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亚洲“四小龙”和石油输出国经济分化比较研究孟凡涛亚洲“四小龙”和石油输出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地区),二战后的初期,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无几。但在几十年后,却分化为经济特征迥异的两种类型,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索。本文选择它们为不同类别国家的样本,借以研究和探...  相似文献   

2.
雷鸣 《产权导刊》2008,(9):10-12
持续30年的快速增长.让中国在继“亚洲四小龙”之后谱写出一个更为现实的“东方神话”。然而。2008年以来。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使中国经济不断遭受打击。中国经济增长的“拐点”已经到来了吗?  相似文献   

3.
陆劲松 《宁波通讯》2008,(10):28-29
韩国位于亚洲东北部的朝鲜半岛,面积为9.95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70%是山地和丘陵,人口4700万。这个狭小的国度无论从面积、人口还是地形上讲,都与浙江省极为相仿。上世纪60年代,韩国率先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以令人称道的“东亚模式”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经济面临崩溃,金大中政府遂实行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4.
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获得了两次发展机遇。一次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包括亚洲“四小龙”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极大的打击.各国或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纷纷萎缩。此时.由于中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及时正确.在利用凯恩斯方法刺激国内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还抓住其他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不景气的机会.大力发展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5.
亚洲“四小龙”经济仍有较高增长今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增长普遍趋缓的情况下,亚洲“四小龙”总体经济仍有引人瞩目的增长,平均增幅达6.5%,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的2%,显示出新加坡、韩国、台湾和香港的经济发展依然允满活力。以对外贸易和制造业为支柱的亚洲“四小龙...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工资高居亚洲“四小龙”之首根据调查统计,1994年在亚洲新兴经济体中,新加坡工资最高,每小时6.29美元,为亚洲“四小龙”之首。其次是韩国,每小时6.25美元;台湾5.55美元居第三位,香港4.8美元。至于经济强国日本,去年每小时工资高达ZI....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投资环境的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投资环境的现状及评价赵海成宋荣军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是一个面积仅有622平方公里,人口约300万的城市岛国,它没有多少自然资源,然而自成立新加坡共和国后,仅30多年的时间,就已从当初贫穷混乱的一个小国发展成今天亚洲经济中的小巨人。19...  相似文献   

8.
<正> 亚洲“四小龙”即台湾、韩国、新加坡和香港,是十余年来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四个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本文对其产业结构尤其是第三产业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希望有助于分析“深圳二次创业”中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推动其结构的合理转型.亚洲“四小龙”有三个讲华语,其中两个是以广东人为主的地区,与广东有很密切的联系,其文化背景与深圳有较多共同点.就基本经济资源而言,香港、新加坡与深圳相似,都是城市型经济.其中,香港人口580万,土地面积1000平方公里;新加坡人口280万,面积618平方公里;深圳常驻人口295万,面积2020平方公里.从发展过程来看,亚洲“四小龙”适合作为分析深圳产业结构变动的参照系.1993年深圳市  相似文献   

9.
亚洲金融动荡及启示赵娇健80年代以来,亚洲经济飞速发展,其中东南亚国家年平均增长率都在6%以上,使该地区一些国家成为令人羡慕的“亚洲小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也高达9.3%,创造了经济奇迹。世界各国经济人士都看好亚洲,甚至认为21世纪是“...  相似文献   

10.
亚洲经济奇迹现在在哪儿?亚洲“四小龙”、“四小虎”还有人提吗?这都是残酷的历史,现在轮到中国了。人民币开始被国际社会热捧,而中国经济却在遭受严厉打压,这才是真正的“奇迹”。笔者绝不相信,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是为了让人民币取代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这样的想法和说法是不是过于天真了?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60年代起,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在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的驱动下,创造了跨越式发展的亚洲“四小龙”神话,并在上世纪90年代迎来了海外留学人才的回归大潮,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关键力量。研究“四小龙”吸引海归人才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加快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归国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亚洲“四小龙”吸引海归人才的成功经验出发,为我国吸引海归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钟雁明 《中国经贸》2007,(11):60-61
韩国,在20世纪后半页,凭着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发展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非凡经济成果,被经济学家称之为“汉江奇迹”,并与香港、台湾和新加坡被共同誉为“亚洲四小龙”,盛极一时。以电视剧、歌曲、流行音乐、游戏、服饰为代表的“韩流”深受中国人喜爱,中韩两国的合作已从经贸、文化拓展到各个领域和层面上。中国已成为韩国的第1大贸易输出国和第1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则是中国第3大贸易输入国。  相似文献   

13.
问题的提出 从地理定义上来说,东亚通常是指亚洲东部。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尤其是东亚“四小龙”经济的高速发展,东亚一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以前,人们使用东亚一词似乎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范围——是指中日韩三国,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东亚的范围也在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14.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促进投资的干预性政策措施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日本经济的奇迹以及自1965年以来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国坡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为世人瞩目,因而东亚发展模式也成为人们颇感兴趣的问题。东亚发展模式一个显著特点是保持了较高的投资率,这种高投资率的形成原因较多,其中政府的政策措施功不可没,而又尤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更为突出,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促进投资的政策措施大致可分为两种:基本性政策措施,即保持稳定和可预测的宏观经济环境,普及初等中等教育,维持金融机构良好的偿付能力,保证产权和政府对基础的投资等。干预性政策措施,即促进投资的税收政策,分担风险。限制资本外流和抑制利率,等等,干预性政策更富于东亚特色。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各方均看好亚洲经济。事实上,二战后发达国家生产结构的改变、生产方式和消费哲学的变化等均在促进亚洲世纪的形成。四小龙的崛起及此前的日本产品进入欧美市场均为突出的例子。但是亚洲的经济发展也和其他地区一样,总是受着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过程曲折复杂。 亚洲的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与东盟五国均为出口导向经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也加入了这一行列。1988年以来,它们由于出口和引进资金的增加,都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外资涌入和大量建设项目的上马也使各地出现日益上升的通胀和财政收支的不平衡,于是各地当局只得采取收缩信用提高利率作为对策。现在的情况是日元升值和美国经济放缓,从而使1995年亚洲的经济增长较为持平。中国尽管自1993年中期采取了宏观控  相似文献   

16.
【美国企业研究所11月9日】 亚洲经济: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10年前,亚洲受到巨大经济和金融危机冲击。当时,许多亚洲国家被迫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救。10年后的今天,情形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中国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亚洲国家正沿着“清迈协议”之路向更紧密的亚洲货币合作前进。  相似文献   

17.
亚洲“四小龙”今年经济增长趋缓本刊讯今年以来,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又见抬头,以及受世界贸易市场增长趋缓等因素影响,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强劲增长的亚洲“四小龙”经济亦明显趋向缓和,估计今年全年香港、台湾、新加坡和韩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可维持在6%左右,显然比...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因子模型为依据,使用中国等7国(或地区)的股指序列数据,通过Lee et al.(2012)的“不等方差检验”辨别中、美、日三国作为亚洲的区域性因子与亚洲四小龙(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的密切程度,从而判断三国经济在亚洲的区域影响力.并联合协整检验和不等方差检验的计量结果构建了一个直观的评分体系衡量经济影响力.实证发现:中、美、日在亚洲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存在此消彼长的态势;中国对亚洲其他经济体的影响力在近年来缓慢提高,但与经济总量的增长不匹配,且并没有超过日本和美国.  相似文献   

19.
【日本《钻石》周刊6月13日】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亚洲经济已经不可能保持“无通胀增长”。亚洲再次实现出口和投资的良性循环、重现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V”型复苏的条件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平力 《开放潮》2001,(5):56-57
毫无疑问,经受1997、1998年经济危机后的亚洲,经济复苏源于受美国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出口增长。这种“被动的信息技术经济化”,使得亚洲与美国经济息息相关,甚至有些国家对美国经济形成依赖关系。加上对信息技术社会的高风险、高回报性质准备不充分,整个亚洲经济前景中潜伏着大量不稳定因素。如今,美国一伤风,亚洲就有感冒之虞。 “被动的信息技术经济化” 饱受1997、1998年货币危机之苦的亚洲各国经济,1999年进入恢复期后,在考虑经济动向时,大都把目光盯着出口的动向。 亚洲各国的出口增加很大一部分集中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