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张建平 《商》2014,(23):26-26
离职员工(指主动离职的企业员工)相对企业是否还有价值?作为用工单位应如何面对离职员工?是呲之以鼻还是待之如宾?他们是“背叛”了企业还是“帮助”了企业?企业应该如何做好离职管理?  相似文献   

2.
泄露商业秘密事件是由于企业员工流动产生。部分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往往掌握着一个企业的技术或客户资源。他们离职后如果再次进入同一行业,尤其是在前企业的竞争者那里就业,极有可能使其拥有的资源迁移到新的企业中。他们的出走会带来企业的动荡,如果是跳槽到竞争对手企业甚至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3.
泄露商业秘密事件是由于企业员工流动产生.部分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往往掌握着一个企业的技术或客户资源.他们离职后如果再次进入同一行业,尤其是在前企业的竞争者那里就业,极有可能使其拥有的资源迁移到新的企业中.他们的出走会带来企业的动荡,如果是跳槽到竞争对手企业甚至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在中国台北,只要过完新年,领完年终奖金,接下来就是“离职潮”了。作为创意总监的我,白天除了忙着新客户开发,在业余时间还要担起心理医生的重任(这方面可能是我在谈判技巧上经验不够,能把好的同事留下来的机会率只有10%左右)。通常我都会收到公司人事部主管热心地e给我的一份关于如何关心员工工作及观察员工离职的《实战手册》。嗯……  相似文献   

5.
臧铯 《浙商》2012,(22):20-20
虽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但是我们也知道“浪子回头金不换”。 欢迎你回来,曾经离职的同事。这是一件企业与员工双赢的事情。离职后再回来的同事,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同时也清楚“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他们曾经爱过又恨过这里,而后选择回归。  相似文献   

6.
心理契约违背与员工离职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深圳市的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心理契约违背程度的个人属性差异和员工离职的心理契约违背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契约违背是导致员工离职的重要原因,其中企业的薪酬、晋升、培训和招聘承诺不能与员工的期望相匹配所产生的心理契约违背是导致员工离职的主要因素,而人际关系恶化对员工离职的影响并不大。  相似文献   

7.
随着PE陷入项目退出与募资双重艰难,PE行业能否继续吸引专业人才正变得越来越微妙。近期,清科集团研究中心对PE/VC基金各层级人员进行最新薪酬绩效调研发现,公司整体平台搭建不足与未来职业发展受到限制成为PE员工跳槽的首要原因,占比36.4%。与此前PE薪酬调研不同的是,基于薪酬不合理引发的员工离职降到14.5%。另有12.7%的受访者认为对企业文化的不认同才是员工离职的主因。  相似文献   

8.
员工离职,并非意味着企业从此不再与之发生联系。重视积累企业的人脉,有选择地定期保持与离职人员的联系,关注他们的发展动向,能够使得离职人员时时感到前任“东家”的关爱与温暖,为企业与外部的合作发展开拓一条新的路径。[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美国<财富>杂志不久前报道了许多企业正面临的窘境:他们发现一个员工离职之后,从找新人到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薪水的1.5倍.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人员的重置成本将更高;而万一离开的是公司高管或关键技术层的核心人才,公司甚至会面临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10.
如何根据新生代员工的群体特征,满足新生代员工的需求,留住新生代员工,成为了S银行温州分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新生代员工群体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离职理论来探究S银行温州分行新生代员工的离职原因,通过对181名新生代离职员工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表明,新生代员工的离职原因主要包括显失公平的薪酬设计、固化的职业生涯管理、行政化的领导风格、过程化的企业文化等方面,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一、企业员工流动的原因 员工流动包括企业内部工作岗位的调换和离职,离职包括:辞职、自动离职、劝退、解雇四种形。  相似文献   

12.
幸宇 《饭店世界》2006,(6):45-45
甲和乙都是新上岗的员工,由于不适应,他们分别向不同的管理人员表达了离职的想法。一位管理人员立即给甲办理了离职手续,甲带着抱怨和不满离开了。另一位管理人员却仔细地询问了乙离职的原因,安慰他的情绪,鼓励他坚持,并且想办法为他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段芳娥 《商业科技》2014,(10):102-103
目前,新生代员工的自动离职是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分析了新生代员工的自动离职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和风险以及新生代员工自动离职的原因,最后为企业进行新生代员工自动离职的管理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企业改革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兴直之基、发展之本。而企业人才的主要获得方式是对员工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并对每个员工的离职过程和原因做好统计。本文主要对企业中的员工管理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徐园媛  梁红 《商场现代化》2006,(32):310-311
现代企业的竞争其实质就是对人才的争夺,员工的主动离职意味着企业会失去竞争优势。本文指出了高科技企业员工主动离职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分析了高科技企业员工主动离职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预防高科技企业员工主动离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胡守超 《市场论坛》2006,(2):157-158
文章从分析知识员工的离职征兆以及给企业带来的危害入手,再分析知识员工离职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如何有效进行知识员工离职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商界》2007,(6)
核心员工对公司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并且在某些方面是不可替代的,一旦离职,将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常常,他们又被称为“公司神牛”。在印度,人们常常把公司里难以轻易替代、不能轻易放弃,甚至千方百计要激发、调动他们积极性的员工,称为“公司神牛”——即核心员工。  相似文献   

18.
人是各种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具有创造力的要素,高素质的核心员工更是如此。企业核心员工通常占到企业总人数的20-30%,创造了企业80%以上的财富和利润,他们是企业的核心和代表,是企业的灵魂和骨干。但同时,核心员工也是人才市场上主要的争夺对象,他们“跳槽”的机会最多、可能性最大,而核心员工一旦空降他乡,还往往会带走其他的核心力量。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往往难以估量。于是,在企业中如何留住核心员工及其优秀团队,是老板们心中一道永恒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晓庄 《商界》2007,(10):78-79
在很多企业对离职员工采取“终身封杀”态度时。也有许多企业在向离职员工挥动橄榄枝。这一看似巨变的枢纽,完全可以掌握在管理者手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的回答,是看员工在何处就业创造的税收更多。倘若私企能人尽其才,不仪员工收入高,而且提供的税收也多,那政府就是小本博利,反赚不赔。从这个意义上说,私企从国企挖人,绝非免费午餐,最终,他们是要以多缴税来补偿政府的员工“跳槽”与政府小本博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