07%。然而,从近几年农牧民增收形势看,2000年农牧民收入增长1.3%,2001年  相似文献   

14.
改革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影响了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妨碍了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甚至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不安定因素。因此,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入手,探寻增加农民收入的办法,对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是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的关键。形成中等收入群体占主体的"橄榄型"分配格局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当前中等收入群体面临税负较重、医疗教育等支出过大等突出问题。如何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提高居民收入,减轻中等收入群体负担,是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浙江农村居民收入总体增长速度位居全国前列。这得益于浙江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基础和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的多样性。但也应该看到,浙江每年都有相当部分农户收入水平下降。城乡之间、农村不同地区之间、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农产品供给全面过剩,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大多数以农为主的农户处在收入的低层次,依靠农业增收的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17.
从西方中产阶级看中国"中产阶级"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大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石。文章以此为基点,结合对西方中产阶级的研究,从中产阶级对社会的影响入手,对中产阶级定义、西方中产阶级的形成因素等展开讨论,最后得出对中国扩大中等收入阶层道路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湖南农村目前的小康还只是总体上的小康,并不是全面的小康,全面实现小康的任务仍很艰巨。我们要根据湖南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实际状况,把握全局,统筹兼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湖南农村小康建设的进程。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农民的经济收入,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小康的前提条件,也是衡量农村小康最重要的指标。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首次精辟概括了全面建设小康和农民增收的关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提了出来。他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农村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小康”不只包括物质小康,也包括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上的小康。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农村教育工作担负着重要使命,也面临着种种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中等收入群体扩容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降低社会不平等,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文章从收入阶层流动的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在共同富裕目标中的作用,从理论上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低收入群体收入阶层向上流动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截至2018年,我国仍有68.67%的家庭处于低收入阶层,“金字塔型”收入分配结构明显,低收入阶层向上流动缓慢;第二,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低收入群体收入阶层向上流动,有助于实现中等收入群体扩容,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仍成立;第三,机制检验发现,家庭创业、理财参与和就业水平提升是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低收入群体收入阶层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第四,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低收入群体收入阶层向上流动的促进效应在西部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更显著,并且与城镇和低人力资本家庭相比,这种促进效应在农村家庭和高人力资本家庭中更强。文章的研究发现为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论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