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障婴幼儿喂养 请年轻妈妈放缓外出打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些新妈妈在孩子不足半岁,甚至孩子刚刚出生一个月就出门打工了!”在某市日前召开的“健康宝贝课堂热线”大型公益活动的年度工作会议上,这句话使与会代表触动颇深。  相似文献   

2.
晚上9时,医院外科3号病房里新来了一位小病人。小病人是个四五岁的女孩。女孩的胫骨、腓骨骨折,在当地做了简单的固定包扎后被连夜送到了市医院,留下来陪着她的是她的母亲。大概因为是夜里,医院又没有空床,孩子就躺在担架上放在病房冰冷的地板上。孩子的小脸煞白,那位母亲一直用自己的大手握着孩子的小手,跪在孩子的身边,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孩子的脸。“妈妈,给我包扎的叔叔说过几天就好了.是不是?”“是!”母亲的脸上竟然挂着慈爱的笑,好像很轻松的样子。“妈妈,那要过几天?”孩子的声音很小。“用不了几天,孩子。”孩子没有说话,闭上眼…  相似文献   

3.
平和美韵     
懵懵懂懂的我首先知道的是“和平”,无论是街头巷尾的标语还是父母给买的小人书中。长大了也渐渐懂了:和平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但你听过“平和”吗?那,我告诉你:平和不但也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同时更是一种潜在的独特的意韵。在福建漳州就有这么一群人,把他们内心的平和的意韵融灌到了生养他们的那片热土,并为其取名平和县。  相似文献   

4.
沉淀的爱     
儿子今年四岁,虎头虎脑的,会扭身歌敢放炮,泥土里勇往直前,是个机又勇敢的小男孩。 我和妻都在农村基层信用社工作,远离家门又不在一起,加之儿子年龄又太小,没法带在身边,所以一直由母亲在家代管。 谁的孩子谁爱,尤其当母亲的更甚,每次约定回家她都给我们的儿子把吃的、用的带很多,可飞扑过来的儿子喊的一定是“奶奶”,而后才是紧跟改称为“妈妈”。每每如此,妻都是泪汪汪的把儿子紧抱在怀里,总说我们欠儿子的太多太多。 前两年儿子小,走也好,回来也罢,父母牵挂是牵挂,但儿子是不会缠人的。慢慢长大一点,就知道我们出门上班意味着长时间的离别,闹得不行要跟。只好在每次走的时候,先让父母  相似文献   

5.
小幽默     
一天早晨,七岁的女儿正准备去上学,妈妈来到女儿房间一看,发现床上的被子和枕头都东倒西歪的,妈妈不满地对女儿说:“乖女儿,你房间收拾好了?”  相似文献   

6.
奇迹的另一写法是爱一个听力为零的女孩,能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口型,“听”、“说”两门语言,并考入武汉市重点高中。18岁的汉阳女孩刘轶目前在武汉三中高一年级就读。八个月大时被诊断为药物性耳聋,听力为零。刘轶3岁时,其父母大胆设想:失聪的女儿能不能用“看”来聆听世界?于是,在康复治疗的同时,刘轶的母亲吕红开始教女儿看口型认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教“我”字时,吕红念了几百遍,女儿还是不明白,母女二人又急又累,抱头痛哭。但是,吕红没有放弃,她把家中所有物品贴了纸条,教女儿认字。7岁时,刘轶已认识两千多个汉字,也学会了拼音。此时,刘轶父母将女儿送入普通小学,通过看老师口型听课,与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刘轶初三时,各门功课都非常优秀,凭实力考入武汉三中就读。在最近的一次大考中,刘轶名列班级第八,捧着成绩单,刘轶的妈妈吕红泪如雨下———这不能证明刘轶多么优秀,但能证明作为残疾人,刘轶已经融入了普通生活。如果这算一个奇迹的话,吕红说,奇迹的另一个写法,应该是爱。  相似文献   

7.
近日热炒的“封杀王老吉”事件,捎带手儿的把两种王老吉不同身份曝光人前。“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当年将易拉罐王老吉“嫁给”加多宝的广州药业如今却有点儿“上火”——眼瞅着“嫁出去的女儿”名利双收,自己却只能守着利乐包王老吉,借光吃点儿残羹冷炙。  相似文献   

8.
很多家长都会有这种感觉:孩子今儿个向自己要钱,明儿个也向自己要钱,买这买那,每月一个孩子的生活花销比父母两个人的还多。孩子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在于不知父母挣钱的艰辛,因此,家庭理财,不妨让孩子也来参与。 向孩子讲明钱来之不易   作为家长,不要把挣回的钱往家里一锁了之,要告诉孩子这些钱来之不易,使孩子知道珍惜钱。笔者熟悉一位女士,她领回工资后,都要向 8岁的儿子讲自己一个月如何风里来雨里去地跑,如何在车间从早站到晚,腰酸腿疼才挣来 300多元钱。她的儿子从不随便向母亲要钱,每次必须花钱时,买了东西都要向母亲…  相似文献   

9.
上户先上环     
“上户先上环”在最近成为了热门话题。许多初为人父人母的夫妇,在喜悦地去为自家小孩上户口时都被突然泼一盆冷水——“上环了吗?没上环就不给上户口。”这几年,媒体也报道过各地“上环才上户”的新闻,比如广东珠海、湖北武汉等等。在一些地方甚至还会因此而罚款。许多父母们都感到非常不解的是,自己明明就没超生,为什么户政科的事情,却被卡在了计生办,最后还得去医院做个上环手术。而即使没上环就成功上户,孩子要上学时,可能还会碰到上环要求。虽然上环是世卫组织肯定的避孕方式,但是并无突出优势,只算县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10.
<正>女儿10岁那年夏天的傍晚,她一个人孤零零地趴在家门口的台阶上,就着昏暗的路灯,低着个小脑袋,握着一支铅笔在拼命地写啊写。"妈妈,你去哪儿了?"看着女儿眼泪鼻涕一大把,我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抱着女儿,很想把她揉进我的心里去。因为在衢江区莲花信用社上班,孩子也放在这边的乡下上学,信用社每天下午4点30下班,基本上小孩放学到家,我也到家了,所以从一年级开始,我就让她  相似文献   

11.
近日出版的《食品真相大揭秘》一书大为畅销,风靡全日本。该书的作者安部司从事食品添加剂工作20多年,人称“添加剂活辞典”、“食品添加剂之神”。他不仅熟知各种添加剂的作用和用法,并亲眼见证了食品加工生产的“幕后”。他曾受食品加工厂委托,用二三十种添加剂把黏糊糊的废肉制成好吃的肉丸。该产品上市后,大受孩子和妈妈的欢迎,销售很好。他一度为此骄傲,而当他亲眼见到自己的女儿也在吃这种肉丸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吴娟 《致富之友》2005,(10):51-51
“自有小家庭制以来,孩子的地位顿形提高。以前的‘孝子’是孝顺其父母之子,今之所谓‘孝子’乃是孝顺其孩子之父母。孩子是一家之主,父母都要孝他!”这是著名理论家、散文家梁实秋先生写《孩子》文中的一段话。是作者对现代社会父母与孩子间的“新型”关系进行地善意讽刺。现如今一家一个孩子,孩子是家庭中的唯一,没有孩子的家好像是一株不结果的树,是一种缺憾,这也难怪学者说,孩子是一家之主,父母都要孝他、爱他、顺着他,以至于一些家长错把溺爱当真爱。  相似文献   

13.
无悔农经人     
我是农民的女儿,深知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所以孩提时我的梦想就是“鲤鱼跳‘农’门”,改变靠天吃饭的命运。可是中考结束后,我却收到了农业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相似文献   

14.
<正>宝贝,晚上随手翻看旧书,发现你几年前写给妈妈的便条,突然发觉这些年忙于工作却忽略了你,妈妈很是愧疚。一转眼你都已经十岁了,而妈妈却因为工作,很少和你在一起,错过了太多太多你成长过程中的瞬间和经历,妈妈感觉非常遗憾。可是,宝贝,你不要怪妈妈,因为还有太多的人需要我们。你知道吗,在我们联社三百多员工中就有二百多名女职工,这其中有太多和我一样的妈妈,她们  相似文献   

15.
@究竟怎么读     
如今,上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一部分。只要上网,就会经常与@打交道,可是有很多人却不知道它究竟怎么读。有人读“圈a”,有人读“长尾巴a。虽然不知道@这个符号怎么读,代表什么意思,并不影响收发电子邮件,但是要告诉别人你的电子信箱地址毕竟不便顺利表达出来。其实,@是有自己的读音和意义的。@的读音是“艾特”,你甚至可以把它幽默地读作“爱他(她)”,即英文单词“at”,是“在……”的意思。@究竟怎么读  相似文献   

16.
威信,乃衡量一个人影响力的一项指标,人皆求之。特别是一个领导者,都希望自己有威信,尤其是新上任的领导,树立威信之心更为迫切。于是,便有了“新官上任三把火”之说。的确,有的新官“三把火”烧到点子上,“烧”出了自己的威信,人皆服之,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然而,有的新官“三把火”却烧歪了,非但没有“烧”出好效果,反而把自己“烧”得焦头烂额,威信扫地。这些人的威信是这样树的:一靠权利逞威。刚一上任,就利用手中的权力搞一言九鼎,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撤人换人,培植亲信,形成帮派势力。二用“政绩”显威。在工作上…  相似文献   

17.
伤逝     
王蕾 《浙江林业》2009,(5):41-41
“布谷谷……布谷谷……”周六一大早,我父母就被阵阵鸟叫声吵醒,听似不像平时的欢叫声,是出了什么事?跑去窗台一看,刚出生不久的小鸟死了,鸟妈妈不见了,鸟爸爸房前屋后的飞旋、哀叫,它在呼唤自己的伴侣,又像在为小鸟悲泣。  相似文献   

18.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经常反思,如何引导孩子逐步成为一个热爱学习,独立、负责。善于与他人合作,并有生存能力的人。这可以说是天下最复杂的工作.也是最需要进行培训的工作。我们目前的家庭教育做得究竟怎样呢?尽管我们已经尽心尽力了,并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但并不等于说我们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我从一所行政管理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小山镇从事农经工作。虽然我不知农经具体是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可我知道我又回到了“农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多么希望我能跃人“龙门”,而现实却将我的梦击得粉碎。  相似文献   

20.
《农村工作通讯》2011,(21):39-39
目前,北京大学公布了2012学年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生遴选条件,“不孝敬父母”名列“不得推荐”的第一条。不少学生认为“孝敬父母”的标准难以界定,学校也很难评判,甚至就有家长表示,孩子学习好,能考上北大便是最大的孝顺。有网友指出,“对自己再不孝的孩子,父母也几乎不可能予以指认,何况是面对推荐北大的选择。”但有老师表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有问题的学生在公示期内自然会被揭发。还有校长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