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因企制宜”的国企改革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因企制宜”的国企改革方略周明生,赵国庆如何深入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笔者认为重要的是在“因地制宜”和“国企制宜”这样两个方面下功夫。本文试图谈谈“因企制宜”的国企改革方略问题。一、因企制宜的国企改革思路及其依据因企制宜的国企改革思路,不妨这样来概括...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是新加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淡马锡控股及其“淡联企业”是新加坡国有企业的典型代表,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淡马锡模式”。“淡马锡模式”是公共治理和公司治理相结合的产物,既体现在法治体系、行政体系和社会大众对于淡马锡控股及其“淡联企业”的公共治理方面,也体现在淡马锡控股及其“淡联企业”的公司治理方面。“淡马锡模式”启示中国国资国企改革要注重公共治理和公司治理同步,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规划资本投向并维护股东权益,与国际规则相衔接,发挥好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作用。尽管有不少专业化的做法和经验可资借鉴,但是“淡马锡模式”也有其推广局限,其基于同质资本的运营风格与中国国有企业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种种迹象表明;国企改革的攻坚,已进入战略决战。这不仅是“时不我待、刻不容缓”,而且是生死之战。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国企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有三个特别重大的问题要解决: 一、关于“国有企业的党组织正确定位”问题 邓小平讲:中国的事,关键在人,关键在党;江泽民讲:国企改革,关键在加强党的领导。由此可见,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成败,关键在党。  相似文献   

4.
前言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朱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已经找到了解决国有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解决国企困境大有希望。”那么,这一原因究竟是什么?曾经有不少人认为:国家紧缩银根的宏观调控政策,使许多国企的负债经营遭受数年的挫折,迫使企业不得不改变经营方式。在经营方式的转变过程中,负债率居高不下,又导致了企业经营资金的困难。由此推论,国有企业只要解决好融资问题,其亏损问题也就迎刃而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此种国企改革的“融资规”确实值得磋商。对此,本文就国企改革层面,也谈“融资”并推崇“融…  相似文献   

5.
国企改革不能“只卖不买”。在全国各地区、各部门都致力于推售其中小企业之际,国有大中型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规模优势在开展跨地区、跨部门并购的资本营运方面有所作为。与此同时,为帮助企业有效解决并购的筹融资问题,从根本上克服和消除国企改革的“退出”与“进入”障碍,作为政府则有必要采取以下政策措施:(1)建立国有企业发展基金;(2)为优势企业发行专项债券担保;(3)减轻优势国有企业税负,进行新税制改革试点;(4)培育、发展新的企业并购行为主体。  相似文献   

6.
1978年以来,中国国有企业开始改革。改革的历程经过了"扩权让利"、利改税、建设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改革四个阶段。以往的国企改革取得巨大的成效,但不少企业为维护政府部门和利益集团,对重要行业进行行政垄断,企业核心技术发展缺少内部动因,行政垄断成为国企改革的绊脚石。美国国企改革相当成功,国有企业极少在国家竞争性行业中垄断,它们在各个领域和私营企业竞争。俄国的私有化改革告诫我们,私有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企困境。私有制并不能根治国有企业发展的症结。遏制垄断成为了我国国企改革的关键,只有打破垄断,推行市场自由化才能使国有企业在竞争中生存壮大。  相似文献   

7.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提高国企经营管理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一 《经济师》2000,(12):24-25,39
国有企业改革 2 0多年以来 ,一直困难重重、收效甚微。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目标是解决效率问题。效率是效益的基本保障。企业追求效率和效益的途径很多 ,如改革 2 0多年来 ,国企改革普通采用的方法有“产权明晰、责权利相结合”的产权制度改革方式 ,有“资产重组 ,股份制改制”的方式 ,有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的方式 ,有减员增效的方式等等 ,但一直收效甚微 ,除国有企业几匹黑马如海尔集团、长虹集团以外 ,国有企业普遍不景气。这种状况 ,引发理论工作者和国企的CEO们对改革途径重新审视和思考。国企改革的基本途径不外乎两条 :一是…  相似文献   

8.
"内部人控制"不能失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企业改革从1978年至今历经20多年,正逐步与世界接轨,国有企业上市、组建股份公司、推行法人治理结构,已取得可喜的成绩,但其中也存在着限制因素阻碍企业发展。1994年8月举办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日本学者青木昌彦提出的“内部人控制”理论在中国经济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大家认识到“内部人控制”是阻碍我国国企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对“内部人控制”这一概念至今尚未有统一界定,而只有真正界定好“内部人控制”及其产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揭开我国国企改革的症结所在,促其发展。一、内部人及内部人控制席酉民教授把企业的相关利益…  相似文献   

9.
试论国有企业定位与国企改革实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提出造成国有企业改革滞后的关键原因是对国有企业定位模糊不清以及没有抓住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国有企业应定位于只承担“特殊职能”,“特殊职能”的定位决定了国有企业不完全是企业,既具有企业的职能,还具有政府的职能,是通过企业的组织形式行使政府的部分职能。衡量国有企业绩效的标准不应是经济指标,而是看“特殊职能”的完成情况。国企改革的实质:一是对不承担特殊职能的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让它们从国有经济领域全部退出;二是对承担特殊职能的国有企业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让它们更好地承担“特殊职能”。  相似文献   

10.
一、回顾与评价(一 )国企改制简要回顾所谓改制 ,就是改变国有企业传统体制 ,建立适应竞争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 ,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行发展、自我约束 ,转变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1995年 ,红河州在取得国企改革试点成功的基础上 ,州委、州政府经过认真调查 ,反复研究 ,提出了国企改革“以产权制度为突破口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 ,整体推进 ,重点突破 ,全面完成全州国有企业改革任务”的总体思路。至此 ,红河州国有企业改革由“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性改革转到了具有明确目标和思路的改革 ,由放权让利转…  相似文献   

11.
2006年中国国有经济改革评估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按照规划的安排,国企改革的位次虽然有所调整,但仍然是居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之下的第二大改革重点。那么,这一年的国有经济改革态势如何?本文分别从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的战略调整、国有企业自身的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及企业运行的法制环境四个方面进行评估。本文的“国有经济”不包括金融业,主要指国有工商企业这一领域。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们到广东深圳市考察国有企业改革情况。深圳市自建立特区以来,充分发挥特区改革开放“试验场”的作用,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他们的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福建省学习借鉴。 一、深圳市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深化国企改革与调整结构紧密结合,整体搞活国有经济。深圳市推进国企改革过程中,以整体搞活国有经济为目标,将深化改革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紧密结合。他们充分利用被国务院列为“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有利条件,围绕国有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国有资产进行战略性改组,大力实施“三个一批”发展战略(发展一批主导产业,创立一批名牌产品,形成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放开搞活小型国有企业,推进经济结构不断  相似文献   

13.
迄今为止,国企改革未取得应有的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未首先从宏观的层次上对国有经济的布局进行战略调整,而在微观层次上却又要求所有国有企业都按照竞争性企业模式进行改造。 以前我国的国企改革主要着眼于微观层次上,试图搞活每一个具体的企业。“放权让利”式的改革不可能真正搞好国有企业,因为它是在不改变企业制度基本框架的条件下进行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致力于实现企业的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国有企业仍然没有根本的好转。这表明以前的单纯的微观层次上的改革无法解决国有企业的难题,必须首先从整体…  相似文献   

14.
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能不关心中国国有企业的命运,不能不关心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前程。中国国企改革是从哪里走来的?将要走到哪里去?现在已经走到了哪里?它的前途命运怎么样?对这些问题作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和回答,不仅是国人十分关心的事情,而且也是世人十分关注的问题。下面谈些个人的看法与想法。回国有企业改革的巨大意义怎么认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不仅是个国家级的课题与难题,而且是个世界级的课题与难题。在当今的中国和当今的世界,国有企业不改革,就不可能发展,甚至难以生存;国企要想发展,就必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MBO(管理者收购)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制中一种备受推崇的方式。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把MBO作为“国退民进”的主要形式。本文通过分析MBO的沿革及其在我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经济学角度阐述MBO不应当成为我国国企改革选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 ,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已经普遍具有了市场风险意识。收入分配机制明显灵活 ,责、权、利统一也显突出。但决定国有企业长期经营等方面的因素仍严重地制约着国企的改革和发展。其中用人制度的改革创新不够 ,已经成为影响国企整体水平、效益水平和国有资产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国企的领导班子和科技人员 ,决定着国企改革的成败。一、国企改革 ,领导是关键国企和其他企业一样 ,能否取得效益 ,归根结底在于经营策略是否适应市场 ,企业管理是否得当。经营水平最终取决于国有企业领导班子 ,特别是“一把手”的责任心。当…  相似文献   

17.
在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国化工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的辽宁锦西化工机械正经历合资的阵痛。锦西化机为了实现与世界500强合资的饥会,失去了企业的盈利点、核心技术和对市场的控制权。随着我国重化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装备制造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跨国公司也纷纷将目光转向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排头兵企业。锦西化机的合资折射出在引进外资推动国企改革中对国内企业命运的选择:是“与狼共舞”还是沦为“刀俎”?  相似文献   

18.
在国有企业产业调整的问题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的行业覆盖范围太宽,许多“竞争性”的行业,从国有企业的“本质”来看是不宜进入的,应主要由民间资本承担。退出后的国有企业应主要集中在民间资本不宜进入、效益不高的公益性、自然垄断性行业,侧重发展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据称,这种观点有国际经验为依据。但是,笔者对此观点不能苟同。首先,哪些是“竞争性”行业?与此相对应,哪些又是“垄断性”行业?以什么标准来划分?以产业集中度来划分是一种可以考虑的办法,但它是一个静态的指标,随着技术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国…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各级政府在围有中小型企业改革过程中,都面临着一个难题:如何解决企业改革成本?改革成本支付成了国企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贾涛 《经济导刊》2022,(12):39-4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报告还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国有企业作为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需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