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关于财政自给能力的若干思考——以河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地方财政缺乏自给能力是分税制下各级地方政府自有财力小于事权的表现。在主体税种收入占地方税收和财政收入比重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主体税种收入在政府间的分配比例与财政自给能力正相关,财政职能在政府间分解的多少与财政自给能力负相关。因而增强河南各级财政自给能力必须把税种特别是主体税种在政府间合理划分以及政府职能在各级财政间科学界定。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市级财政分税制自建立以来历经两次调整,各级财政仍缺乏自给能力。在主体税种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主体税种在政府间的分配比例与财政自给能力正相关,财政职能在政府间分解多少与财政自给能力负相关。因而,增强河南财政自给能力要把主体税种和政府职能在政府间科学划分,辅以预算外资金转入预算内管理、中央下放税收立法权和取消乡级政府。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财政自给能力均显不足且依次递减,但中央转移支付总体上并未实现与各地区的财政自给能力的负相关关系。地方上解与区域财政自给能力负相关性较强,但应予以适当调整。税收返还降低了中央转移支付与区域财政自给能力的负相关性,应适时取消。一般性转移支付与区域财政自给能力的负相关性最强,应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专项转移支付有较强的负相关性,应不断缩小规模。  相似文献   

4.
洪江 《地方财政研究》2008,(9):13-17,20
中央通过分税制改革掌握了绝对的收入管理权限,致使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自给能力都发生了逆转变化。地方政府为了应对这一变化开始脱离正常的轨道寻求其它出路。因此,分税制改革的实质便演变成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变相博弈。目前只有通过调整收入管理权限、改进省以下财政体制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才能使博弈步入正常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市级分税制自建立以来历经三次调整,各级财政自给能力高低的状况没有改变。由于各税种收入在政府间的分配比例与财政自给能力正相关,财政职能在政府间分解多少与财政自给能力负相关。因而,实现河南各级财政自给能力均等化,就必须在减少政府层次的基础上,把税种和政府职能在地方各级政府间科学划分,提高河南省级政府商品税和所得税的税收比重,增加省级财政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相似文献   

6.
通过规范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说明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提高地方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有助于提高地方财政自给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获得通过完善分税制和优化地方财政结构以提高地方财政自给能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政一直存在巨大的收支缺口,诸多因素的推动形成了"土地财政"模式。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通过1991~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与当前财税体制的关系加以实证分析,得出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与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成反比的结论。短期看应该规范土地财政收入的收支、加强监管;长期看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完善土地出让金制度,彻底扭转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偏好,构建地方政府稳健的"税收财政"模式,根本转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9年-2019年30个省(市、自治区)数据为基础,以双固定面板模型为基准回归,利用调节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对政府引导基金、地方财政差异和区域创新水平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总体上政府引导基金有效提高了区域创新水平且地方财政差异在政府引导基金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效应,随着地方财政自给能力或政府创新偏好的增强,政府引导基金提升区域创新水平的力度也会增强;(2)该正向调节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财政自给能力的调节效应在东中部不显著,在西部显著,政府创新偏好在东部显著,在中西部不显著;(3)该正向调节效应具有非线性特征,地方财政自给能力和政府创新偏好各自存在单门槛效应,只有二者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区域创新推动作用.同时,还发现位于引导基金高创新效用区间的省份大都集中在东部,少数在中部,政府引导基金没有改善区域创新极化发展现状.对此,本文提出要因地制宜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区域创新推动作用、完善财政科技支出转移支付及加强财政与其他部门的协同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河南省市县级财政收入规模和质量、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与各级财政自给能力变化的角度,准确度量了三次分税制调整对河南各级财政收入能力的影响,并就如何提高各级财政收入能力和实现各级财政自给能力均等化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综述 Canfei指出1994年我国分税制改革通过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职责与权力,扩大了地方政府对自有财力的支配权限和对地方经济事务的管理权限,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国家财政能力薄弱的状况,增加了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Knight和Shi指出,我国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较为充分地赋予地方政府支配本地财政收入的权力,还将各种投资项目的审批权和制定本地发展战略等方面的资源配置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拥有很大的自主收支权。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这标志着我国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开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省以下财政体制是国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对地方财政体制的贯彻和延伸。我国省以下财政体制框架是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背景下,地方各级政府参照中央与省级政府的分税模式形成的。现行财政体制提高了“两个比重”,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但是,由于省以下财政体制过渡色彩浓重,缺乏精细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地方财政研究》2006,(1):F0003-F0003
年份 中央 地方(省及以下) 本级财政收人 (亿元) 本级财政支出 (亿元) 自给能力 (%) 本级财政收入 (亿元) 本级财政支出 (亿元) 自给能力 (%) 1980 284 .45 666 .81 0 .43 875 .48 562.02 1 .56 1985 769 .63 795 .25 0 .97 1235.19 l209.0() 1 .02 1990 992 .42 1004 .47 0 .9  相似文献   

13.
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是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大调整,扩大县级财政自主权的效果取决于地方政府之间事权和财权的划分。河南省直管县体制运行效果并不理想,第1批5个试点县市的财政自给能力和人均财政收入占全省县级人均财政收入之比仍然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这与河南省市县财政体制转换过程中实行的“保存量、调增量”这一维护市县既得利益的改革策略有关。扩大县级财政自主权,应比照省市财政关系重新界定省级财政与县级财政的收支范围,并建立省对县的激励性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4.
山区乡镇财政自给能力与非山区乡镇存在较大差距。原因在于受先天条件的特殊性和思想观念滞后的制约,一些山区乡镇经济发展的起点低、速度慢;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刚性约束和财政体制的不完善,使其缺乏培植财源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财力增长乏力。因此,应当规范地方财政支出管理,加强财政性资金的合理使用,完善财政体制设计,为山区乡镇加强财源建设、提高财政自给能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原则而言,"财权与事权统一"或者"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提法都比较笼统。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逻辑应为:在明确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和支出责任的基础上,匹配相应的财力,财权作为财力的基础。此外,应逐渐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自治权,与财力共同形成"财政共治力",以满足其公共服务职责的需要,完成支出责任。因此,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新原则为"明确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和支出责任,支出责任与财政共治力匹配"。  相似文献   

16.
按照政府权力的层次划分来看,我国政府可以分为中央、省、市、县、乡五个级次,与之相对应,财政级次也可以分为中央、省、市、县、乡五级,中央财政以外四个级次的财政都可以称为地方财政,由于当前省县两级财政更能集中反映我国地方财政的运行状况,因此本文的探讨侧重于对省县两级财政的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地方政府间财政分权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自清末参照西方模式启动财政分权改革以后,财政分权既涉及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权,也包含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权。随着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权改革的展开,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权思想也开始产生。清末、民国时期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权思想对于当今中国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权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财政机能的正常发挥。日本的财政管理体制是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它体现和规定了中央和地方的资金的支配权和管理权以及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我国应针对存在的问题 ,借鉴日本的经验 ,一要科学界定政府在经济方面的事权 ;二要合理界定政府在经济方面的财权 ;三要合理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四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中央对地方收入转移支付制度 ,以正确处理好我国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中央代发地方政府债券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债券,是相对国债而言,以地方政府的信用为担保、由地方政府发行并负责偿还的债券,简称"地方债".2008年以来,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扩张政策,其中之一就是由中央代地方政府发行2000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券,用于增强地方安排配套资金和扩大政府投资的能力,至此,中央政府一直持谨慎态度的地方政府发债一事,踏上了"破冰之旅".本文通过对中央代发地方债的积极作用的阐述,支出中央代发地方政府债券的隐忧,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债券既是地方政府的融资工具,又是金融市场的投资产品,涉及财政和金融两大领域。本文着重从财政的角度探讨中央代发地方政府债券深层次问题,延伸分析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利弊因素,并对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制度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