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培新 《新金融》1991,(12):4-5
一、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 我国从1978年起,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经过了十二年的努力,现在已初步建成新的金融体制。经济体制改革,要求从高度中央集权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过渡。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是银行集中的资金逐渐增多,在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供应上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金融和经济关系的实质是金融功能,金融和经济关系的核心是金融功能,金融和经济关系的基础也是金融功能。而金融功能性要比其他各层级大的金融资源更加难得,所以金融功能性资源是十分稀缺的。在实际中,金融功能层次本身的复杂化和提高,功能的层次和种类的拓展以及强化的过程实质上其实就是金融功能的进一步演化,所以说金融功能的演化便是金融发展。在这个基础之上,用金融发展的金融功能的角度来展开我国金融发展情况的相关功能的判断工作,从而提出吴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些与之相关的思考。本文就金融功能以及金融发展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县域仍然是存在着一种供给型金融抑制,政策性金融的供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县域经济的政策性金融需求。满足县域经济金融需求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主导作用。必须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政策性抵押担保体系、以政策性金融体制改革为契机引导其它政策性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4.
周人杰 《中国金融家》2013,(10):140-140
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利率、汇率的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下可泡换等,无疑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步骤,而推进金融机构的改革,特别是放宽市场准入,让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同样是下一步金融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就是说,要实现金融系统大小循环都有的局面,就需要金融生态环境中具有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童频 《金融研究》1988,(9):48-51
几年来,金融体制改革作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子系统工程,在理论探讨和社会实践中迈出了艰辛、稳重的一步,初步确立了一个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家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格局,金融市场的开放,专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和多种金融工具的运用,冲击着旧的银行运行机制,给金融界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然而,作为银行基础工作的金融统计,却以不变应万变,远远不能适应新的金融管理模式的需要,成为金融改革的一个死角,严重地影响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金融功能视角下的金融体制改革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智  陈阳 《上海金融》2007,(4):21-24
20世纪90年代,金融“功能观”的提出,突破了传统“机构观”在既定金融组织条件下进行研究的局限,揭示了金融功能的客观性、稳定性,为重新审视与思考质性和量性相统一的金融发展,以及以此为目标的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更为优越和准确的视角。本文从金融功能研究的文献综述着手,以金融效率为主线,分析揭示了金融功能扩展与提升的客观路径,以及有效金融体系的内生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改革模式、改革对象和改革次序角度分析了金融体制改革需要遵循的逻辑。  相似文献   

7.
金融功能、金融发展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功能是金融与经济关系的实质、核心与基础。金融功能性资源比其他层次的金融资源更难得,从而更稀缺。金融功能层次的复杂化与提升,功能层次与种类的扩展与强化过程即是金融功能的演进,金融功能的演进即是金融发展。在此基础上以金融发展的金融功能观视角来进行中国金融发展状况的功能判断,提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竞争主体日渐增多、竞争深度和竞争广度不断加强以及金融技术的不断更新、金融产品种类的不断涌现所形成的严峻局面,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加快金融创新,延伸服务功能,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当前,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加强金融监管、强化金融审计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金融体制改革,一方面要求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积极发展金融市场,加强对金融市场的建设和监管,完善金融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一)金融体制改革的四大目标已基本实现1984年,国务院成立金融体制改革研究设计小组,确定了金融体制改革的四大目标:1.建立以中央银行为主导(最初表述为“领导”)、以商业银行(最初表述为“国家银行”)为主体、其他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1.
金融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浩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怎样才能使这一系统工程健康、协调、快速和持续运行,依靠什么力量去推动、促进和实现它,使金融业保持协调稳健发展,这是金融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棘手而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自金融改革、金融创新和金融激励,并进一步论证了金融改革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为此要使金融体制改革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金融创新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推动力,为此要鼓励必要和健康的金融创新;金融激励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为此要推动金融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吸引、留住和开发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为消除金融压制,先后开展以金融深化或金融发展为目标的金融体制改革,发达国家则相继开始放松金融管制,推行全面自由化,全球金融自由化的浪潮由此展开。文章从金融自由化的含义入手,分析了金融自由化的形成,最后重点探讨了金融自由化对金融发展的各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新的金融产品、金融业务不断出现,大大方便了公众的生活和工作,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现状、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明显处于劣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有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也有一些制约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后,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新的金融产品、金融业务不断出现,大大方便了公众的生活和工作,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现状、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明显处于劣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有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也有一些制约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3月,举世瞩目的全国两会召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我国金鼬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回顾过去一年,从国家到地方,合奏出一曲金融改革的澎湃乐章。新的一年,全国各省市也纷纷召开了地方“两会”,并在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勾勒出自身的金融改革发展蓝图。本文精心摘编出部分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金融改革的规划,以为广大金融工作者提供信息及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为消除金融压制,先后开展以金融深化或金融发展为目标的金融体制改革,发达国家则相继开始放松金融管制,推行全面自由化,全球金融自由化的浪潮由此展开.文章从金融.自由化的含义入手,分析了金融自由化的形成,最后重点探讨了金融自由化对金融发展的各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金融深化”理论与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是本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肖和麦金农在其《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两部书中.提出了“金融深化”和“金融压抑”的新概念.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轰动了西方经济理论界。“金融深化”理论提出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在发展中国家建立起一个健全的金融体制,使之能有效地进行资本配置。这对于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一年多来金融宏观调控的回顾与启示黄正威,刘兴亚总结和回顾一年多来江苏省金融宏观调控的经验,对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金融宏观调控的成果,促进全省经济健康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背景1992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银行监事会专职监事潘晓江介绍了自己在金融体制改革中的一些见闻与体会.重点介绍了与金融和资本有关的一些概念、资本的作用及十六大以来与金融有关的一些重大变化,包括金融业的发展,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改革步伐,货币机制的改革,金融各项功能的进一步发挥,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扩大,金融监管和法制建设的加强、金融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等.对于如何做好当前的金融工作,潘晓江指出,必须充分认识金融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介绍了当前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几项重要工作、新形势下金融工作必须处理好的几个重要关系,最后介绍了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有关的几个内容.  相似文献   

20.
崛起的金融新军──中国合作金融徐永健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逐步形成的金融体系新格局中,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广大城乡地区、在以往已存在的合作金融机构之外蓬勃兴起的合作金融业。一、崛起的金融新军我国合作金融业新军的发展轨迹,从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