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但其发展也经过了区域扩大、产业扩展和内涵丰富的发展过程.为了加强财政投入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支持,必须明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财政支出的领域以及选择合理的方式.经过定量分析,给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财力支撑规模,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测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设区市的投入产出效率,以此分析现行体制的合理性.研究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财政规模近年增长较大,财政支出使用效率有所提高.从全部投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出效率高于非湖区,然而其整体效率还是逐年递减,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环境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江西发展乃至全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根据发展其定位,鄱阳湖生态区建设应走经济与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走附加值高、技术水平高的集约式产业发展道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切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定位的产业类型,将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经济发展,有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助于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相似文献   

3.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际,将其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为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然后运用聚类分析法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划分为第1、2、3类。其中,第1类为"科技创新能力强区域",包括10个县(市、区);第2类为"科技创新能力中等区域",包括10个县(市、区);第3类为"科技创新能力弱区域",包括18个县(市、区)。最后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8个县(市、区)科技创新能力大小与次序。  相似文献   

4.
万佳 《全国商情》2010,(15):18-19
本文首先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引,提出职业教育应该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整体规划之中。在江西省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的导向下,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群的发展态势,本文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教育战略定位、专业开发等方面提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创新战略,以实现职业技术教育区域化发展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鄱阳湖地区是江西省农村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之一.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深入,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农村贫困问题显得日益重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贫困人口存在先降后升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生态破坏、资金匮缺、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偏低等因素导致了贫困.应从改善反贫环境、加大扶贫资金力度、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等方面优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扶贫工作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环境因素越来越成为评价工业效率的重要指标。在对环境管制约束强度与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应用DEA分析法对环境管制背景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工业化效率进行实证检验和评价,得出了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发展纯技术效率偏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有待进一步协调等结论。要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的效率,必须采取加大科技投入和引进科技人才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典型性山地城市重庆市南岸区为例,利用RS和GIS对南岸区近7年的城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筛选,并建立空间数据库,在时间和空间上分析建设用地扩展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市扩展的建设用地范围内主要是低植被覆盖度区域和较低植被覆盖度区域,同时新增建设用地的植被覆盖度较低,但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向上一级植被覆盖度转移;城市扩展的方向主要在正东方向,与低植被覆盖度和较低植被覆盖度区域扩展的方向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对于促进山地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维护生态安全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为建设生态城市和城市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渔业是鄱阳湖的重要资源和传统产业,规约着区域社会的发展。余干县瑞洪是鄱阳湖最大的渔港,以其为中心考察渔业与鄱阳湖区域社会变迁可以看到:优良的渔业资源不仅繁荣了地方经济,也给地方带来了现代化的因素;渔业经济的发达,又提升了地方社会的政治地位,各类政治机构不断完善,地方政治因渔业而多彩;具有浓郁渔业特征的地方文化不仅渗透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而且在民间发挥着制度和法律的作用,维持着区域社会的稳定。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该全面考量对鄱阳湖区域社会有着重要影响的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9.
在"以陆促海"原则的指导下,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出发,基于熵值法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测度,分析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整体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和区内各城市的差异。结果表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山东省内具有优势,但区内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青岛市形成突出的一极,而大部分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于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平均值。加大土地利用投入、提高土地利用强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化进程及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环鄱阳湖地区城市化,是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之举。本文从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化发展现状、发展路径、发展动力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以生态建设为导向,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建设大中小城市和中心集镇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环鄱阳湖城市圈。  相似文献   

11.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前所未有的宏大工程,也是江西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抓住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发展文化生产力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战略支点.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文化生产力有利于保障生态效益.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文化生产力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各国纷纷加快发展低碳经济,调整产业布局。从长远看,低碳经济必将成为成都经济区产业升级的助力器。因此,成都经济区应以"一极一轴一区块"的总体区域发展战略为契机,发展低碳经济,加快产业升级和产品、产业结构调整。本文分析了低碳模式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及成都经济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分别从微观(低碳技术)、中观(低碳产业)、宏观(低碳政策)三个层面对低碳模式下成都经济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是湖南省产业最集中、经济实力最强、最具活力的地区。近年来,随着该区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镇及其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强,建设用地扩大与农用地保护、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发。本文首先从城市群核心区可利用土地资源人手,分别从适宜建设用地、已有建设用地、基本农田等指标单要素进行分析与评价;然后对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量、可利用土地资源绝对量等指标项进行总体分析与评价,得出了核心区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量分布呈现出圈层式特点,以极丰富区域为圆心,丰度向外逐层减弱;核心区可利用土地资源绝对量集中连片分布,大致以上瑞高速为轴呈南北对称、以湘江为轴呈东西对称分布的结论。为目前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虽然城镇化孕育了现代文明,同时也造成了城市污染、交通拥挤、以及用地紧缺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低下。因此,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必须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利用,促进城市得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从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必要性、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措施等方面俩进行简单地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点.以武宁县、鄱阳县及湖口县为例,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的对策:加强宣传教育,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强化生态绩效考核,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大力推广成功的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理中的生态补偿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整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土地生态环境,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在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的同时,土地整理对土壤环境、水生态系统、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大气环境、敏感生态系统等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为将这些负面影响最小化和内部化,亟须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采取综合生态补偿措施,实现土地整理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企业、产业链(群)和政府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角度,对土地利用数字化影响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作用机理及效率提升路径进行了逻辑推演.研究发现,城市土地利用数字化将赋能土地利用信息治理,促进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但不同的土地利用主体,其数字化发展的赋能内容及其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渠道存在显著差别.企业层面土地利用的数字化主要通过赋能企业市场信息、客户特征信息、空间产品供给信息及空间资源利用状态信息治理等方式来扩大市场需求,提升企业占地规模对消费需求变化的动态适应能力,引导消费需求配置及减少管理摩擦等渠道来促进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产业层面土地利用的数字化主要通过赋能上下游企业(或产业链)的生产经营信息治理,优化产业链(或产业群)的信息链接结构,提升其链接效率,增强上下游企业(或产业链)间的协作水平等方式来促进产业链(或产业群)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此外,事前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数字化主要通过赋能土地利用规划信息治理,改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信息环境,提升土地利用规划的包容性和预见性等方式来促进城市土地配置及利用效率的提高;事后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数字化则主要通过赋能土地执法信息治理、提升土地执法效率、威慑违法用地行为和规范土地利用秩序等方式来促进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0-2013年各省份有关经济指标建立面板模型,研究FDI对我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对各综合经济区的影响差异较大.FDI对北部和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对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东北和大西南综合经济区的经济增长具有一定影响;对大西北综合经济区的经济增长影响很弱.应继续扩大FDI引进总量,加强对FDI投资区域选择的引导,做到因地制宜,提高FDI利用效率,缩小区域FDI差距,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优化土地等要素配置的策略,这为通过创新土地供给制度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契机。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资源环境承载力低、要素呈现"单向虹吸式"聚集流动和"竞争力陷阱"问题。论文通过对13个城市的第二三次产业GDP、建成区土地面积等要素的数据极值化表明,京津冀土地要素跨区域流动既是土地供给侧改革的路径,也是京津冀成长为世界都市圈的必然要求。京津冀跨区域建设用地配置路径和策略,不仅有利于京津冀整体经济效率提升,而且更有利于盘活产业用地和非首都产业转移与承接,还有利于京津冀生态体系治理。  相似文献   

20.
土地的稀缺性和价值性要求人类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必须注重土地开发与利用的经济效率.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域,采用综合评价法从土地投入和土地产出两方面构建福建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了福建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演进趋势和空间差异.在时间序列上,1992-2012年福建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率整体良好,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和产出效益基本持平,在2003年之后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和产出效益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福建省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空间分异规律不强.当前,福建省9个地市所处的土地利用阶段不尽相同,各地市应根据自身随处的发展阶段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的投入水平并严格把控经济产出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