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商务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卖难”应对工作机制。通知指出,由于我国“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长期存在,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卖难“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是信息引导的经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健全重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和完善农产品信息统计发布制度。国务院《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提出,强化产销信息引导,加强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机制。那么,信息的价值在哪里,信息怎样才能采集得准确,信息发布能够促进市场稳定吗?这篇访谈或许会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开拓市场需要系统营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 ,农产品卖难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瓶颈”。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不仅要为农产品买卖提供一个交易的场所 ,更重要的是积极开展农产品的整体市场营销 ,解决农产品生产中信息不灵、流通中渠道不畅、市场上产品竞争力弱等问题 ,正确引导农民树立现代市场观念 ,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农产品的生产经营 ,从根本上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使千家万户生产的产品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要求 ,从而使农产品顺利地从田间、山头走向市场 ,实现农产品的商品化 ,提高农产品的市场适销率。一、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解决农产品的卖难问题 ,不能等到农产品…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稳步提高,农业和宏观经济的互动性、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也在日渐增强。但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还不够健全,基础设施总体薄弱,信息不对称,产销组织化低等问题还很突出。鲜活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部分地区出现买难、卖难现象,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改革农产品流通体系,尽快推进完善我国农产品市场,已成为当前农产品流通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农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全面提升,已步入农业大省行列。主要农产品如粮食、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产量在全国位居前列,但农产品市场流通不畅,加工增值转化率低,品牌效应尚未形成等问题还严重制约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卖难仍然存在。尤其是这几年,在中央对农业的关怀下,我省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业生产形势很好,各种农产品产量增幅较快,农产品卖难进一步加剧。全面提升我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是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要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除了在农产品提质、加工和流通等方面下功夫外,搭建农产品交易平台,对于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行品牌宣传活动等将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结构性卖难"问题凸出、零售终端"买难"现象严重,是农产品流通效率不高的重要表现。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必须尽快完善流通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并不断提升流通主体组织化程度和流通体系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青州市围绕加快发展市场农业,全面实施“主体多元化、市场网络化、农业产业化、调控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的战略。主要做法:(1)进一步强化农户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发展壮大村级合作、个体私营等多种经济成分,培育农村市场主体。(2)大力发展农产品销售市场、农村市场中介组织和“无形市场”,加快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健全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3)确立主导产业和产品,大力兴办龙头企业,搞好企业商品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4)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建立粮食风险基金和粮食储备体系,调控和引导农业经济活动,减轻农民负担,建立和完善农业宏观调控体系。(5)建立市、乡、村、农户四级服务体系建设,搞好产前信息、产中科技、产后流通三个服务,促进农业服务社会化。  相似文献   

8.
一、农村经济协会的四大功能 (一)协会促进农产品“卖难”问题的有效解决 表现一:通过协会之间及协会与农户之间的大联合,为农户提供组织货源、包装加工及产品市场营销引导等服务活动,极大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表现二:拓宽了农产品销售领域。  相似文献   

9.
发改委日前印发《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指出,将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投入增长稳定机制,健全农业补贴制度和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同时,还要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加快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交易规范的全国性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规范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充分发挥引导生产、稳定市场、规避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着力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詹武一、对农产品“卖难”“卖难”大波动的规律性认识近10年来,农产品先后出现两次“卖难”的情况,一次是1982—1984年,一次是1989—1992年。1985—1988年又出现“买难”与“...  相似文献   

11.
近来,江苏省各地政府、各类企业积极出手,探索开展农超对接、流通创新,突破农产品“卖难”“买贵”怪圈,取得较好成效。破解“卖难”“买贵”,减少中间环节很重要,但减少不等于取消,关键是按市场规律科学合理分工,创新优化农产品流通环节,提高产销衔接比例,完善链条,更好地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的必要性———是农产品商品化、市场化的内在必然要求。现今从国内市场来看,农产品早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农产品“卖难”一直是困扰各地政府的一大难题。表面上看是农产品过剩,实际是结构不合理,质量不过关,流通渠道不畅,市场信息不灵等原因所致。同样的产品,品种优、质量好、包装精美的不但没有“卖难”,反而供不应求。如福建漳州的“八卦”芦柑、陕西洋县的“张骞”、浙江衢州“一品红”柑橘、深圳“晨园”蔬菜等就是很好的例证。这充分说明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潜力是很大的,关键在于农产品的市…  相似文献   

13.
丹军 《农业经济问题》1993,14(12):15-22
80年代,我国农产品市场曾数度出现大规模的“买难”和“卖难”,进入90年代,大宗农产品市场已连续数年出现供给压力过大的卖方市场,如何准确地估计我国农产品市场的状况以及未来的走向是目前众多专家学者和决策者们所密切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信部、财政部、铁道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商务部等12个部门不久前发布一份通知,要求发挥骨干企业积极作用,健全和完善政府对大宗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和机制。根据12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发挥骨干企业积极作用健全和完善政府对大宗农产品市场调控  相似文献   

15.
正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由来已久,在当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提高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能力,依靠数据信息"导航灯"作用,及时释放能够引导生产与市场预期的农产品供求信息,引导农民转方式、调结构显得尤为重要。农业部信息中心推动建立的部省联动的农业信息分析预警机制,信息中心体系扛起的农业信息分析预警这面大旗,在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引导市场平稳运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刊梳理了近年来农业部信息中心在分析预警方面的工作,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买卖鸡蛋,不是论斤或数个儿,就是按盘或按箱,多少年来这种买卖形式没有什么变化。可这两年鸡蛋不知怎么了,身价一落千丈。于是,有人想出了点子,将鸡蛋进行三卖:一是把蛋黄蛋清分开卖;二是在每个鸡蛋上都贴上“出生”日期,以示新鲜程度,按“出生”时间长短论价;三是将来自乡村的“土鸡蛋”贴上标签,以示“身份”。这三招一出,鸡蛋不仅好卖,而且卖出了“身价”,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看来,当前一些农产品价格低迷,市场卖难故然有许多客观因素,但经营者市场意识不强,不善于揣摩并发现新的消费需求,习惯于凭经验做买卖,不能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我国农产品“卖难”问题现状,通过对我国农产品卖难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农产品“卖难”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国鲜活农产品卖难问题突出,相继出现了西瓜、芹菜、胡萝卜、香蕉卖难等农产品滞销现象,农民损失巨大。出现鲜活农产品卖难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微观上看,许多农民都是“看去年市场,种今年庄稼”,往往导致供大于求。从宏观上看,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导致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无法实现全国大流通,出现了严重的区域性卖难问题。  相似文献   

19.
章胜勇  李崇光 《农业经济》2007,(9):80-80,F0003
近年来我国农村出现的农产品“卖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增收,其主要原因是农产品品质不高、缺乏特色,市场竞争力不强。而农产品地理标志则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难题。本文从地理标志的含义和特征出发,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如何有效保护和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农产品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将会进一步激烈,农产品卖难现象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民的食物消费结构将逐步从温饱趋向营养和健康,名特优新稀农产品市场将会更加紧俏。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