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2.
本根据对国债发行现状(规模、结构)的分析,并结合回归方程的预测及国债依存度较高的政策因素,论述我国当前乃至今后国债发行规模的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3.
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债规模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促使我国国债规模急剧扩张,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债规模的扩张,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国债职能拓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有其内在的客观必然性,因而分析国债规模在监控一般指标的基础上,应着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财政收入手段的互换来控制和防范国债风险。  相似文献   

5.
国债规模及其控制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中央政府国债依存度的因素包括上年度的中央政府国债依存度、宏观税率水平、财政收入集中度。其中,中央政府国债依存度与上年度的中央政府国债依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宏观税率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与财政收入集中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中央政府国债依存度与宏观税率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值得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6.
国债是政府筹集资金缓解财政压力和实施宏观经济调控与现代金融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关于国债规模以多大为好,是否存在一个具有客观性质的合理界限,一直存在着争议。有一种据说源于凯恩斯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债规模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借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对我国历年国债发行规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Statistica软件,运用分段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进行了选取,进而建立国债规模的分阶段线性模型。通过模型所展现的国债规模发行趋势,我们认为:以发行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近期内不应淡出,我国政府应当在适度控制国债增长速度的前提下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9.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亚男  赵昕 《经济论坛》2005,(17):45-47
国债是国家作为债务人凭借国家信用向社会筹集资金的一种凭证。近年来,国债已成为各国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通过发行国债筹集资金,不仅能够弥补财政赤字,而且对刺激经济增长,拉动国内需求以及调整产业结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我国国债无论发行规模还是总量规模都迅速增长。1981年我国的内部国债发行量只有48.66亿元人民币,而到2003年这一指标达到6280亿元人民币,截止2003年底国债余额总量已增至1749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0.
影响国债发行规模诸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角度出发,运用SPSS软件,实证分析了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诸因素,得出财政赤字、居民储蓄余额和国债的还本付息额是影响国债发行的重要因素,并以此进行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1.
贾康(1996)在“国债适度规模、债种结构与利率匹配”一文中认为,“在一国每一特定时期的特定条件下,必然客观地存在着某种适度债务规模的数量规定性”,由此引发了对中国国债适度规模的讨论。 一、国债规模是否偏大的三种观点 关于中国国债规模大小一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法:一种观点法认为中国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偏高,国债规模偏大,需要控制国债规模,防范国债规模风险。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有:朱红梅(1997)、张银政(1997)、陈守东和赵振全(1997)、陈志楣(1998)、《财政赤字与国债研究》课题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逐步实现市场化,品种和期限趋于多样化,认购主体也由企业单位为主转向以个人和金融机构为主。最为突出的是,近年来国债发挥着货币工具、信用工具及调控工具等多重功能,国债的发行规模越来越大。而国债规模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政府运用国债调控经济运行的净效果,关系到利率的稳定、金融秩序的维护和金融风险的降低,所以适度的国债规模对经济发展起着  相似文献   

13.
国债规模两面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杰长 《资本市场》2000,(12):17-18
<正> 国债规模陷入了“财政债务重负和国民应债能力宽松”悖论之中“九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极为特殊的一个时期,也是我国国债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自恢复发行国债以来,1998年国家首次采取主动扩张赤字、增发国债的办法刺激经济增长,使得国债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过  相似文献   

14.
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试用Eviews软件分析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教东 《经济师》2002,(4):43-44
文章从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角度出发 ,运用Eviews软件 ,实证分析了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多种因素 ,并从中找出中央财政支出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最重要的因素 ,从而否定了国内生产总值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最重要因素的普遍观点。此乃一家之言 ,供研究商榷  相似文献   

16.
国债期限结构与国债规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国债规模与结构适应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我国国债发行的数量历年不断增加,而且发行的种类也不断增多。由最初单一的国库券发展到国库券、重点建设债券、国家建设债券、财政债券、特种债券、保值公债、定向债券等种类。  相似文献   

18.
余良  胡华  唐精彬 《经济论坛》2004,(14):75-76
由于反映国债规模的指标较多,可能就会出现不同的指标反映出的国债规模有所不同,从而从中得出的结论就有所不同。需要指出的是,国债警戒线的确定基本上都是从国外发达国家借鉴过来的,是不是确实适合我国,这一点我们很难判断。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警戒线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债规模具体情况结合起来,然后再对比我国的情况,这样才能更客观地反映我国的实际国债规模。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国债规模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上通行的衡量债务规模的指标主要包括国债负担率(=国债累积金额/国内生产总值)、国债依存度(=国债规模/财政支出)、国债偿债率(=国债还本付息额/财政收入)及居民负担率(=国债余额/当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主要从应债能力和偿债能力去界定一国的国债规模,是比较科学和客观的。我们可以发现,作为其中的影响变量,限制国债规模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国债还本付息支出、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居民储蓄存款。  相似文献   

20.
王遥 《资本市场》2000,(6):10-11
<正> 关于我国目前的国债规模是否适度以及进一步发债的空间问题,理论界已经进行了较充分的讨论。一般的结论是,从应债能力来看,国债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尚有较大空间;而从偿债能力分析,我国国债规模已超出了最高数量界限,超出了国际上公认的控制线15%~20%;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更是高达55.8%,几乎超出公认控制线25%~30%的一倍。因此,是财政偿债能力,特别是中央财政偿债能力限制了国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应当指出的是,以上对于财政偿债能力的分析仅仅是以财政预算内财力为基础进行的。如果我们从中国的现实情况出发,把眼界放得开阔些,重新以政府实际可支配财力为基础对财政偿债能力加以分析,结论恐怕就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