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玉  李城  胡金玲 《技术经济》2022,41(11):165-176
全球数字经济背景下,移动应用(App)数字产品出海势头迅猛,本文针对 App 数字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渗透和衰退速度进行研究,考虑到用户对 App 数字产品国际市场渗透和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影响,基于用户参与价值共创理论,构建出以目标国家渗透速度为解释变量,用户参与度、用户与用户互动为调节变量的模型,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和验证 App 数字产品在目标国家的渗透速度与衰退速度、用户参与度、用户之间互动的关系。研究发现,App 数字产品在目标国家的渗透速度越快其衰退速度也会越快,用户参与及用户间的交互可以缓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延长 App 数字产品的生命周期,维持其在国际市场的持续性。据此本文进一步研究归纳出提升 App 数字产品持续性的循环迭代机制,并提出 App 数字产品出海管理策略,为 App 数字产品出海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梳理了人口老龄化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机制,并利用1993-2012年98个国家或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其相关关系,同时验证了以养老金为中介变量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主要通过资本-劳动比率和经常账户余额影响国际资本流动;不管是中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资本越倾向流出;随着实行现收现付(PAYG)养老制度国家的深入改革,作为资金池的养老金规模逐渐扩大,其对外投资活动也越活跃。  相似文献   

3.
针对技术创新政策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与提高创新绩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区域技术创新政策和北京市电子信息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政策文本分析,运用技术创新理论,构建了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多元回归模型,阐明了技术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科技成果转化目标和人才作用对象对企业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数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其它影响因素对其有负面影响,甚至不能很好地解释因变量。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的结构和规模随着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36个国家为样本,将资本和技术流动作为解释变量加入引力模型,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要素流动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规模、双边距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均对两国对外贸易量具有显著影响。伙伴国国际专利申请数对中国的贸易总量和出口贸易影响显著,但对中国进口贸易的影响并不明显。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巨大。促进资本和技术的跨国有序流动对双边贸易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中国在促进要素跨国有序流动的同时要着力培育核心优质要素参与国际分工,从而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经济能否成为缩小地区差距的“加速器”备受关注,其中,数字经济能否促进技术收敛尤为关键。基于要素配置视角,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探讨了数字经济对区域技术收敛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1)我国区域内技术创新水平、技术创新质量以及技术创新数量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即随着时间推移,技术创新差距逐渐缩小并最终收敛于稳定状态,在考虑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程度等影响因素时,结论依然保持不变;(2)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推动区域技术收敛,且数字经济推动技术创新数量收敛的速度要快于推动技术创新质量收敛的速度,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以及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等检验后仍具有较好的稳健性;(3)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优化劳动力要素与资本要素的配置促进区域技术收敛。研究结论为高质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货币发行国与使用国角度入手,基于国家层面多边(多种货币在多个国家使用)外汇交易数据,采用货币发行分布和货币使用分布指标衡量货币国际化水平,对影响货币国际化水平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发行国的经济体量越大、金融市场发展程度越高、货币网络外部性越大,其货币国际化水平越高。同时货币发行国与使用国间汇率波动越小、贸易投资额越大、地理和文化间距离越近,则使用国越倾向使用该货币。  相似文献   

7.
提高我国制造业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和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以反映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以衡量制造业经济绩效水平、利用外资情况、企业技术水平和制造业空间地理集聚程度的总资产贡献率、外向化程度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C4指数为模型的解释变量,利用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对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与解释变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经验分析。经验结果表明:外向化程度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C4指数分别与制造业产品国际竞争力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总资产贡献率则与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根据经验结论,本文提出了通过进一步引用外资、改善企业技术结构和促进产业集聚来提升制造业产品的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双碳”背景下,如何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改善环境质量?政府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本文以2004-2018年263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为样本,采用不同维度指标衡量环境质量,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绿色技术创新对环境质量的作用机制,以及财政分权在绿色技术创新与环境质量之间所起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但绿色技术创新对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随着财政分权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在财政分权的作用下,绿色技术创新改善环境质量的影响机制存在区域异质性、时间差异性以及门槛效应。因此,需要因地制宜把控财政分权水平,加大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投入,提高绿色技术的使用率,加快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9.
按照国际价值进行交换,剩余价值从劳动生产率低的国家向劳动生产率高的国家转移。纳入剩余价值国际转移的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表明,剩余价值国际转移率对经济增长有正效应,若不考虑剩余价值率与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一国的技术越先进,劳动生产率越高,从而剩余价值国际转移率越高,该国的经济增速就越快。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键在于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坚持创新发展,必将使我国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大幅跃升,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转移我国剩余价值的现象将得到遏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依靠技术创新驱动的经济高质量增长,有利于弱化剩余价值国际转移,推动世界经济联动增长。  相似文献   

10.
将改革开放40年间我国技术创新实践描述为“四阶爬坡”,即学习引进补短期、引进模仿改进期、整合助推自创期、自主迭代提升期,并对各个阶段的时代背景及其具体创新模式作出了解释。进而,梳理并讨论了40年间我国技术创新实践的主要特点、基本经验与主要教训。随着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化,特别是国家、业界越来越重视“创新引领发展”,现阶段亟待关注如下几个方面:国际治理结构重构背景下国际创新竞争与合作机制可能发生的变化;大科技时代“引领性科技创新”的发生及实现机制,国家创新生态系统应有的结构和体制机制,未来科学创新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在国家创新生态系统中应处的“生态位”;“基于科学的产业”创新和发展机制以及中国情境下创新与发展研究的逻辑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选取全球87个国家2000—2016年的数据,分析了老龄化与资源依赖如何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并运用工具变量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思路主要基于人力资本这一传导机制,通过计量模型也证实了人力资本在老龄化、资源依赖与技术创新间的传导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老龄化对技术创新并非阻碍作用,反而会促进一国技术创新发展。然而,资源依赖与大多数研究结论一致,会对技术创新带来消极影响。全球各国应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范自然资源依赖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挤出效应,并且应注重人力资本投资,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现象,提高区域技术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已悄然来临,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使世界的生产方式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技术创新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技术创新的能力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先后制订了促进和拊国的技术创新计划、屯本国未来的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目标,并为此作出了一系列保证计划这 目标实现的有关制度安排。目前,我国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整体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技术创新机制不活、创新能力不强,因此,如何通过系统的制度供给来促进技术创新,实现经济技术的中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提高现代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提高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微观基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4.
全球大部分技术来源于少数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技术通过各种渠道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对各国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国际技术扩散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国际技术扩散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包括技术扩散度量的方式、技术扩散的途径及影响技术扩散的因素。相关研究文献表明,在数量上更精准地度量国际技术扩散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国际贸易实现的技术扩散能够提高几乎所有国家的生产效率,但是与FD I流入相联系的技术扩散溢出效应却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差异;一国的地理距离、技术差距、要素禀赋以及政治制度等若干因素为理解这一现象提供了解释。  相似文献   

15.
在主流的国际关系理论中有三种体系理论,即结构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这三种理论都将研究重点放在国际体系层次上,并都以科学实证主义为认识论基础,但对国际体系、体系单位以及体系因素和国家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有不同的认识。同时,由于三种体系理论把体系层面的因素作为解释国际关系中国家行为最主要的和首要的自变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国际现象的解释力。但是,三种体系理论对国际关系理论中宏观理论的创建和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了2000年127家高科技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建立了以资产负债率为因变量,以其他相关变量为解释变量的回归方程,采用SPSS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高科技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公司规模、盈利能力、短期偿债能力、破产成本和广告销售费用投入对高科技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有着显著的影响;而权益代理成本、成长性和经营效率对其资本结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针对技术创新政策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与提高创新绩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区域技术创新政策和北京市电子信息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政策文本分析,运用技术创新理论,构建了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多元回归模型,阐明了技术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科技成果转化目标和人才作用对象对企业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数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其它影响因素对其有负面影响,甚至不能很好地解释因变量。  相似文献   

18.
过去几十年来,国际生产的增长主要是通过跨国并购的模式实现。不过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行业和企业层面的因素来探讨FDI的进入模式。邓宁(2009)强调宏观经济变量可以解释FDI,并呼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提高我们对宏观经济变量影响重要性的认识。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文章采用2006-2012年6534起中国企业并购交易作为样本,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的决定因素。借鉴诺思的制度理论框架,探讨中国和东道国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对中国企业发起跨国并购可能性的影响。文章研究的重点在于国家宏观经济和投资者保护状况对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交易的可能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和目标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越好,越会促进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可能性。实证结果还显示中国对投资者保护强度越大,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可能性更小。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中国国内总产出、货币政策变量和上下游价格数据,通过构建多个TVPVARSV模型考察了1997—2017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向中国上下游价格的时变传导效应。研究表明,由于受到来自国际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分类价格变动趋势异质性、上下游价格传导路径异质性和价格信息传导机制结构性变动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向中国上下游价格的传导效应呈现时变特征。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国内上游价格传导稳定,但对下游价格传导长期下降,这解释了我国PPI和CPI走势的偏离现象。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2000—2021年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和世界银行的数据,实证分析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整体不强,在报告国的空间份额也偏低;2021年国家贸易竞争力指数,在1.1%左右的国家,只有日本和德国;(2)报告国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报告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部分指标,通过示范效应、空间知识溢出效应、产业链嵌入效应和市场压力效应,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空间格局产生显著正冲击;(3)报告国贸易开放度、报告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另一部分指标,通过技术竞争、市场竞争和劳动生产率的竞争,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产生显著负冲击。提升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主要对策如下:(1)通过开发技术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度,以及开发新的国际市场来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空间。(2)通过提高基础技术研发能力和原始技术创新能力,来提升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