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海洋是地球、人类和繁荣的结合点,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要义所在。人类作为地球的所有者,必须团结一致,承认并履行我们对地球、地球的“血液”——海洋的责任。我们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系统,但在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共同影响下,海洋生态系统正处于动荡之中。海洋健康状况的日益恶化对沿海工业、旅游、海洋渔业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生产能力并不是极大的,从而,物质产品并非极大丰富,也就不可能“极大满足物质生活需要”;同时,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自由人的物质生活需要也不是极大的,因此,按需分配不是“极大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而是在具有全面而自由发展所必需的自由时间和物质手段条件下充分满足物质生活需要。“极大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说不利于克服资本主义生产造成的“异化消费”。“异化消费”既加剧可持续发展与地球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又有害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发展既要考虑当前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的需要。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这就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合理地应用现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当代最新、最活跃的科学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对可持续显展有着重大影响。农业生特技术包括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技术、体细胞克隆技术以及其它技术。合理利用和开发农业生物技术能极大地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救率。农业生物技术在恢复生态平衡、消除环境污染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尽管农业生物技术能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但应用不当或滥用就会出现“生物污染”,反而会严重阻碍社会可持续发展,甚至给人类带来灾害。人类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生物技术资源以及应用的研究和开发,促进其向商品化转化,另一方面要避免农业生物技术的负效应。总之,要合理使用和开发农业生物技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世界环发委员会(WCED)于1987年向联合国提出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我们现在理解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5.
一、建立生态农业经济体系的必要性农业是人类维持基本生存需要的传统活动,也是同自然生态环境联系最紧密的物质生产部门,因此,农业经济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近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伴随着工业的飞跃发展,农业自身的发展中越来越多地渗入了工业性元素,具体表现在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逐步工业化,有所谓“石油农业”之称。这种农业采取大面积的农场式机械运营,投入大量化学肥料和农药于生产过程之中,一切生产活动都围绕着高产出进行,不仅超出了自然环境的生产和纳污承载能力,恶化了原…  相似文献   

6.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各种需要、又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的发展。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已成为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也成为人类生存第一要务——“吃”所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提高生存质量已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 再次提醒你 来自卫生部的报告:癌发病率在逐年提高。 工业“三废”正在严重影响着我们每天离不开的蔬菜质量。在我国现有条件下,蔬菜生  相似文献   

8.
发展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从二战结束到现在,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先后形成了.“传统发展战略”、“变通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三种全球性的发展战略。中国政府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道路。  相似文献   

9.
郎宝金 《北方经济》2001,(10):16-18
人类社会必须在人类和自然环境的互补、和谐关系中生存和发展.这是自然法则,不可违背,否则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工业经济取代农业经济标志着社会经济的进步.虽然工业经济是农业经济知识化的结果,是人类新的发展阶段,但它们都是利用土地、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把各种资源变成产品,以满足人类需要的资源经济.这种资源经济在现实生活中造成了诸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口剧增等严重后果,需要我们对过去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以求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管政 《浙江经济》2002,(23):53-54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未来共同的发展战略,其核心思想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注重的是人类社会世世代代的持续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的是在环境的承载力内发展经济,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目的。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为环境立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领域,将有力地促进环境立法工作;环境保护和立法又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短短十年内,“可持续发展”思潮迅速在全球传播,1992年,联合国还提出了一个《联合国21世纪议程》,具体地讨论了可持续发展的种种问题。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世界各国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正在日益深化和具体化,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热点。 我国既是一个人多地少、相对资源短缺的国家,又是一个经济基础落后、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国家。我国农业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相似文献   

12.
“农业不仅要满足人类胃的需要,还要满足肺的需要(呼吸新鲜空气)、眼的需要(观光)和心的需要(体验和文化教育),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绝对不能实行简单经济实用主义。”中国社科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贵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召开的全国绿色产业发展论坛上说。  相似文献   

13.
乔颖 《山东经济》2006,22(4):30-33
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前提下,传统的自由经济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自由竞争理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我们必须探讨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实现路径,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是重新定位和充分发挥政府的功能。惟其如此,才能实现人类经济从“自由地发展”到“发展的自由”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作为人类生存和农业发展基础的农业资源应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本文从农业资源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和农业可持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旅游发展衍生于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基于对人类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对未来"增长极限"的假说。早在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根据联合国决议制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就明确地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环境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的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一、可持的经济发展理念及中国的前景。1.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但作为普遍观念被接受却来自布伦特委员名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简单地讲就是“可持续 发展”。“发展”这一概念本身包含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可持续性”的要求,则将社会公平推广到了代际公平;即所谓“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危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致晶 《发展》2010,(6):106-107
生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人口、资源、环境与食物的矛盾已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本文阐述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起因、发展现状和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周葆生一本世纪70年代,为了系统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围绕着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可能出现的“增长的极限”,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大争论,并导致了“可持续发展”这种新的经济发展观的产生。可持续发展观是对人类...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道路□刘健美潘绍龙一、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80年代以来国际上形成的关于人类发展的新理论。它的基本思想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