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异化劳动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核心概念,马克思在文中用通过异化劳动的分析,从本质上分析了人与劳动产品、人与人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开端。本文对"异化劳动"人学思想内容进行简要论述,希望能为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学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变得更加深刻且具有了更加复杂的形式.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思想中的逻辑归宿和价值诉求.在当代中国,宏观层面上人的异化加深,微观层面上许多资本主义社会也存在同样的异化现象.以马克思本人早期对于人的异化和劳动异化的论述为主,通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有助于我们在现代性的困...  相似文献   

3.
顾晓兰 《商》2013,(7):245-245
异化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和个人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无法逃离日常生活,就等于我们无法逃离异化本身。本文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基础分别从经济、政治、科技、人与人的关系等四个领域描述了异化现象,寻求途径实现异化的扬弃,使个人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4.
陶侃 《消费导刊》2013,(8):196-19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一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著作。《手稿》的发现和发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引起了强烈的学术震动。是马克思主义很为经典的一部,这里面重点的突出了异化劳动的理论,作者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及思考,结合相关赍料发现对异化概念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对探究《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希望做出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5.
李欢 《商场现代化》2012,(21):332-333
伴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工商业活动和经济生活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拜物教"、"物化"等现象日益普遍,甚至深入到人类思想文化和精神心灵中去,造成更为严重深远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发达工业社会和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异化"及其所造成的人文精神缺失的批判性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这一问题,并积极探究扬弃这一异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通过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劳动关系的研究,提出异化劳动这一崭新概念,并通过这一视阈把握人的自我异化与阶级之间以及私有财产的关系。生活在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弗洛姆则在继承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上,从心理异化、全面异化等视角进行探究。在研究方法和异化理论方面都进行了发展,提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异化在本质是人的自我异化,探寻使社会克服异化走向健全的有效路径,至今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商》2016,(12)
对异化思想的发展,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成果,是他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把钥匙。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历史发展经验的科学揭示,借助异化对社会发展现实的批判,从人的实践出发对异化的内涵、根源、扬弃等方面做了科学的解答。  相似文献   

8.
《商》2015,(28):122-124
在马尔库塞所写的诸多著作中,体现着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关于他的人道主义精神的来源和马克思《手稿》中体现的人本主义思想是密不可分的,本人站在马尔库塞的视域中,阐述了马尔库塞对劳动概念的认识、进而深入到异化劳动思想的认识、最终到马克思《手稿》的异化思想与启蒙思想的融合,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马尔库塞和马克思的人本主义精神的导向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9.
《商》2015,(27)
20世纪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科学的道路上,一生都在追求个人自由和政治思想自由。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他一心希望科学造福于人类,把科学视为人类争取自由的工具,但他却深刻体会到科学技术在战争中所造成的巨大破坏,科学异化所带来的危险性有多大。本文就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来试论爱因斯坦的科学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0.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透过异化劳动的现象揭露批判了资本家无情剥削无产者的本质,进而分析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基础,主要阐述什么是异化及异化劳动的具体内容,通过对具体内容分析,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分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当下发展的启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有利于增强人的主体意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大力发展生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奋进。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梳理异化理论的来源,阐述了黑格尔精神现象的异化理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的异化消费理论和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消费理论,以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西方的消费方式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了这种消费方式产生的异化的后果即导致经济方面的危机、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对外战争的问题以及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束缚,揭示了异化消费现象对人自身和自然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消费异化     
蔡东  吴涛 《商场现代化》2009,(25):49-50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领域快速的扩展使消费变得多元化。因此消费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家们当初提出的"异化"概念也由当时的商品生产领域延伸到了消费领域,我们称之为消费异化。也就是说在当今的消费的多元化的发展中商家利用各种宣传手段给消费者造成了巨大的幻觉和盲目的消费观,以至于消费者在自由支配自己的财产享受快乐的同时却不知道已经沦为了消费的奴隶,在这种盲目而失控的消费活动中,消费主体被异化了,即:人创造了生产和消费但是生产和消费反过来却从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人的发展,人论为了被动方,人在消费中迷失了自我,进而导致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造成了阻碍。因此,对生活中消费异化现象进行积极的扬弃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相似文献   

1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为《手稿》是马克思的一本重要的著作,《手稿》包含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包含着新的世界观的雏形,是一本经济学著作。其中,异化劳动理论作为《手稿》中的核心理论,是马克思在形成其科学世界观过程中富有成效的探索,它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就异化劳动理论的作用、地位及意义这几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劳动为物质世界创造了巨大财富,人类通过劳动,使整个物质世界不停地积累与发展。但是,人类在利用劳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却也产生了种种困惑。本文将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表现形式出发,发掘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从而进一步探讨异化劳动对我国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核心的问题。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旨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奴役劳动、它物统治人等种种弊端而阐述扬弃异从而构建一个人与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对象化的知识力量。然而,作为人类肢体的延伸的技术在当今世界却加深了人类的异化。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关于社会关系的异化,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表现出了不同形态,体现为社会关系的分离、冷漠与主体意识的衰弱。认识、正视并力图调控这一现象是当代科技发展与科学技术学研究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7.
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生活中各方面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行为,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塑造期,还不成熟,极易受到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形成错误的消费观,消费发生异化.在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理论的指引下,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消费异化现象,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于淼 《中国科技财富》2010,(12):384-384
高科技异化是一种现象,与其说是科技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如说是其延伸和发展。本文分别阐述异化、劳动异化、科技异化与高科技异化的概念,来更好的认识和理解高科技异化。  相似文献   

19.
《商》2016,(3)
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加快,也促进了人类生活的变化。但是,因为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全面渗透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也因为科技异化的影响也产生了较多的负面影响,本文从科学技术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了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并提出了解决科技异化对生态危机影响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吸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异化"思想的基础上,结合19世纪欧洲工人阶级的现实状况,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提出了劳动异化的观点,并在《资本论》中对他的"异化"思想进行改良与发展。而《资本论》第一卷中所提到的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则同样是马克思对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下异常社会关系的批判。"劳动的异化"和"商品的拜物教性质"二者虽产生时间不同,马克思对于两者的论述的方式也有较大的差异,但二者都对以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底色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了精准的概括。本文将聚焦商品拜物教与劳动异化的双向关联,第一部分从商品拜物教对劳动特质的影响与商品价值的实现对劳动异化呼唤的视角论述商品拜物教对异化劳动的刺激,指出商品拜物教作为一种经济意识形态在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中对劳动特质全面异化的影响,商品价值实现规律同样也在商品拜物教下加剧着劳动异化程度。第二部分将商品拜物教作为研究的因变量,在具体历史时空下,着重论述了商品拜物教在劳动异化程度加剧下向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的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