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定“双碳”目标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双碳”目标,电力行业“脱碳”是关键,绿色金融则是“市场化手段”,绿色金融与电力市场协同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服务“双碳”目标的电力市场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角度出发,梳理了“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现状,重点剖析了绿色金融与电力市场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交互影响机理,通过分析绿色金融支持电力市场发展现状,厘清绿色金融支持电力市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助力电力行业加速低碳转型以及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电力市场化改革全面提速,在“双碳”目标、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大背景下,市场建设目标向“保安全、促转型、提效率”转变,新能源如何参与交易是当下的热点、焦点。A电力交易中心全面分析分布式光伏发展形势,梳理自身在市场准入、交易组织、价格机制、计量结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立足A省实际,设计近、远期两种交易机制,提出相关保障措施及建议,切实解决光伏发电消纳及盈利痛点,旨在促进分布式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加速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服务“双碳”目标落地。  相似文献   

3.
冯超  袁晓华  王琦  周楠 《财政科学》2022,(1):152-160
碳定价被认为是实现气候目标最有效的市场化途径。英国为填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配额价格过低的缺陷,实现其低碳投资目标,于2013年引入了碳底价机制。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英国碳底价政策实施经验,包括政策实施背景、运行机制、费率设定、税收收入和配套措施等主要内容,及实施成效与争议,在分析我国碳市场运行初期面临的交易不活跃、碳价水平不稳定等问题基础上,提出我国可视情况引入碳底价政策,建立合理碳交易收入利用机制及加强政策协同等建议,以期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全国碳市场建设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实现“双碳”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机遇也是挑战。发展碳权益市场是破解发展与减碳两难矛盾,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我国已初步形成以碳配额交易市场、国家核证自愿减排交易(CCER)市场、绿电交易市场、绿证市场、可再生能源超额消纳量交易市场等多类型市场机制并存的碳权益市场格局,但各类碳权益市场普遍存在市场化程度低、衔接机制不到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吴光豪 《北方金融》2023,(11):19-22
碳市场是利用市场化机制促进减排的重大制度创新,是我国顺利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7月正式启动以来,第一个履约期履约率99.5%,较好地实现了温室气体控排的政策目标。但同时全国碳市场面临流动性不足、“潮汐”现象显著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价格发现功能。通过深入分析欧盟碳市场如何从制度、监管等层面构建较为完善的碳市场体系,价格发现功能如何得到充分发挥,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期望对完善国内碳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绿色金融有助于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双碳”目标的达成也有赖于绿色金融的资金支持。我国作为碳排放量第一大国,且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建设发展时期,探讨如何以绿色金融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十分必要。本文在理清绿色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找出现阶段我国绿色金融在支持“双碳”目标上面临的需求和障碍,然后从政策保障、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三个层面提出以绿色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针对性举措和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7.
李威 《海南金融》2023,(4):44-51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多国参与的碳市场,欧盟碳市场已经成为欧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基石,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ETS)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工具。本文从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发展历程和运行机制入手,概括其主要特点及成效,同时针对我国碳市场发育程度不足、非市场化严重等问题,结合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的经验,得出我国应完善碳交易机制、丰富碳市场交易主体、创新碳金融产品、加强与国际碳市场接轨步伐等启示。  相似文献   

8.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市场经济推动了行业层面的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总结梳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在碳立法、碳分配、碳核查以及碳处罚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分析其现存问题与可取之处,并基于甘肃视角,从碳法律、碳价值、碳体系、碳金融、碳市场和碳人才等六个角度,提出对甘肃省未来完善自有碳交易体系、接轨全国碳交易市场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是碳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其运行情况直接影响我国碳市场的有效性。2021年,我国正式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这是在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变化“、双碳”目标提出的大背景下采取的重大举措。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的建设经验表明,推动参与主体多样化、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创新金融工具等对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成熟运转至关重要。展望未来,碳交易中心将呈现全球化并购、市场层级丰富、监管体系完善等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设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本文提出从完善法律体系、自律规则,构建多层次交易平台,强化技术服务,实现交易清算一体化等方面入手,吸取国际成功经验,加强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设,以增强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正>碳排放权交易是推动“30·60”目标的重要的市场化手段之一。近年来,我国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文章在回顾我国碳市场发展进程、运行机制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碳市场活跃度不高、专业人才匮乏、市场分割、产品较为单一、交易价格相对偏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强化“污染者付费”原则、完善CCER定价机制、扩大市场开放程度、完善碳市场监督机制、探索碳市场金融属性、扩大行业覆盖范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吴童  胡余平 《海南金融》2023,(12):81-87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公共机构是节能降碳的重要领域,是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转型的重要抓手,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本文阐述了我国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建设的背景与现状,深刻认识了“双碳”目标对公共机构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并分析绿色低碳建设相关的国际经验。当前我国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建设的主要难点存在于制度、标准化、事务管理、节能意识、资源运用等方面。因此,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建设应从完善制度体系、统一公共机构绿色低碳标准、优化绿色低碳行动方案、强化绿色管理体系建设、完善低碳节能监督考核制度等策略入手,探析“双碳”目标实现工作路径,更好地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相似文献   

12.
实现减碳、低碳、零碳发展已成全球共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下简称“碳市场”)与碳税成为当前各国借助市场机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手段。相较于碳税,我国碳市场较早开始建设,但就国内实际情况来看,仅靠单一的碳减排机制难以实现气候雄心。因此,本文首先对碳市场和碳税的理论机制、实施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政策各具优势,且两者互补性和合作性大于竞争性;其次结合碳定价的国际实践进一步研究,发现碳市场和碳税政策混合使用是更高减排效率、更低减排成本、更公平和可持续的减排模式;最后基于覆盖范围联动、价格机制联动、监管机制联动,并借鉴国际碳市场和碳税协调联动经验,提出我国碳市场和碳税协调发展的设计思路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日益引起大家的关注。从国外经验来看,国债价格机制市场化改革往往走在整个金融市场改革的前沿。笔从利用有关国债价格决定和变动理论对我国国债价格及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并针对国债发行和流通市场上存在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促进国债价格机制市场化和促进国债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微观主体。推动中小企业稳健经营和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应有之义。本文分析了“双碳”目标对现货产业变革、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及中小企业产生的影响,梳理研究了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现状与方式。研究发现,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资金及产品个性化等原因无法直接参与期货市场。参与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交易可以满足中小企业风险管理需求,助力中小企业平稳实现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5.
国际银行业的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起步较早、经验丰富、产品体系成熟,在绿色标准制定、绿色产品创新、碳汇和碳市场交易、气候风险管理等方面对中国银行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当前,中国银行业正在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和乡村振兴融合的最佳方式,但依然存在诸多掣肘因素。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双向发力,金融机构要将乡村振兴纳入绿色发展战略框架、推进农村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强化乡村振兴领域绿色金融的风险管理,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力度,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15年,中国首次为绿色金融债券制定明确指导标准,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开始初步建立。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有关“双碳”的战略目标,自此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开始迅猛发展。本文针对“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其存在绿色债券政策标准不统一、市场整体活跃度较低、绿色信息披露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发展绿色金融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绿色金融法治建设势在必行,以法律制度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绿色金融法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相关绿色金融规范重政策、轻法律,但政策并不能代替法律,且通过分析发现我国绿色金融政策在内容上仍存在失灵或缺失的情况及政策体系可操作性不强且协调性不足、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不明确等问题。建议确立绿色金融法的基本原则,充分厘清绿色金融政策与绿色金融法律之间的关系,建构绿色金融法律体系框架,以期通过法律手段为我国经济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双碳”战略的持续部署,金融支持“双碳”目标也在持续推进,并围绕着新政策、新领域、新实践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新政策,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成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双支柱”。做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是未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政策重点之一,G20转型金融框架为中国转型金融政策体系构建提供指引。二是新领域,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推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或能为二者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创新空间。三是新实践,金融机构“净零”从承诺到实施。全球范围内作出“净零”承诺的金融机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而金融机构“净零”目标如何从承诺走向科学碳目标的设定、实施、核算与披露日益受到关注,其中碳核算与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凸显。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大力推动社会生产低碳转型的背景下,绿色保险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绿色保险目前处于发展初期,发展速度慢,发展空间大。“双碳”目标的提出,对我国绿色保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外绿色保险发展较早,取得了一定成果和成熟经验,对我国绿色保险创新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绿色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梳理了发达国家绿色保险发展模式及经验,从国家、行业、保险公司层面提出了其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碳税作为价格型减排工具,是碳定价机制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地区)实施。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适时开征碳税,对发挥税收政策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引作用、有效弥补碳交易定价的缺陷、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本文从碳税征收范围、计算方式、税率设置与税收优惠等方面梳理总结了南非、新加坡的碳税征管方式及经验,并结合我国碳税、碳费现状,剖析了我国碳税征管可能面临的经济约束、中小企业碳核算工作基础薄弱、第三方碳核查服务机构发展不成熟以及技术限制等问题,由此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