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陶静坤 《辽宁经济》2006,(11):40-40
在技术创新与扩散不断加速的今天,城市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在当代的节约型社会中,节约成了城市发展的基础。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的重大决策。任何一个城市,都必须从长远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节约资源的重要意义,把建设节约型城市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方针,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人们谈论比较多的是节约的紧迫性,如何在生产和生活中厉行节约,特别是在技术方法上如何有利于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从理论上澄清一些认识,搞清楚一些重要的关系。节约应当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来对待,在倡导普遍节约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3.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的战略高度,作出的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步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资源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显得尤为迫切.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必须要有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政策。为借鉴经验,学习先进,理清思路,抓好落实,进一步推动我省节约型社会建设,本刊特意组织了一组相关文章,希望能对大家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发展柴达木循环经济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2005年,柴达木盆地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验区.当前,加快建立节约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资源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和永续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柴达木循环经济,是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任务,也是我们在发展柴达木循环经济实践中始终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正> 2004年12月3至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如何利用税收政策大力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当前税务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天津经济》2005,(2):25-29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和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一次提出:“必须坚决扭转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全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是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配合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本刊编辑部组织编写了一组介绍循环经济相关知识的文章,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徐良峰 《杭州研究》2006,(2):7-11,32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央应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生态环境负荷日益加重的新形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认真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对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宝兰 《乡镇经济》2005,(12):32-35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剧。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突破我国目前在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资源、环境瓶颈,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理论上论述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义、循环经济与节约型社会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经济技术开发区要走土地集约节约型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华 《现代乡镇》2009,(4):26-32
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集约节约用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正确处理经济建设、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国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蒋伟 《特区经济》2005,(9):294-295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隐性的矛盾逐渐开始凸显,其中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寻求解决之道。中央适时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无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兴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部署,是总结现代化经验、从我国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节约型社会涵盖了经济、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