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改造的新陈代谢过程,自城市诞生之日起,旧城改造就作为城市自我调节机制存在于城市发展之中。海曙区是宁波市的中心城区,在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根据市委、市政府建设大港口、发展大产业、构筑大都市、繁荣大文化的战略目标和"六大联动"战略举措,我区坚持"依托宁波、服务宁波"的工作定位,寻求城区发展与城市整体发展互动、双赢的关联点,积极加快步伐,大力推进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工作,努力为改善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作出贡献。充分认识推进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振兴上海是件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很多大事要作出规划,要步骤地组织实施:开发开放浦东新区,改造建设浦西老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先进科学技术,培养造就一大批各种专门人才,等等,这些都是振兴上海的重要基础工作。如果以提高上海这个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来说,应该用什么来带动上海的振兴:我认为应当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来带动。上海“八五”期间确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必须努力完成的十大骨干工程,预算总投资150多亿元,花这么多投资为什么?本质上也是为发展第三产业铺路造桥。只有第三产业发展了,才能称得上经济中心,才能真正提高城市的综合功能,振兴上海也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3.
对重庆旧城改造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政 《开发研究》1999,(4):24-25
城市现代化建设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现阶段重庆市城市发展水平低,城市老化现象严重,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现状,提出了对旧城区的改造问题  相似文献   

4.
《上海国资》2023,(3):53-54
<正>把握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申迪集团以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为战略功能承载区,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把握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定位要求,融入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融入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按照上海打响“四大品牌”的目标要求,以“具有示范意义的国际旅游城”为目标,着力打造“高品质世界级旅游度假胜地”。  相似文献   

5.
经济国际化是建设国际性城市的重要前提,是开发浦东、振兴上海的主旋律。开发浦东的实质在于孕育和再建新上海,使上海能以国际性城市的崭新面貌屹立在世界舞台上。因此上海的经济国际化,既是上海经济现代化和综合功能的表现,也是上海冲出国门,与世界经济联系,在国际经济社会中承担责任、义务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在出席“2001《财富》全球论坛香港年会”上再次重申,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中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中国将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的政策,继续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利用外资。上海改革开放以来,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最突出的举措之一,就是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促进上海以及浦东新区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市旧城区改造的步伐,使上海旧区改造步伐提前整整一百年。一、概况和形式1986年8月5日,国务院颁发第94号文件,原则同意上海采取计划单列…  相似文献   

7.
建市10年来,遂宁市以“中心城市,中等城市,中心城镇和卫生城市”为目标,坚持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同步,改造旧城与开发新区结合,城市建设和村镇建设并举,建设和管理并重,整个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欣欣向荣。  相似文献   

8.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5000亿元,人均达到4900多美元,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面貌所发生的变化,令世人瞩目。今年2月召开的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经济》创刊已经五年了!在历史的长河中,五年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这五年却是非凡的五年。人类从风云多变的20世纪跨入到飞速发展的21世纪。13亿中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上下一心,奋勇向前,实现了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解决了全国人民千年以来梦寐以求的温饱问题,并庄严地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历史任务。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这五年,是中国城市建设和发展最引人注目的五年。北京、上海等城市正向着现代化国际性大城市迈进;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初步形成,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中心作用;执行国家开发西部的政策,成都、西安等西部城市更上一层楼;沈阳、哈尔滨等东北老工业城市  相似文献   

10.
《上海改革》1991,(4):15-16
九十年代是上海经济振兴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上海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八十年代,上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基本路线和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有力地促进了上海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了城市建设,改善了人民生活,开辟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的历史阶段。谁也我法否认,八十年代上海经济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主要应该归功于体制改革的成功。但是,九十年代上海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虽然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机遇,但提出的挑战也极为严峻;国内改革开放形成的南北夹攻之势,对上海造成了巨大威胁;改革本身进入了深层次阶段,一些两难的核心问题急待解决,体制转轨难度很大。展望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仍将是上海经济振兴和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1.
上海临港新城的建设是上海市委、市政府为实现经济跨越和城市持续发展,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好临港新城,对于加快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国际大都市建设,对于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对于上海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镇布局和功能布局,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上海临港新城产业发展的现状、产业发展的条件出发来研究上海临港新城的产业发展模式,进而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长春税务学院张巍撰文提出:增加城镇对市区人口的吸引力,不断将中心城市的人口吸引到镇上。这不仅是中心城市振兴改造的需要,而且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中心城市由于人口密度高,基础设施欠帐太多,一系列“城市病”难以根治。相比之下,各类城镇的建设条件就显得十分优越。随着城乡经济不断融合,城乡界限日益模糊,以及交通条件的逐渐现代化,城市人口向郊外城镇流动的现象迟早是会出现的。这就要求城镇建设标准高一些。只有让居住在镇上的人感到比住在大城市更舒适、更方便,才能吸引更多的市区人口到镇上来。但现在城镇…  相似文献   

13.
加快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建设,是上海适 应我国入世后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 新形势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这对增强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一个龙头、四个中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海建设国际时尚中心是我国和上海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 时尚,实质上反映的是经济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更美好精致生活的普遍追求。建设国际时尚中心是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经济国际化日益增强的世纪,也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加快发展的世纪。信息化浪潮的冲击波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经济建设、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现代化的步伐;在知识经济时代,一种新的“智能城市”,即高度信息化和全国网络化的城市将矗立在世人面前。国际化都市和经济中心城市已成为国家与地区参与国际竞争、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5.
上海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对重庆文化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中国,伴随着国内一些城市建设国际大都市步伐的加快,新一轮城市文化建设的高潮正在掀起。建设文化高地是重庆市政府提出未来五年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要实现的“六大西部领先高地”之一。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阵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了“文化建设必须与经济建设相配套,文化发展一定要同社会发展相一致”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之路。借鉴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经验对于加速提升我市文化发展水平,加快打造内陆开放型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上海经济》2012,(11):16-17
华顿经济研究院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上海新四中心”的研究报告认为,上海的下一步发展,应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对标国际一流城市,对标2030年的世界格局,把上海建设成世界一流水准的经济中心、科教中心、文化中心和医疗健康中心,成为21世纪的世界一流城市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几乎每天都在变化:气势磅而格局宏大的城市建设,立体交通上天入地,百幢摩天楼群起于浦东,大规模的旧城区改造遍布全市,近2万个大大小小的工地,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万建筑大军;商业繁华,市场购买力旺盛,个人存款额大幅上升,股票市场人气不散;上海人的精神状态和观念正在发生着悄然而又巨大的变化……,你可以感受到,上海为实现自己跨越世纪的目标,迈出了坚定的步伐。80年代初,上海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靠资本、靠扩大产业规模这种外延式的增长来增加经济总量(80年代初,上海经济的科技…  相似文献   

18.
城市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到"多中心",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大城市空间演变的普遍经验。本文通过对上海城镇体系发展演变的回顾与总结研究,发现:上海城镇体系的发展,也同样经历了从"单中心到多中心",城镇体系结构不断完善和优化的历程。今天形成的较为科学的"多中心"城镇体系布局,实际上是不同历史阶段在诸多现实矛盾与问题下推进的城镇体系建设,沿着从中心城区到郊区的推进途径,上海终于形成了今天的四级城镇体系。可以说,以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带动的上海城镇体系演变,实际上是"中心城区极化发展引领的多中心化空间进程"。在这个"多中心化"的过程中,上海的空间演变还表现出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突出特点:城镇体系建设与区域发展的互动,特别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进程对上海今天城镇体系的影响和作用,这种通过区域发展来推进和优化城镇体系的发展模式也许可以为我国其他城市的空间演变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作为天津市政治、文化、金融、商业以及现代化国际商务的中心区,“九五”期间和平区在天津向国际化现代港口大都市迈进的过程中,无论是其旧城区改造、城市建设、商业布局的合理调整,还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可以说,和平区在建设自己中心城区方面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对其它大、中型城市的中心区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根据“振兴上海,开发浦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力争把上海建设成为开放型、多功能、产业结构合理、科学技术先进、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速一全市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浦东新区开发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提出的“要大力发展金融、贸易等第三产业,局部重构上海经济中心的功能“的战略思想,本文将从浦东发展第三产业的基本意义、战略目标、规划构想和实施政策等几方面提出若干构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