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德国属人多地少的国家。其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条件优越;土地利用结构比较合理、利用比较充分,并且,已开发利用的农业用地依法得到保护。德国开发农业资源十分重视环境质量,种草强调保护和美化环境,其植物保护达到高水平,对农产品要求优质化;德国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现代化水准很高,表现在(一)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二)农业开发技术装备现代化;(三)农业开发高度商品化;(四)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政府的支持,概括起来有:(1)支持农业生产,确保在业生产资料供应,控制其价格;特别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在流通环节建立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产品购销市场管理,及时发布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建立合理储备制度。(3)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制定农业发展的优惠代贷款率,并通过税收政策、农业保险和灾害救济保护农业。(4)通过关税限制和进口配额等对衣产品进口管制。(5)支持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提高农民素质。(6)法律和法规:主要有土地保护;产权保护;农业环境和资源的保护。(7)农民组织进行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价格放开后,对农业资源配置的影响,表现为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资源配置效果两个层次。从农产品价格变动对农业资源影响的经济学涵义而言,主要表现为价格对农业资源利用结构、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技术选择与资源禀赋条件的结合关系、资源质量的影响,并进行了量化分析。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农业资源配置的5点对策:(一)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农业资源合理配置奠定基础;(二)深化农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合理的市场价格机制和市场体系;(三)完善农业经营管理制度,提高农业资源配置的集约化水平;(四)强化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五)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果。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增强科技支撑保障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农业技术,是指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包括:(一)良种繁育、栽培、肥料施用和养殖技术;(二)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和其他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三)农产品收获、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技术;(四)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五)农田水利、农村供排水、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六)农业机械化、农用航空、农业气象和农业信息技术:(七)农业防灾减灾、农业资源与农业生态安全和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八)其他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5.
一、国内农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 1.农业竞争力内涵 国内学者关于农业竞争力涵义的阐述较为丰富,理解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论述:唐仁健(2001)认为,农业竞争力根本上就是农产品的内在竞争力;而王尉东(2001)认为,农业竞争力除了包括农产品竞争力外,还包括潜在竞争力和机制竞争力等内容;陈卫平(2003)则认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本质就是农业的比较生产率,即在自由和公平的市场条件下,一国农业以其相对于他国更高的农业生产率,生产出更多的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并持续地获得盈利的能力;游士兵、  相似文献   

6.
创新产业化     
福建省漳州市自1993年在省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关心和支持下,先后有九个县(市)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多年来,在市农业综合开发小组的直接领导下,通过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重视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依托基地组织农户发展生产,建设农产品营销市场,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力度,扶大扶强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面临着(1)农民对市场经济适应能力较弱;(2)市场体系发育滞后;(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4)宏观调控亟待加强;(5)农业生产力基础脆弱等问题,为此,应相应采取以下调控措施;(1)再造市场农业的微观主体;92)提高2的组织化程度;(3)加强农产品体系建设;(4)加强和改善对农产品的宏观调控;(5)建立健全农产品保护机制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做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和县农村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需要。当前应抓好:(1)建立农业资源经济信息动态监测体系;(2)深化农业资源调查、评价化配置研究;(3)开发农村经济区划工作;(4)参与农业资源管理;(5)狠抓农业区域开发实验站建设;(6)做好农业区划开发项目库建设,参与前期论证及决策咨询;(7)加强气象哨管理。提出亟待解决的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比较优势格局与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产品对外贸易比较优势格局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农产品是除矿物燃料和润滑油之外的初级产品,或者说农产品包括如下4类:(1)粮食和家畜;(2)饮料和烟叶;(3)非食用农产原料;(4)动植物油脂及蜡这四类又由19个小类组成。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0.
粮食产业化的一个成功范例●古开弼通过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和“三高”农业基地的发展,广州农业在“八五”期间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主要特征:一是形成了12个大型农业生产基地,农业商品率已近90%;二是涌现出一批名优新特农产品,农产品的优质品率大大提高,其...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体制在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中具有决定作用。要实现农业资源有效配置,既要注重显性资源的利用,又要根据市场需要去培植和开发隐性资源;既要注重资源合理流动,又要防止资源盲目流失;既要有必要的行政调控手段,又要切实根据市场要求配置资源,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经过2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阶段。其基本特征在于:我国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尚有余;农业的发展由资源约束转为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农业由解决温饱的需要转向适应进入小康的需要;城乡居民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有了新的较高层次的要求。面对这一新的形势,我国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按照新形势下新的特征对现有农业生产结构进行大力调整,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因此,各级政府要适应形势,面向21世纪的农业发展趋势,必须抓住主要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裕的有利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六连增”,但农业经济增速放缓。农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加剧、优质农产品占比不高等问题促使农业生产急需从规模增长型转向结构优化、品质提升的高质量发展型。探究区域农业生产的整体特征和空间相关性以及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对于农业生产环节的直接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效应,以期为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空间合理布局和产业链逆向融合并引导生产环节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利用2009—2018年长三角26个地级市的空间面板数据,运用莫兰指数考察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空间权重矩阵,选用空间计量和门槛模型进行空间效应和门槛效应分析。[结果](1)各地区的农业产值具有空间相关性;(2)农产品加工业的集聚发展促进本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其带动作用呈现“倒U型”关系;(3)对周边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生产,不受虹吸效应影响。[结论]适度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同时通过差异化发展战略着重在农业经济欠发达地区引入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增长极并引导产业创造路径依赖,利用农业的空间相关性与加工业的空间溢出效应带动地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和比较了改良后的肥料与普通化肥对农业生产可持续性的作用。结果表明,与施用化肥相比,施用生态肥时,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产量提高,农药施用量显著减少,农产品生产纯收入提高;施用生态肥降低农产品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减缓资源耗竭;肥料改良有利于优化农业生产分工,实现农业系统和自然系统的良性循环,降低使用农药对农民健康的影响,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因此,肥料改良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一、以市场导向开发代替资源导向开发 改革开放以来,在家庭联产承包基础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一定范围内对农产品价格体制、购销体制等,进行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初步形成了农业发展与资源开发的激励机制。但是由于全国范围内的大部分地方仍未摆脱传统产品经济的束缚,农业生产和资源开发基本上停留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产品经济格局上,推行以资(源)定产,以产定销的“资源导向开发”模式。这种模式限制了市场机制对农业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造成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相对滞后、市场发育慢、农化结构不合理、产销脱节等等。导致1989年-1991年连续三年农业增产而出现全国性农产品“卖难”和农业增产不增收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农业标准化的核心是解决我国农业生产有标可依、规范发展的问题,并最终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统称“三品”)标准作为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强制标准与优质农产品标准,已经成为衡量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标尺和规范,通过“三品”认证与生产,使千家万户的农民在企业、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及政府组织下参与到农业标准化生产中来,改变我国现有传统耕作模式,进而保障公众消费安全与身体健康,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社会增福。这便是农业标准化的宗旨。 近年来,辽宁省以绿色食品开发为先导,通过开展县域环评、标准制定、技术推广、质量监管等工作,初步构建了一套快速发展“三品”、推行农业标准化的新模式,值得各地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玉林市区域开发首先根据资源情况,确定6大类型区,相应制定了总体方案并组织实施;建立农业区域开发服务体系;多渠道集资,增加对农业开发的投入;抓科技在开发中起了较大作用;抓基础设施;抓农产品深加工等使区域开发向深层发展。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揭示中国农业生产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和适宜性的时空间格局演化过程,探究两者间的耦合机制。研究方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农业生产空间适宜性评价模型和层次分析法等。研究结果:(1)中国农业生产空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农业生产空间适宜性呈现出沿“胡焕庸线”两侧“两极化”的空间格局,东南部高,西北部低;(2)2000—2018年,中国农业生产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和适宜性呈现出了逐步增强的趋势;(3)资源环境承载力和适宜性间存在要素耦合、结构耦合、路径耦合和逻辑耦合4种耦合机制,两者共同重塑了中国农业生产空间格局。研究结论:中国农业生产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和适宜性具有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呈现出逐渐强化的态势,两者相互作用,彼此约束,共同影响中国农业生产格局。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垦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战略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现有耕地220万公顷,年生产粮食90亿公斤以上,粮食商品率达到88%以上,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100%。“十五”期间,垦区成立了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全面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2004年末,绿色(有机)食品开发已遍及67个农牧场、54个企业,获得认证的绿色食品产品198个;认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48个;种植绿色有机农作物29.6万公顷,  相似文献   

20.
奉贤农业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开发旅游农业,能有效推进农业经济的综合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大力发展旅游农业,要科学整合旅游资源,注重生态、环保、娱乐、休闲的相互融合;开发旅游农业要与农业科教实验及相关产业的开发有序结合.提升奉贤都市型农业的综合效应;开发旅游农业应注重设计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