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锐 《经济论坛》2010,(12):145-147
"新疆喀什经济特区"是国家在新疆乃至西部地区正式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其相关研究可以促进喀什及新疆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新疆喀什经济特区"的区域概况、政策、区位、自然资源与生产要素、产业基础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本区域的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作为改革先行者,经济特区在深化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出发,对1979—2020年深圳、珠海、厦门、海南和汕头5个经济特区的发展效率进行测算,通过比较中国早期经济特区发展效率,对各具特色及时代特征的5个经济特区40年来差异化发展以及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历史经验并结合深化改革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下的新契机,对新时代经济特区发展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鲁兵  徐冰 《经济前沿》2004,(1):37-40
文章认为,依靠政策和体制优势,海南曾创造了建省办特区的辉煌。但实需要对经济特区予以重新定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经济特区的发展已经出现了新的转折点。由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初期发展极具中国特色,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特区必须按照国际化的规范,即按照世界特殊经济区的通常模式重新规范我国经济特区的功能和作用,由“中国”经济特区向“世界”经济特区转型,这也是海南特区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2000年9月13-15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海南、深圳、厦门、珠海、汕头五个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在深圳联合举办了“经济特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这是在中国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之际,由国务院直接组织召开的,志在总结改革开放基本经验,探讨经济特区如何增创新优势,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系列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大型学术会议,现就研讨会上的主要观点归纳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论经济特区的重新规范朱崇实翁君奕(厦门大学)中国的经济特区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但是十七年来对经济特区的争议却始终没有停止过,虽然争议的内容有所变化,即从初期的“制度性质问题”,到当前的是否有悖于“市场经济的平等竞争”的原则,以及“不利于缩小地区间的...  相似文献   

6.
罗海平 《经济论坛》2011,(4):124-126
深圳经济特区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奇迹。"深圳奇迹"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论述了五点:先天的区位优势以及"先行先试"的政治优势形成的内外"势差",为深圳"外引内联"的实现创造了条件;FDI和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促成了深圳超常规发展;同时具备"后发优势"和"先行优势"引发了深圳强大的区域学习与追赶效应;深圳等经济特区拥有特殊的制度装置;强大而顽强的特区自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作为全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珠海经济特区和其它特区一起,勇敢地担负起了改革开放“试验田”和“示范窗口”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8.
李惠武 《广东经济》2011,(10):14-16
作为改革开放之后首批全国四个经济特区之一的汕头,今年迎来了"而立"之年。30年来,汕头特区在党中央、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尤其是粤东地区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特区干部群众的奋发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事业建设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这些成绩,既体现在其自身经济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体现在其对全省发展的贡献上;  相似文献   

9.
世界经济特区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卢进勇近年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不断地设立和发展各种类型的经济特区,这已成为一种新的世界经济现象,已经并将继续对国别经济、区域经济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经济特区的数量增长迅速由于许多国家政...  相似文献   

10.
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等经济特区正式成立。25年前深圳这座昔日边陲小镇仅有3万人口,两三条街道,今天巳发展成为拥有600万常住人口,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25年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25%,堪称是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1.
何成颖 《生产力研究》1994,(2):19-21,29
市场经济下特区经济模式的选择何成颖一、对特区现行经济模式的评价我国经济特区是借鉴世界经济特区的经验创办的,世界经济特区的经济模式众多,特色迥异,但是根据其经济活动的基本特点,大致可以分为自由贸易型、出口加工型和综合型三种主要类型。自由贸易型以减免税为...  相似文献   

12.
从1978到1988年,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一直分管和具体负责经济特区工作,是创办经济特区的重要组织领导者、积极推动者和组织实施者,积极推进特区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完善,被称誉为我国经济特区建设的总工程师。甘当经济特区的探路者  相似文献   

13.
杜强 《发展研究》1991,(7):13-17,48
对经济特区进行宏观管理,是设立经济特区的国家和地区的共性。然而,迄今为止,世界经济性特区究竟如何才能较佳实现宏观管理却没有固定的理论模式可循。主要原因是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特区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差异所致。这种差异包括特区的具体发展模式,特区所在国或地区的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经济发展阶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特区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特区的地理位置等。  相似文献   

14.
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是经济特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问题,80年代这个问题曾经是讨论的热点。只有认真研究前10年的发展模式,选择好的发展模式,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特区的发展战略目标。对80年代我国经济特区模式的评价我国经济特区是借鉴世界经济特区的经验创办的。世界经济特区按其功能可分为四种模式: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践标志,始于1980年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四个经济特区。15年间,特区建设已完成初创、探索阶段并进入成型、发展阶段。经济特区适应了当代各国经济国际化和对外开放的大趋势,从而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十五年间,五个经济特区(加上1989年设立的海南省经济特区)已经成为中国最富活力、发展速度最快、市场经济程度最高的经济区域。今天的经济特区,在国内已被视作中国走向经济现代化的“示范区”和“试验场”,也成为国际社会观察当代中国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6.
我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地区性比较崔瑾,江心宁,程明红一、涉外税收存在的问题税收作为国家管理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其优惠政策体现了国家的政治经济目的。1979年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下的中国为了开辟出一条对外开放的新路,决定开办经济特区。为了在经济特区内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践标志,始于1980年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四个经济特区。15年间,特区建设已完成初创、探索阶段并进入成型、发展阶段。经济特区适应了当代各国经济国际化和对外开放的大趋势,从而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十五年间,五个经济特区(加上1989年设立  相似文献   

18.
《广东经济》2008,(11):50-51
珠海是我国南方的一个海滨城市和经济特区。1953年建县,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下辖香洲、斗门、金湾3个行政区。珠海是我国重要的口岸城市。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的中国再一次进行了经济发展重大战略的调整──开发西部地区。这是在继20世纪80年代初以建立经济特区,探索中国经济现代化之路和90年代初浦东开发开放,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之后的第三个战略举措。今天的西部开发战略无论与特区设立还是与浦东的开发开放相比,显然具有不同的内在原因和客观背景。经济特区的设立是对不同于传统经济体制的试验与探索,因此,经济特区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先锋,在改革中寻求经济现代化之路,其基本的任务是为全国经济建设提供体制参照;浦东开发开放与经济特区设立相比,有了更多的“区域”…  相似文献   

20.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特区顺应改革开放的大趋势,参照当代世界经济特区发展模式,在基础比较薄弱的起点上建立起青一色、外向型的综合性经济特区,1991年五个经济特区固定资产累计达1000多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进出口额196.7亿美元,占全国贸易额的14.5%。引进项目1.5万个,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00亿美元。更具重要意义的是,经济特区在探索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是我国构筑高效能政府宏观管理体制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