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以来,商品下架蔚然成风,从辉煌一时的顶级品牌sK—II被封杀,到知名饮料品牌乐百氏脉动在天津失陷,还有一些知名大超市里的食品被勒令下架。商品安全问题一时间风声鹤唳。尽管一声“下架”能让消费者略感心安,但您是否想过:下架后的商品将流向何处呢?  相似文献   

2.
在公众几乎忘却“三鹿事件”之际,曾经骇人听闻的三聚氰胺卷土重来。上海熊猫乳品违法将三聚氰胺超标的回收炼乳回炉生产、全国查处多起乳品三聚氰胺超标案件,这些案件都是使用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作为原料生产乳制品,性质非常恶劣。依照法律规定,对于假冒伪劣、过期变质等问题食品,必须及时下架销毁,或者由生产商统一召回。  相似文献   

3.
洋超市“质量事件”频现,那么国内本土超市的情况如何呢?本刊记者前往物美超市进行了调查。问题产品曾被下架物美集团有一个美好的承诺“天天价廉、永远物美”,旨在为民众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服务。然而在其品牌扩张进程中,国内的数家连锁超市是否能做到真正的“价廉物美”呢?下面的一条消息成为记者此次调查的由头:北京市食品安全办曾发布消息称,在全市下架36个批次的不合格食品中,有5个批次的牛肉干、牛肉粒产品系“物美”品牌。被下架的“物美”品牌有沙嗲味牛肉干、沙嗲味牛肉粒、五香味牛肉粒等5个批次的食品,包装标注由北京果园老农…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食品,老百姓怎么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一项针对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出台,转基因食品再次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议论也沸沸扬扬,赞成者和反对者各执其词。虽然国内已经有很多商家都使用进口的转基因食品为加工原料,但给自己商品贴上“转基因食品”标签的却一家也没有,有趣的是,已经有公司在自己的食用油上贴了“非转基因”标签。这反映出商家对消费者能否接受这个新生事物抱着怀疑的态度,这种怀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转基因科研产业化的进程。而对于这样一个新生事物,在民众眼里,它是“天使”还是“恶魔”呢? 4月中旬,明略市场策划上海有限公司(MEC)就转基因食  相似文献   

5.
人笑 《质量跟踪》2003,14(3):4-6
食品加工中掺杂使假,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等活动屡禁不止,偷工减料、滥用添加剂、无视标准组织生产的问题日益突出,“吊白块”、“瘦肉精”、“注水肉”这些频现报端的词汇令消费者胆战心惊。含铅、砷等有害物质的“毛发水”酱油、黄曲霉素严重超标的“致癌大米”、掺杂了矿物油的食用油接二连三地流入市场,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空前关注,也令消费者对食品缺乏起码的信心与安全感。  相似文献   

6.
近来,越来越多的食品,如果汁饮料、茶饮料、罐头制品、调味品、蜜饯干果制品等,在外包装上标注了“本品不含防腐剂”、“本产品不添加任何食品防腐剂”等字样。记者发现,多数消费者认为标有“不含防腐剂”字样的食品更安全,有的人甚至以为这是国家新出台的强制性政策。而食品标签和媒体广告频繁出现的“本品绝对不含防腐剂”、“不含任何添加剂”字样,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消费者,并引起消费者对食品防腐剂的恐惧,许多消费者开始担心防腐剂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从而追捧标有“不含防腐剂”字样的食品。什么是防腐剂?标称“不含防腐剂”的产品真的更安全吗?这种标识是否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记者就此相关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一项针对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出台,转基因食品再次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议论也沸沸扬扬,赞成者和反对者各执其词。虽然国内已经有很多商家都使用进口的转基因食品为加工原料,但给自己商品贴上“转基因食品”标签的却一家也没有,有趣的是,已经有公司在自己的食用油上贴了“非转  相似文献   

8.
在2000年5月的TBT委员会会议上,新西兰代表提请大会关注日本关于加工食品、新鲜食品、糙米和海产品质量标签的法规。法规规定所有销售的食品和饮料的都要加贴原产国标签。日本所做的通报中称此法规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但从通报的内容及相关文件都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此法规是基于质量因素而要求加贴强制性产品标签。此法规给人的感觉是,对于新鲜食品来说,原产国是决定产品品质的固有因素。  相似文献   

9.
随着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QS”慢慢成了众多消费者关注的话题:“QS”到底是什么?它为何会出现?我们何时才能买到贴有“QS”的食品?它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面对消费者一系列的问题,记者希望能同消费者一道去解读“QS”,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何为“QS”?“QS”即“质量安全”英文名称“QUALITYSAFETY”的缩写。以后,加贴(印)有“QS”标志的食品,即意味着该食品符合了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QS”相关内容。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质量安全许可制度,未取得《食…  相似文献   

10.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句话说了多年,但在人们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的21世纪却遭到了质疑,饮食卫生成为消费者的关注热点。双冠王”出世说到饮食,很容易想到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家用电器———冰箱。食物放入冰箱是否真能让人放心吗?权威部门针对消费者如何看待冰箱中食品卫生问题做了一次市场调研,调查结果显示:33%的消费者认为冰箱内食品是卫生安全的,23%的消费者表示不清楚,35%的消费者认为不太卫生。这样的结果让人担忧?北京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骆海朋专家呼吁:冰箱冷冻室细菌总数合格率仅为14.29%,大肠菌群合格率为73.21%,而…  相似文献   

11.
近日,广东一消费者在深圳超市中购买的三款徐福记食品标签中,标注含有食品添加剂特丁基对苯二酚(简称"TBHQ")和二丁基羟基甲苯(简称"BHT"),而根据国家标准GB2760相关规定,两者不允许使用在糕点或糖果类食品中。该消费者随后向法院起诉,诉指徐福记生产不合格食品。对此,徐福记官方表示,不存在违规加入添加剂的问题,公司不会召回或下架相关产品。此事随即引起网民"吐糟":  相似文献   

12.
虽然3·15已经过去,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在经历了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等涉及食品安全的一系列事件后,消费者对于食品的卫生和安全越来越重视了,人们对品牌的关注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有了新的认识。以往企业对“名牌”情有独钟,只要有机会拿到名牌产品称号,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最终的结果就是名牌泛滥,丧失了消费者对政府相关部门的信任,无形中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从而在某个阶段导致外国食品倍备国内消费者青睐的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全国一些地方相继曝出不法商家暗地“回炉”过期、霉变食品的恶劣行径,前不久又惊曝汇源、海升、安得利等知名企业被指收购烂水果榨果汁。记者采访了解到,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平阳县大批企业将畅销全国的“乡巴佬”鸡腿、鸡翅、鸭头系列熟食“漂白”“回炉”是一典型案例,其数量巨大,手段新颖、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4.
节令食品月饼以及话梅、豆腐干、干果等食品近来大受欢迎,北京市民采买这些食品是不是能放心选购呢?2012年10月10日上午,北京市工商局通报,4种不合格食品全市停售,其中,一种鸡味香干的菌落总数实测值竟达到标准值的640倍。还有两种不合格月饼也已经采取临时控制措施,责令下架、停止经营。  相似文献   

15.
<正>2022年8月,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重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开展安全领域大检查,全力强化监管,进一步筑牢安全防线。对“首违”销售“五无”预包装食品责令现场下架处理8月16日,平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落实《全县市场监督安全领域执法检查活动》中对商家“首违”销售“五无”预包装食品责令现场下架处理。  相似文献   

16.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当天,福建省质监部门在省、市、县三级商场全面启动“质监警示进商场”活动。此举旨在遏制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严格市场准入制度,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对“问题产品”实行下架处理。包括无生产许可证、未通过中国强制性认证的产品以及质监部门以通知方式要求下架的“问题产品”。  相似文献   

17.
今年夏天,用户需要什么样的冰箱?始终密切关注消费者潜在需求的海尔,又将目光投向后非典时期的夏季。 压缩机不停机、噪音大、耗电高以及食品保鲜差……这些都是老冰箱身上存在的“夏日综合症”。对于刚刚踏入“小康”,又历经了非典考验的消费者来说,今年夏季对冰箱的要求更高了,他们需要更健康、更节能、更环保的冰箱出现。通过对用户这些潜在希望的调研,不久前,海尔  相似文献   

18.
如今,食品安全已成为老百姓越来越关注的热点,而食品生产车间、制作现场,这些食品上市前的加工场所,一直以来都是消费者难以接触的地方。为了让普通市民吃得更放心、更安心,河北省石家庄市质监局邀请市民走进生产企业,零距离见证食品“诞生”的全过程,了解食品生产的质量安全,增强了市民的消费信心。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事件的危险远高于其他产品事件,此类事件频发消费者势必会更关注企业应急措施并影响其购买意向。文章通过案例分析与消费者访谈归纳了企业危机管理的形式,并聚焦于不同企业危机管理形式对消费者购买意向恢复的作用。得出:食品事件发生后企业回应比企业不回应对消费者的购买意向恢复效果要好,而且企业主动下架召回要比仅仅声明道歉并会加强质量管理对消费者的购买意向恢复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广西博白县捣毁一食品加工黑窝点2011年4月12日,广西博白县质监局根据接线人举报,快速出击,一举捣毁了隐蔽在博白县城东郊区居民点中的一个食品加工黑窝点,拆解了该窝点生产设备的核心部件,收缴了大批违法包装物,同时向博白县中小学校发出食品安全预警。目前,该窝点假冒食品已全部下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