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十七大报告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要求.在当前国际文化竞争中,对外文化贸易逐渐占据主流地位,文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战略性贸易理论对文化贸易的适用性问题,并提出了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促进对外文化贸易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涛 《中国报业》2013,(2):36-3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  相似文献   

3.
贾士卿 《商》2014,(34):92-92
从建党初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文化领导权问题一直非常重视,正是这种重视帮助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革命与建设的一步步胜利。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继续发展需要我党继续保持对文化领导权的掌握,而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对于加强文化领导权来说是一个关键环节。因此,我党各届领导人都不忽视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通过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来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文化建设逐步受到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农村文化工作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农村文化工作步入新一轮的发展阶段,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和较为繁荣的城市文化而言,农村文化建设明显滞后,与农民渴望文化、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相比,农村文化形式单一、内容贫乏,农民文化饥渴问题还比较突出。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大院是唱好农村文化建设小康戏的主角,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先进文化、活跃农民生活的前哨阵地,加强这一阵地建设,应是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性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示,指出文化"软实力"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农村文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与精神动力。由于人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农村经济发展上而忽视了文化的建设,导致农村文化建设出现若干问题,影响新农村建设。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避免问题的扩大,发挥文化的促进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治文化以其独有的特征指导着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政治文化的探索和建设经历了一个成长发展、成熟完善的过程.总结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建设的辉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工作和文化建设的科学理解和正确实践.薪火相传、锲而不舍、继往开来,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文化建设任重而遭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第一次由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部署文化建设与发展。全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深入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与经验,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的召开将为报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11月8日—14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强网”的建设目标,强调“建设利: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并将实现文化强同的建设目标分解成“四项任务”及一系列具体要求。报告中还首次出现了“全民阅凄”、“扫黄打非”、“知识产权保护”等关键词。作为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报业在我国社会主义义化强围建设过程中必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9.
《商》2015,(38)
新时期,文化建设已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国际竞争更大程度上演变为文化的竞争。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不仅是中国新时期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新时期保持党先进性的需要,涉及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巩固的重大问题,新时期伟大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一定要理清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内容,把握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特征,探寻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路径意义。我们要不断提高文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不断进取,坚持不懈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祖磊  陈乾坤 《消费导刊》2009,(24):226-226
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加强文化建设,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客观要求,是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体现,是我党多年的经验总结,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必须加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现代化事业的未来发展蓝图,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在推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高校思政教育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养人才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未来还需要从优化思政课堂模式、深挖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变革人才培养方式方面采取进一步的改进措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一份有关文化改革发展与繁荣之战略抉择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3.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是人类社会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文化与社会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两个环节,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经济高速发展相对应的是社会进入了转型阶段,同时在文化层面也出现了众多的文化冲突、文化认同。认真对待并研究文化层面的这些变化,探索文化领域发展、建设和创新的新路径,有利于和谐文化的构建,而和谐文化会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这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燕 《商场现代化》2008,(5):333-333
<正>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地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问题。我们的企业文化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在十七大精神的鼓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最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重大部署,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化的高度重视。当前,群众文化已发展成为当代文化的几种重要形态之一,它是我国文化中一种独具特性的新兴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7.
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一直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党章中也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新时期,我们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践行党章,保持党的先进性,谱写新时期先进文化的新篇章,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8.
董涛 《中国电子商务》2014,(10):272-272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文化是广大人们群众的精神支柱。党的十八大,为全国人民描绘了一个构建小康社会的蓝图。因此,要想大力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就需要加大对于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从而全面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这就要求我国的文化工作者,对党的十八大报告做全面、细致的理解和解读,努力做好文化建设工作。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文化建设的内容进行解析,提出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吴红杏 《消费导刊》2009,(22):239-239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总要求,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本文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该采取的策略作了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把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中通盘考虑,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注入了新活力。企业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集中体现企业的主体价值和精神风貌,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广泛而深远的,是企业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重要的软实力。本文作者结合十八大报告中所阐述的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立足本企业多年的工作实践,对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和成效进行了梳理,并对该公司在新形势下如何通过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