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黑龙江省、山东省和全国的农业数据为样本,构建投入要素、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土地、劳动力、化肥量、机械动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土地流转政策对农业增长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从全国范围内看,土地、劳动力对农业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太明显;化肥在部分地区能够带来农业增产:机械动力在全国范围内都能拉动农业增长,科技对农业的贡献逐年增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了劳动效率,带来了农业的增产增收;伴随着农业科技的推广,大量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部分地区也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土地流转经营政策的提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推广这一政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黑龙江省和山东省1978-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要素投入、政策支持、农地制度改革对农业增长的影响.通过两省份实证结果的比较可以发现:从投入要素角度看,黑龙江省土地、机械动力、用电量对农业增长的影响显著,劳动力、化肥量、灌溉量对农业增长影响不显著,山东省用电量对农业增长影响显著,其他要素影响不显著;从政策支持角度看,黑龙江省农业财政支出和农业贷款对农业增长的影响显著,而山东省只有农业财政支出会带动农业增长;从农地制度改革角度看,土地流转制度在黑龙江省实施的效果明显,在山东省实施的效果不明显,并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推广该政策.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则是财富之父",这句哲语无疑说明了经济增长的源泉,也正是这种思想带给了历代学者研究和创新的灵魂.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外到国内,通过理论和实证的研究,经济学家证明了不同要素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利用不同的模型来对比河北省的物质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在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而分析河北省经济发展背后的支撑点,并针对其结论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要素投入与山东省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物质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近年来有增长的趋势,劳动投入的贡献有所降低,外资投入尚未发挥应有作用,人力资本呈现高产出低回报,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为稳定。发展山东经济应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利用外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机制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对1953—2004年与经济增长相关因素的统计数据的回归分析,并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主要来自于要素投入,而要素投入的效果却与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一些非经济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至今,陕西省的宏观经济制度在总体和细微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首创性地对陕西省的宏观经济制度变迁进行测量,并通过加入制度变迁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衡量了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证实了陕西省在经济发展中的删度缺陷。  相似文献   

7.
通过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等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政府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问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政府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长期内东、中部地区政府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短期内政府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呈现出单向因果关系;对西部地区而言,政府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长期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但是短期内并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并且经济增长对政府科技投入也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制度变迁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把制度变量引入经济增长模型,并将制度变迁效应从索洛余值中分离出来,分析制度变迁对云南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根据实证分析,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总影响为:在把制度变量引入经济计量模型之后,技术进步率从3.9125%下降到2.3045%,技术进步率下降的部分为1.608%。或者把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总影响看作是:在把制度变量引入经济计量模型之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1.85%下降到24.65%,下降部分为17.2%。  相似文献   

9.
基于两部门非均衡增长模型,考察了1952~2009年中国以及1988~2006年10个经济大国的投入结构变迁特征及其增长效应。研究发现,工业化进程中投入结构变迁表现为资本和劳动在工业化阶段相对地向第二产业转移,在后工业化阶段相对地向第三产业转移;投入结构变迁在工业化阶段具有较强的增长效应,是中国1952年以来保持高经济增长率的重要因素;在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大国易落入结构变迁陷阱,即与投入结构变迁相伴随的是较低的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10.
制度变迁与省区经济的非均衡增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决定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中,制度是一个重要的内生变量,从制度安排、制度变迁的角度对我国省区经济的非均衡增长进行制度分析,说明要缩小省区经济增长差距,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致力于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的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三次粮食购销制度变迁及其过程中的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思考。认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问题的症结在于当前粮食的产权结构被认为的“残缺”,导致企业无责任、地方政府有限责任、中央政府无限责任。因此,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合理配置粮食产权结构、还粮食以其本来面目上。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1999-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方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高等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及耦合协调态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无论是东部、中部和西部,高等教育投入都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经济增长只在东部是高等教育投入的主要原因;在长期内,东、中、西部的高等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总体上都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只是这种因果关系在东部体现得更为明显,而在中、西部地区体现得相对较弱。在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方面,从总体上看,都从1999年左右的中度失调状态逐步过渡到勉强协调的状态,各区域之间又存在差距。因此,要提高高等教育财政经费支出比例,缩小地区间高等教育支出水平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建立高等教育经费使用监督机制,开拓多元化高等教育融资渠道,促进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上世纪末我国开始实施系列均衡发展战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但目前东中西部经济差距仍然较大.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条件趋同”假说前提下,借鉴Solow-Swan经济增长模型和WRM经济趋同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经济增长p趋同模型.分析发现2000-2013年我国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β趋同,物质资本储蓄率、人力资本储蓄率和R&D资本储蓄率的提升对我国经济增长条件β趋同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加大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投入能有效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增长模型中加入内生制度变量的局限性,然后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出发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构造了一个包含外生制度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自该模型中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假设之下,在平衡增长路径上经济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率和制度变迁率之和.另外本文对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进行了比较,并按照技术进步分类方法对制度变迁分类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1999年—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经济计量模型,对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建立以来,税制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对经济的影响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就资本而言,税制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能够显著影响资本产出弹性;就劳动而言,税制结构调整对劳动产出弹性的影响比较显著,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对其影响却不显著;就经济总量规模而言,税制结构的调整对其影响效果比较显著,而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对其影响效果相对弱些。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对税制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进行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要素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高速增长,但其主要依靠资源投入型的粗放增长方式带来的后果也越来越显现.通过对1985年~2008年广东省的经济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探讨了广东省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并对要素投入增长与全要素增长进行了格兰杰检验,得出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投入、有效劳动作用不明显的结论,指出今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研投入和科技进步对提升经济增长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0年到2012年的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科研投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科研投入对当期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将科研投入滞后一期变量和滞后二期变量引入模型,发现科研投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随着时间延续逐渐减弱;将经济增长质量滞后一期变量引入模型,进行动态面板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科研投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仍然显著。因此,增加科研投入可以有效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1995—2008年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方法,构造了财政分权、教育发展及经济增长三者关系的模型。综合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和高等教育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并且存在跨区差异,即财政分权对东部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这种现象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同时发现,财政分权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阻碍了初等教育的发展,导致中国层级教育发展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因此,本文提出针对东、中、西部不同的经济特征,政府应该给予不同的财政政策来解决现存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促进层级教育均衡发展,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我国财政政策的完善与调整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改革是当今世界各国的一大难题。制度变迁在给国有企业带来巨大生机的同时也不断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出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中国扭曲要素价格的经济增长模式备受批评,但是要素价格扭曲的增长效应尚未得到实证检验。借鉴Nakakuki et al.给出的模型,采用制造业面板实证检验要素价格扭曲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要素价格扭曲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使得经济增长的成果被放大。进一步测算要素的价格差异与流动性,发现要素价格差异的方差趋于扩大,而劳动、资本的流动性趋于下降。要素价格差异扩大及流动性不足锁定了要素市场扭曲,从而扭曲要素价格的经济增长模式具有很强的惯性,导致诸多经济领域累积了矛盾与风险。因此中国未来只有改变这种增长模式,否则经济增长将趋向下滑、甚至停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