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杨泽坤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29-35
运用DEA-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2009—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科技金融效率进行测算,研究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效率的整体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从静态角度看,重庆、浙江、江苏和上海始终处于DEA有效前沿,而贵州、云南、湖南、江西和安徽则处于无效状态;从动态角度看,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效率整体保持相对稳定的上升趋势,11省市中贵州和江西表现最差,浙江的上升优势最为明显;从区域差异看,在静态分析中,东部地区长期处于有效前沿,整体表现较好,西部省市则因四川和重庆表现较好而整体稍优于中部地区,且在动态分析中出现了个别西部省市的科技金融效率高于东部省市的现象。建议长江经济带加强政策引领,优化发展环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新型人才供应体系;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因地制宜,形成差异化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4.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16-20
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以及创新效益三个维度出发构建长江经济带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法,得到创新效率、创新效益两个公共因子及创新能力得分,对长江经济带9省2市创新效率、创新效益及创新能力现状做出评价。结果表明:创新效率得分中,长江经济带中的浙江、江苏以及湖南省创新效率较高,其余省域创新效率低于整体平均水平;创新效益得分中,长江经济带半数省域效益良好,半数则低于平均水平;综合得分中,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的创新能力优势依旧明显,三类得分排名均在前列,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较差。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2002—2016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投入、产出指标,运用U-S-SBM模型和Tobit面板随机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在2002—2016年期间总体呈平稳增长趋势,上、中、下游地区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仍未达到效率前沿,沿线11省市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差异显著;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在投入要素方面和非期望产出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生产资料的过量投入和农业生产中环境污染排放过多是农业绿色生产无效率的主要来源;财政支农力度、农业科技人员投入、机械化水平以及农村人力资本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自然灾害、农田水利设施水平对其表现为负向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实证检验金融发展、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上,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而FDI则对经济增长效率有显著抑制效应,二者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FDI进一步强化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效率的促进作用,同时金融发展水平是发挥FDI溢出效应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分区域来看,下游地区与长江经济带总体回归结果较为一致;中游地区金融发展和FDI对经济增长效率均有抑制作用,且二者能否促进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均依赖于对方的发展情况;而上游地区金融发展、FDI均促进了经济效率的提升,并且当金融深化超过一定程度时,更有助于发挥FDI正向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效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能源强度、离散系数、莫兰指数综合测度1999—2013年长江经济带工业能源效率空间差异及发展趋势,并建立面板托宾模型探索工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省际工业能源效率从下游至上游存在梯度差异,空间差异由趋异向趋同转变,省际工业能源效率呈现空间集聚特征;长江经济带工业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比重、政府影响力(财政支出比重)、电力消费比例、研发投入力度呈正相关,与能源消费比例、煤炭消费比例呈负相关,与对外开放水平的关系不明确。提高工业能源效率,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应提高研发投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游地区要加快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中游地区工业能源效率受能源消费比例影响明显,提升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别从静态、动态视角对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物流产业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利用Tobit模型分析物流产业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从静态分析结果看,长江经济带2010—2019年物流产业效率整体达到有效水平,但呈现波动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并在空间区域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阶梯状分布;从动态分析结果看,技术进步的下降是导致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看,政府支持对物流产业效率提升具有制约作用,地区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信息化水平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效率提升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基于长江经济带2000—2019年11个省市的数据,在采用改进的熵值法测算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分析异质型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能够有效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跨越门槛值后,促进作用减弱;市场激励型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且前者的抑制作用更强,但其不具有门槛效应,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表现为单一门槛效应,且跨越门槛值后,抑制作用减弱;另外,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型与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可以通过影响区域科技创新水平间接作用于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而科技创新在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不具有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3.
长江经济带财政收支量大、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显著.文章以省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为输入变量,将基础设施水平、教科文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等六个方面的多项指标作为输出变量,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长江经济带省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给出了各省级行政区的财政支出效率水平,反应了影响地方财政支出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出效率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存在直接关系,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我国长江经济带地方财政支出效率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15.
16.
研究基于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商贸流通创新对绿色发展的溢出效应。商贸流通创新水平在长江经济带呈“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随机分布特征;商贸流通创新具有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并对区域绿色发展产生显著空间溢出效应,能同时促进创新当地和周边地区绿色发展。区域范围内要加强商贸流通创新,鼓励线上线下互动创新,双向联动绿色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新型城镇化道路,优化商贸流通创新和绿色发展环境,持续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通过构建污染物排放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污染物排放强度水平进行测算,运用泰尔指数、基尼系数以及对数离差均值三个具有互补性的差异性指标对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进行综合评价,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引入产业结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外商投资水平、能源消耗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等六个解释变量,选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究了长江经济带整体以及各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各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以2011年为转折点,总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上游地区的差异最大,中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最小;三大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各解释变量对不同区域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的作用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9.
最近十几年来,长江经济带迅速崛起,呈现出"群雄并起"和"多极萌发"的新态势,正在改写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版图,但也遭遇到不少瓶颈制约,受制于"行政区划经济"的严重羁绊,影响了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一些地方比拼优惠政策,"土政策""土围子"比比皆是;科技研发低水平重复;调结构和转方式都是着眼于在自身"一亩三分地",根本问题是缺乏系统性的协调机制。然而,国内学者对长江经济带的研究大都偏重于其经济的发展,而对创建长江经济带协调机制的研究相当零散;西方学者则没有研究我国长江经济带的协调体制机制建设问题。长江经济带的进一步崛起与健康协调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创建跨省市的协调机制。要努力创造协调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树立共荣共赢的理念;创新多层次的行政协调机制;充分运用理念引领、战略导向、政策法规、行政协调和行业协会等的巨大作用;借鉴法国"市(镇)联合体"协调模式的有益经验,创建一系列协调机制,包括决策机制、日常协调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专项财政机制和调研咨询机制等,确立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科技研发、战略新兴产业和主要市场等五大重点协调领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长江经济带2000-2015年绿色技术效率、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指数进行测算,并分别对绿色技术效率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采用层次聚类和变异系数方法对测度结果进一步剖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大部分省市绿色技术效率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耦合协调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是省际差距在不断缩小;绿色技术效率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耦合协调结果明显较好,但是省际差距在不断扩大;从区域分布的角度来看,长三角地区的耦合协调水平最高,其次为长江中游地区,最低的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长江上游地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